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研

每回參加婚禮都吃不飽,這成了我的一個心結。起初倒也沒在意這個現象,直到有一次吃完婚禮大餐離席后直接去了一個家常菜館被朋友撞見。咦,你居然沒吃飽?這句話刺激了我,使我覺得有義務反省一下,為什么我送了遠多于一桌菜錢的禮金,最后卻仍需一碗米飯來收尾,尤其因為我食量并不大,同桌食客中又從未遇到那種有風卷殘云風格的饕餮之徒,這種情況就更值得推敲了。
經過仔細琢磨,我得出結論,婚禮吃不飽,并非味道不好菜品不豐富,而是因為我大部分時間都必須騰出雙手來鼓掌。大廳里,熙熙攘攘人頭攢動,音響震天響,用宋丹丹的話說,“那家伙場面,那是相當壯觀!人山人海,彩旗飄飄,鑼鼓喧天”?;槎Y儀式中,誓言,承諾,永恒,神圣,甚至傳奇,所有“偉大”詞匯都在這里相聚。新郎新娘都是才子配佳人,其相遇都是驚心動魄的“有緣千里來相會”,而夫妻的未來無一例外肯定是“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似乎,這真是一段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愛情佳話,堪比羅密歐朱麗葉梁山伯祝英臺司馬相如鳳求凰。
照例,還要走紅地毯,從父親手里接過女兒,親吻,喝交杯酒,司儀用舞臺主持特有的語調問新郎新娘“你是否愿意”——其實這些環節都是舶來品,只是在“拿來”中,那種靜謐虔誠的宗教情懷被剔除,直接被世俗的熱鬧取代。而這充滿煙火味的鬧騰,又被司儀一句疊一句的“掌聲在哪里”給演繹到表演的范疇。表演,就得有觀眾,賓客的義務便是充當這一角色,使勁鼓掌。所以,我若抱怨“就不能讓咱安安靜靜吃個飯”,倒顯得我這人似乎“吃吃吃,就只知道吃”。
婚禮實際上是一場高調的演出。這場演出中,新郎新娘享受百眾矚目,賓客也自動充當配角,不斷放下筷子盡責地鼓掌。這個時候,主角配角之間會形成短暫默契,沒有嫉妒和不悅,因為你也有機會讓別人為你鼓掌。在這個“傳奇”時刻,人人平等。
包裝過瑪麗蓮·夢露等眾多名人的20世紀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放話,說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能當上十五分鐘名人”。我想這話作為現代婚禮的注腳是再合適不過了。盡管網絡發達,媒體觸角靈敏,炒作、搏出位的方式花樣百出,但似乎只有現代婚禮才能在最大范圍覆蓋十五分鐘名人理論。而且持續時間也的確是“十五分鐘”,婚禮第二天,連你自己都不會在意那些“經典”、“傳奇”了。
不過,對于婚姻,安迪·沃霍爾倒真的說過,“我猜婚姻到頭來是這么回事——你的老婆幫你買內褲”。所以,上一次婚禮結束,我轉身又去一家家常菜館吃了份回鍋肉,再加一碗貨真價實的米飯,這米飯里有一種過日子的瓷實的味道,能迅速實現超現實和現實之間的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