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躍 王祝余
(響水縣土壤肥料管理站,江蘇 響水 224600)
鋅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一種重要營養元素。土壤中鋅供給不足,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都會受到影響[1]。水稻缺鋅,植株矮小,分蘗延遲,根系短少,葉片褪色,老葉上有棕色斑點,最后焦枯,濱海鹽土區水稻土容易缺鋅[2]。石灰性和中性土壤上,植物缺鋅的臨界值為0.5mg/kg;鋅肥有效區的土壤有效鋅含量為0.5~1.0mg/kg[3]。響水縣地處蘇北沿海地區,屬典型的濱海鹽土區,土壤的pH值平均為8.12,有效鋅含量平均為0.63mg/kg[4]。水稻是響水縣的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33000hm2以上,目前不少地區出現缺鋅影響水稻生長的現象,為確定沙質脫鹽土地區鋅肥的施用效果,為水稻科學施肥提供依據,我們于2010年5~10月在響水縣的小尖鎮郭莊村進行了水稻的鋅肥肥效試驗。
1.1 試驗地概況與土壤基礎理化性質
試驗于2010年5~10月在江蘇省響水縣小尖鎮郭莊村進行,土壤類型為鹽土類-潮鹽土亞類-沙性潮鹽土-沙質脫鹽土,質地輕沙,前茬小麥。該地主要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熱資源比較豐富,年平均日照2402.7h,年平均氣溫14.5℃,年平均降雨量為928.2mm,無霜期較長,雨熱同季,有利多種農作物生長[5]。試驗實施前,按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試驗田耕層土壤采樣,并進行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pH值及有效鋅等項目的化驗分析[6]。供試土壤0~20cm耕層土壤有機質13.72g/kg,全氮1.05g/kg,有效磷9.8mg/kg,速效鉀69mg/kg,pH值8.09,有效鋅含量0.56mg/kg。
1.2 試驗設計與材料
1.2.1 試驗設計。試驗設3個處理,對照(CK):不施鋅肥;處理1:基施“興欣”僵苗凈(含鋅≥10%,江蘇省農林生化公司生產)1kg/667m2;處理2:基施“興欣”僵苗凈2kg/667m2,氮磷鉀施用量分別為18kg、4kg、6kg/667m2,且施用數量相同方法一致。氮肥分期施用的比例為基肥︰分蘗肥︰促花肥︰保花肥=38.5︰16.5︰31.5︰13.5,磷、鉀肥均作基肥一次施用,試驗隨機區組排列,三次重復。
1.2.2 供試肥料及水稻品種。尿素為山東郯城產,含氮(N)以46%計,磷肥為湖北祥云產,含磷(P2O5)為12%,鉀肥為俄羅斯產氯化鉀,含鉀(K2O)為60%,供試水稻品種為連粳6號。
1.3 試驗經過
試驗點前茬小麥收獲后,及時耕翻耙平,按設計筑埂、做小區和灌排水渠,獨立排灌系統,田埂均用塑料薄膜包裹,以防串水串肥,小區面積為33.33m2。小區做好后按試驗設計,均勻施用氮磷鉀肥和鋅肥“僵苗凈”,翻耙入土,耥平小區,人工移栽,規格為27cm×11cm,2.2萬穴/667m2,每穴3苗,基本苗6.6萬苗/667m2。試驗各處理病蟲草害防治方法相同且一致。
1.4 主要考察內容與方法
考察各處理的播種期、移栽期、始穗期、齊穗期、成熟期。每小區定三點,分布在三行上,查基本莖蘗數、最高莖蘗數、有效穗數;成熟時每一小區取植株樣品考察每穗總粒數、實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等,每一小區收割13.32m2、單收單打、曬干、稱重、計實產。
2.1 不同施肥處理的產量及方差分析
基施鋅肥和不施鋅肥的水稻產量見表1,由表1試驗結果可以看出,響水縣沙質脫鹽土地區種植水稻,基施鋅肥均有增產效果,施用僵苗凈1~2kg/667m2的增產率分別為5.20%、6.86%。方差分析表明基施鋅肥和不施鋅肥的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表2),LSR法多重比較表明,基肥鋅肥和不施用鋅肥之間差異顯著,但鋅肥不同的施用量之間差異不顯著。

表1 各處理產量及差異顯著性
注:LSR0.05=7.54×3.93=29.48; LSR0.01=7.54×6.51=49.08。

表2 水稻產量結果方差分析
2.2 施鋅對水稻生育性狀影響
通過對田間苗情考察及實際調查,水稻施用鋅肥與不施鋅肥相比,能減少緩苗期,不僵苗,返青分蘗快,有效穗數多,但其抽穗期及成熟期基本一致。由表3可知施用鋅肥與不施用鋅肥相比,有效穗數分別增加0.92萬/667m2和1.13萬/667m2,株高分別增加1.7cm和1.9cm。
2.3 施鋅對水稻產量結構的影響
不同處理的水稻產量結構見表4,與孫蘭英等[7]水稻施用鋅肥會使結實率和千粒重下降的研究結果不同,本研究表明,水稻施用鋅肥,對結實率和千粒重影響不大,但能增加有效穗數和每穗粒數,從而顯著提高水稻產量。阮長春等[8]研究表明,鹽堿土不施鋅肥和鋅肥施用過量均影響水稻產量。因本試驗設計的鋅肥用量僅為兩個處理,試驗結果還不能確定本土壤類型有效鋅的臨界值和鋅肥的最大施用量及經濟施用量,需要在今后通過鋅肥用量試驗來加以確定。

表3 各處理莖蘗動態及株高
2.4 經濟效益分析
按2010年僵苗凈8.0元/kg、稻谷2.60元/kg的市場價計算,施用1~2kg/667m2僵苗凈,分別增產稻谷30.9kg和40.8kg,增收80.34元和106.08元,投產比為1∶10.04和1∶6.62,凈增收為72.34元和90.08元。基施鋅肥產出的收益遠大于投入成本,說明在本區土壤條件下,施用1~2kg/667m2僵苗凈,施鋅素量為100~200g/667m2,經濟效益顯著。

表4 各處理的產量結構及理論產量
1)沙質脫鹽土地區水稻施用鋅肥能提高有效穗數和每穗粒數,從而顯著提高產量。
2)因本試驗研究的鋅肥用量處理數不足,故僅根據本試驗結果建議沙質脫鹽土地區水稻的適宜施鋅素量為100~200g/667m2。今后應增加試驗點,拉大試驗點間鋅素含量的差距以獲得更準確的結果。
[1]劉諍.我國土壤中鋅含量的頒布規律[J].中國農業科學,1994,27(1):30-37
[2]浙江農業大學主編.作物營養與施肥[E].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0,118
[3]江蘇省化學化工學會編.微量元素肥料[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85-86
[4]孫國躍,周萍,王祝余.響水縣耕地地力變化趨勢及應用對策[J].河北農業科學,2011,15(4):29-32
[5]響水縣地方志辦公室.2010響水年鑒[E].北京:方志出版社2010,74
[6]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土壤分析技術規范[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7]孫蘭英,黃英,林衛民等.鋅肥在水稻上的應用研究[J].大麥與谷類科學,2011,1:41-43
[8]阮長春,李宇,張俊杰等.鋅肥對鹽堿土水稻產量性狀及產量的影響[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6,28(6)59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