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伏榮,董慶國,張建平,鄭 偉,周永京,吳曉剛,金 平
(1.新疆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烏魯木齊830091;2.塔城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站,新疆 塔城 834700;3.額敏縣農業技術推廣站,新疆 額敏 834600)
大麥是新疆的重要啤酒工業原料和飼料。新疆大面積山旱地、鹽堿地種植業結構(雨養農業)的調整是當前擺在各級政府、種植業戶面前的主要問題之一。而大麥具有耐瘠薄、耐鹽堿的特性,因此多抗性(尤其是抗旱性)大麥的選育在新疆大麥育種工作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塔城地區塔城市屬于中溫帶干旱和半干旱氣候區,是新疆北部地區光熱資源較為豐富和無霜期較長的區域之一。塔城市大麥常年種植面積在3000hm2左右,近年來隨著大麥價格的波動種植面積逐年減少,大麥種植戶多以自留種為主,品種混雜,種植區域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區、旱地及山水灌區等土壤瘠薄、鹽堿地區,大麥比較經濟效益低。為提高大麥產量和效益,我們進行了大麥新品系旱田比較試驗的研究,旨在探索適宜塔城市旱田雨養農業的高產抗旱大麥品種,并研究各大麥品系在塔城市的適應性,為塔額盆地近35000hm2旱田種植業結構的調整提供科學依據。
1.1 試驗材料
參試大麥新品系6個:分別是9821-118、9817-6、9810-4、9821-137、9822-7、9810-49;另設對照三個,為CK1(甘啤5號)、CK2(甘啤6號)、CK3(甘啤7號),共9個品種(系)。
1.2 試驗地點
試驗于2011年4月至2011年8月進行,試驗地設在塔城市阿不都拉鄉龍口村,位于東經83°16′04.836″,北緯46°53′52.500″,海拔905 m。供試土壤為棕鈣土類厚層黃土土種。前茬作物為打瓜,平均單產為41kg/667m2。播前0~20cm土壤取樣養分析結果:有機質含量14.66g/kg,全氮0.96g/kg,堿解氮53mg/kg,全磷0.81g/kg,有效磷11mg/kg,全鉀11.71g/kg,速效鉀160mg/kg,pH=8.12。
1.3 試驗地氣候條件
塔城市春秋日照時數13h,冬季日照時數達9.5h,夏季日照時數長達15h。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全年≥10℃有效積溫約為2800~3000℃,無霜期123~150d。年平均氣溫5.9℃,極端最高氣溫40.3℃,極端最低氣溫-35.2℃。年平均降水量389.3mm。本年度降雪較多。極端最高氣溫35.2℃。7月旬平均氣溫26.7℃,8月旬平均氣溫26.8℃,9月旬平均氣溫25.1℃,10月旬平均氣溫12.9℃。
1.4 試驗設計和處理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重復三次,小區形狀為正方形,每個小區四邊打埂,長2m,寬2m,面積為4m2,每小區播10行,行距為0.2m,試驗小區四周設置保護行,全生育期不澆水。按尿素(含N46%)9kg/667m2,磷酸二銨(含N18%、P2O546%)15kg/667m2全部做基肥一次施入,全生育期不追肥。
成熟期在小區分三個點人工取樣,每個樣點1.65m一行,將樣品連根拔出做好標簽運回室內考種;各個小區實收并計算產量。
2.1 產量結果與分析
對產量數據進行方差分析(表1),區組間差異不顯著,品種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從多重比較分析(表2)結果看,品系9810-49的產量最高,平均產量為336.72kg/667m2,較CK1增產80.64kg/667m2,增產率31.49%;較CK2增產23.96kg/667mm2,增產率7.66%;較CK3增產19.31kg/667m2,增產率6.08%,產量極顯著高于9821-118、CK1和9810-4;品系9817-6產量居第四,較CK1增產56.16kg/667mm2,增產率21.93%;與CK2和CK3差異不顯著,其產量分別顯著或極顯著高于CK1和9810-4。

表1 大麥品系旱田比較試驗方差分析

表3 大麥品系旱田比較試驗生育性狀與經濟系數
2.2 各品種(系)生育性狀與經濟系數分析
表3為各品系考種數據,從表中可以看出:CK1的株高最高,為65.06cm,9810-4的最低,為53.88cm,其他在56.53~62.71cm之間;9821-118穗長明顯高于其他品系,為8.25cm;9817-6的穗粒數明顯少于其他品系,僅為19.68粒;CK1和CK2的穗粒重最大,均為1.09g;9810-4的最低,為0.86g。9821-118和9817-6的千粒重明顯高于其他品系,而9810-4的千粒重最低;9821-118、9810-4、9821-137和CK1的穗數明顯低于其他品系;9817-6的經濟系數明顯高于其他品系,而9810-4的經濟系數明顯低于其他品系。
2.3 經濟效益分析
從大麥品系旱田投產比表(表4)中可以看出:旱田大麥產值在410.1~572.4元/667m2之間,投入產出比為1∶2.14~1∶2.98之間,其中新品系9810-49的投產比效益最高,達到1∶2.98,產值達到572.4元/667m2,高于所有對照及參試材料。

表4 大麥品系旱田投產比
注:尿素2.2元/kg;磷酸二銨3.8元/kg;大麥1.7元/kg。
試驗結果表明,在相同的地理環境和種植條件下,不同品系之間性狀表現差異很大。參試材料中品系9810-49的產量最高,平均產量為336.72kg/667m2,較CK1增產31.49%/667m2,較CK2增產7.66%/667m2;較CK3增產6.08%/667m2,投產比最高為1∶2.98。因此,品系9810-49具有氣候適應性強,在雨養種植區增產潛力大,可在塔城地區進一步進行旱田試驗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