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趙毛兵
隨著日本放寬武器出口限制,韓國防衛事業廳12日在今年的工作報告中提出“要與日本軍工企業攜手合作”,韓國部分媒體表示憂慮,稱“韓企與戰犯企業合作”是幫助日本走向軍事大國。很多韓國網民指責防衛事業廳做“糊涂事”。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防衛事業廳廳長盧大來表示,全世界軍火市場規模正逐步減小,但亞太地區存在軍備競賽的可能性,尤其隨著日本放寬武器出口限制,韓日兩國有必要分析比較各自的優勢,研究進行戰略合作的方案。
韓國《明日新聞》13日稱,防衛事業廳已計劃讓相關行業的專家比較韓日軍工企業的技術水平,然后再同韓國國防部討論具體方案。報道稱,這引發韓媒的批判。特別是,韓國政府的構想與去年采取的限制“日本戰犯企業”參與韓國軍購投標的措施直接沖突。
韓國將殖民時期曾強行將朝鮮半島百姓抓到日本做勞工的日本企業稱為“戰犯企業”,總共136家。韓國國會去年8月規定,要求青瓦臺、國情院、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等中央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等1000個以上公共機關限制日本“戰犯企業”參與相關政府性質的投標。而限制投標的首要對象就是三菱、三井住友等20余家日本大企業,這些大企業目前都是韓國考慮進行戰略合作的對象。據稱,三菱重工等企業參與了F-35隱形戰機引擎和導彈的生產研發。
日本政府上月27日曾公開宣布放寬武器出口限制。日本共同社報道說,隨著武器出口的放寬,可以和日本共同研發高端武器的不僅有美國和北約國家,還包括韓國。
韓媒援引韓國一家軍工企業人士的話稱,2009年訪韓的日本防衛省次官曾希望走訪韓國軍工產業,遭拒絕。當時韓日在慰安婦等歷史問題上嚴重對立,非常擔心產生與日本攜手合作生產武器的誤會。此次報道出來后,很多韓國網民指責防衛事業廳做“糊涂事”。甚至有韓國網民稱,“不如干脆讓日本自衛隊到韓國來算了”。去年12月,韓國自由先進黨議員和部分市民團體曾舉行集會,要求韓國東西發電株式會社負“道德責任”,因為該公司通過招標選擇了日本三菱重工和日立為其提供發動機、渦輪機等,而這兩家企業都是韓國榜上有名的“戰犯企業”。▲
環球時報201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