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社1月19日報道,原題:控制亞洲海域的潛艇暗戰 亞洲海域的水下正變得擁擠起來,其中安德魯·彼得森指揮著世界最強大的武器之一——讓各國海軍垂涎的“俄克拉何馬城”號高科技潛艇,這也是美軍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我們確實沒對手”,彼得森說。但美軍潛艇在太平洋的統治地位正面臨冷戰以來的最大挑戰。中國愈發自信及豐富自然資源的誘人前景正導致該地區領土爭端愈演愈烈,幾乎所有亞洲臨海國家都在壯大自己的潛艇艦隊。“它正演變為激烈的軍備競賽”,美國海軍戰爭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所長金萊爾表示,“該競賽并非單純中國鏖戰群雄,因為其他國家也互為對手。”
澳大利亞正為其有史以來最昂貴的國防項目——花費360億美元更新核潛艇而爭論不休。日本為其艦隊新增8艘潛艇。韓國正向印尼出售潛艇。地區其他國家也已擁有或正計劃獲得潛艇。這種勢頭有其內在動因:一旦某國擁有核潛艇,鄰國就將承受跟風照做的壓力。
但潛艇建造熱潮也顯示出各國對潛在財富的意識漸濃。各大洲之間約半數船運商品途徑南海,該海域還蘊藏豐富的未開發資源。“南海的地緣政治重要性很難被夸大”,華盛頓智囊新美國安全中心本月報告稱,“南海算得上世界經濟的地理中心。”
俄羅斯衰敗使美國成為在公海進行潛艇活動的老大。在可預見的未來,美海軍或將繼續保持藍海優勢。但在近海,中國正挑戰現有格局。金萊爾說,“中國十分重視潛艇,同其導彈部隊一樣,如今潛艇力量已是中國軍事箭囊中最鋒利的箭矢之一。”但北京的威脅被過度渲染,中美的海軍差距依然很大。
為保持優勢,美軍在太平洋的潛艇數量已超過在大西洋的,奧巴馬政府宣布“轉向太平洋”戰略。即便如此,中國也僅是這場越發復雜游戲中的一個玩家。“每個國家都在購買潛艇,但出發點各不相同”,麻省理工學院安全研究項目負責人歐文·科特表示,“越南等南海鄰國想利用潛艇對抗中國。中國人則有意利用潛艇防止美國水面艦船代表某個鄰國干涉此類沖突。”隨著地區各國海軍實力增強,沖突的可能性加大。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專家休·懷特說:“這將改變亞太地區的實力平衡并已產生作用。”
亞洲國家發展潛艇力量將對美中施展海軍實力起到抑制,并給被夾在中間的較小海軍帶來新問題。懷特說:“澳大利亞已就此展開激辯。我們意在具備獨立于美國的行動能力嗎?我們希望能在多大程度上與中國對抗……”▲(作者埃里克·塔爾馬奇,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