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南油氣分公司在川西地區召開安全生產標準化推進會,確保安全環保會戰。 黃禹文 攝
管理提速、技術提速、安全提速,西南石油人在川西油氣會戰中依靠這“三板斧”不斷刷新紀錄,創造了“川西速度”。
自上世紀70年代起,在美麗富庶的川西平原,在低滲透致密碎屑巖氣藏領域,西南石油人不懈奮斗,攻克一道道世界難題,建成了年產天然氣30億立方米的川西大氣田。2011年10月,在集團公司開展五大油氣會戰的戰略部署下,西南石油人開始了以“十二五”期間新增探明儲量5000億立方米、新建產能52億立方米、2015年產量達到50億立方米,再造一個“新川西”為目標,打響了川西會戰。
短短數月,以廣金10-1H井鉆井周期27.9天為代表,實現了“一月鉆完一口水平井”的水平井鉆井周期新突破;以新沙21-35H井投產周期62天為代表,實現了“兩月投產一口水平井”的水平井投產周期新突破;以多臺鉆機開動效率達100%為標志,實現了“生產無縫銜接”的設備運轉效率新突破,創造了“川西速度”。
創造“川西速度”的奧秘在哪里?西南石油局局長、黨委書記、分公司總經理、川西會戰指揮長甘振維說,“川西速度”的實現,并無“絕招”可言,關鍵是靠管理提速、技術提速、安全提速這“三板斧”。
近50支鉆井隊,130多支工程施工隊伍,近翻番的工作量……如何按照“三新三高”的會戰要求,統領多單位、多兵種、多環節聯合作戰、有序銜接、高效運轉?
統籌協調讓管理更靠前。在成立會戰指揮部的同時,西南油氣田抽調精兵強將組成會戰前線工作部,駐扎四川德陽主戰場,履行組織、協調、監督、管理、服務五大職能,靠前指揮,統籌協調。“以增儲上產為目標,以生產部署為龍頭,以保障安全為前提,以高效運行為中心”,“會戰管理重在生產組織協調,重在調動參戰隊伍積極性”,“有什么樣的甲方就會帶出什么樣的乙方”……日益固化的管理理念推動著“川西速度”一天一天變為現實。
在不斷優化一體化管理、生產管理、督導管理、考評獎懲等機制的同時,川西會戰實行月度排名、季度考評、年度表彰,先后獎勵146項單項達標工程、23項創新指標,合計獎勵489萬元,掀起了爭先進、奪紅旗的會戰熱潮。在集團公司設定指標的基礎上,新增工程質量、鉆機開動效率、生產時效、達標比例和協調、鉆前、測試周期等5個方面的指標,分層位、分井型細化單井考核,使提速提效指標體系更系統、更完善、更嚴格。上半年鉆井進尺25.7萬米,同比增加56%,創造了23項石油工程新紀錄。
節點瘦身讓管理更到位。日晨會,周例會,制定生產運行大表,推行督辦單(表),輔之以一級調度令,督促關鍵井、關鍵環節按時間節點推進。每逢周五,一份明確時間節點的督導表會定時發往所有參戰單位和相關處室。會戰前線工作部的李偉說:“別看這表小,卻有大作用,既督促上面,也督促下面。”
為提速提效,參戰單位各出奇招。四川鉆井公司大力推行基層管理、作業現場和崗位操作標準化,在搬遷、中完、完井等關鍵環節向內挖潛,推動打安全井、打好井、打快井,一再刷新紀錄。川西采氣廠堅持“五超前”、“六不等”,倒排工期建產能。他們還實施氣井“微”管理,激活微力量,注重微環節,放大微效益,讓老井一穩再穩,今年前七個月措施維護產量達5936萬立方米。井下作業分公司探索實施井口安裝、測試壓裂等立體交叉作業法,使每口井井控裝置安裝時間縮短2~4天,水平井壓裂施工周期由4天減少到兩天,大幅提高生產時效。過去打油井見長、打氣井陌生的中原油田鉆井隊,也迅速適應會戰管理,成為提速主力軍。
“高水平”的會戰,需要高水平的方案、高水平的技術。從2007年開始,川西規模提速便陸續展開,歷經三輪,卓有成效。新一輪的會戰,提速提效要求更快更高,讓各路專家煞費苦心。
攻克“瓶頸”降工期。參戰施工隊伍、研究隊伍堅持把技術引進、集成創新、自主創新緊密結合,綜合應用現有成熟鉆井技術,針對不同地層不斷集成完善川西鉆井提速關鍵配套技術,在第一輪水平井三開制井身結構先導試驗的基礎上,優化形成了以長裸眼鉆井為核心的二開制綜合提速配套技術,使鉆井周期縮短41%;優化形成了以尾管固井為核心的完井提速配套技術,使完井時間縮短20%。與此同時,通過研發聚胺仿油基鉆井液,消除川西地區大位垂比水平井鉆井技術“瓶頸”,既實現了優快鉆井,又減輕了環保壓力;聯合研發應用存儲式測井儀,攻克大位垂比、長水平段水平井測井技術難關,使每口井測井作業時間平均縮短2~3天。引進應用捷聯式垂直鉆井工具,與鄰井常規鉆井和復合鉆井方式相比,使鉆速提高1倍以上;引進應用水力振蕩器,使鉆速提高48%。
面面優化促提效。優化井身結構,應用二開制井身結構,使單井鉆井成本節約150萬元;在23口蓬萊鎮水平井中推廣,將節約鉆井成本3000多萬元。優化完井方案,在川西中淺層已投產的48口井中,通過采用組合式采氣井口、優化套管結構、調整油管組合等措施,共節約完井成本463萬元。優化作業工序,將完井投產作業工序由13個優化為8個,使單井縮短作業時間平均4.2天、節約費用18萬元,上半年投產井共節約864萬元。優化地面建設,通過推行設計標準化、流程規范化、設備撬塊化、安裝工廠化,使單站建設時間減少10天,占地面積減少1畝,建站費用降低約30萬元,上半年建站31座共節約成本930萬元。
油氣勘探開發本來就是高危行業,在人口稠密的川西地區更是如此,安全來不得半點馬虎,環保更是緊要。
安全施工求高效。“不安全的進尺一米不要,不安全的速度一秒不搶,不安全的效益一分不掙”,“鉆井就怕沒進尺,鉆井更怕出事故,沒有事故就是效益”,“時間緊,速度快,安全更要細心”,“早發現,控得住,治得了”等等,都成為參戰單位和員工堅持的HSE理念。在生產現場,隨處可見安全警示標語、“危害識別圖解”,有的單位還開設“十分鐘安全小講堂”,推行HSE作業“STOP”卡等,增強員工安全意識。井控安全一直是現場安全的重中之重,四川鉆井公司不僅投入200多萬元安裝液面報警裝置監測預報溢流,還專門設立井控巡視專員,加強現場檢查,并向其授權可以發出“停鉆令”。上半年,在鉆機開動效率92.8%、生產效率96.4%的高速運轉之下,沒有一起安全環保責任事故發生。
節能減排促和諧。如今川西正在重點發展和推廣應用泥漿重復利用、高氯廢水處理、井下節流等環保節能技術,實現泥漿不落地處理,作業現場零排放,避免環境污染,降低綜合能耗。上半年,川西泥漿重復利用率達到30%以上,回收利用泥漿1.4萬立方米,既減少了泥漿排放,又降低了鉆井成本。針對水平井壓裂液用量多、污水處理和環保壓力大等問題,研究形成了壓裂液重復利用技術,初步估算單井節約成本50萬元左右;建成投用了日處理360立方米的高氯廢水無害化處理裝置,消除了高氯廢水外排環保隱患;在46口井推廣應用井下節流技術,減少了排放,節約建站和采氣費用2300萬元。
川科1井投產以來,因含硫化氫,曾令周圍百姓“頗為惱火”。川西采氣廠一方面盡量封閉脫硫裝置防“異味”外泄,一方面擴道路、清邊溝、搞綠化,還為村民修建活動場所,讓員工就地倒班休息,不斷消除百姓“疑慮”。一位油地協調員說:“在川西開發天然氣,就像在老百姓飯碗里打井,面對井噴、噪聲、廢液等威脅,百姓都是‘有理取鬧’,我們不但要安全環保,還要油地共建,切切實實打造綠色氣田、和諧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