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習敏 郭艷梅 河北省兒童醫院
沙門菌是腸道致病菌之一,亦是引起食物中毒最常見的病因之一。沙門菌屬種類繁多,其中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有鼠傷寒沙門菌、豬霍亂沙門菌、腸炎沙門菌等。沙門菌屬在水、乳、肉類等食品中生存時間較長,特別是病死牲畜肉(健康畜、禽腸內也含有此種細菌)。本類細菌一般在22~30℃時繁殖尤為迅速,發病季節多在夏、秋兩季。沙門菌不耐熱,在55℃ 1小時、60℃ 15~30分鐘即被殺死;但在水、牛乳中,可生存數月,冰凍禽肉中可存活1年以上。
沙門菌不產生外毒素,主要是食入活菌而引起食物中毒。大量細菌進入機體后,可在小腸或結腸內繼續繁殖,引起全身感染,并釋放出內毒素,與活菌共同侵犯腸黏膜及腸壁神經和血管,引起炎癥改變,抑制水和電解質吸收,從而出現胃腸炎癥狀。同時,內毒素由腸壁吸收,進入血循環后,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及血管運動神經,引起體溫升高及血管運動神經麻痹等相關癥狀。
有進食可疑食品史。潛伏期一般為4~12小時,短至2小時,長達3日。據癥狀不同可分為以下5大類型:
1.急性胃腸炎型
最多見。大部分病人癥狀較輕,病程短,1~4日即可恢復。主要有畏寒、發熱,體溫可達39℃以上;伴有腹痛、嘔吐、腹瀉。每日腹瀉數次至數十次不等,多為黃色或綠色水樣便,有惡臭;亦可呈膿血狀、出血性或米湯樣;腹瀉嚴重者有脫水征、酸中毒與休克。
2.類霍亂型
起病急,有劇烈嘔吐、腹瀉,大便呈米泔水樣,可迅速出現嚴重脫水,體溫較高,重者表現為周圍循環衰竭、發紺、抽搐及昏迷。此型病情危重,發展迅速,病程4~10日。
3.類傷寒型
潛伏期3~10日。病人多持續高熱,癥狀類似傷寒,可有相對緩脈,并有頭痛、四肢痛、肌痙攣、全身乏力、下腹痛、腹瀉等,病程10~14日。
4.類感冒型
頭痛、頭暈、高熱、全身酸痛、鼻塞、咽喉炎等上呼吸道癥狀,或伴胃腸炎癥狀。
5.敗血癥型
大多起病突然,病人寒戰明顯,不規則高熱,可持續1~3周,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腸道癥狀,肝脾腫大,體弱者易患此型。在發病期和恢復期可并發肋軟骨局部膿腫、肋骨骨髓炎,間或并發腦膜炎、心內膜炎、肺炎等。如有并發癥,每次發熱可遷延數月或反復發作。
早期血培養,被污染食物及病人排泄物培養,有沙門菌生長;肛拭子培養陽性率也較高。血白細胞一般正常或稍低,并發感染時增高。發病1周后,血清凝集效價增高,1∶100為可疑,1∶200以上為陽性;每周測定,如效價增高在4倍以上,對診斷有積極意義。
1.排出毒物
中毒后立即催吐,繼之用0.05%的高錳酸鉀洗胃。中毒時間較長者給予硫酸鎂15~30g導瀉。對于頻繁嘔吐、腹瀉者,則不需催吐、洗胃和導瀉。
2.對癥處理
①嘔吐嚴重者暫時禁食,給予補液,根據情況選用2∶1液或5%葡萄糖氯化鈉,必要時加用其他電解質。嘔吐好轉后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鼓勵病人多喝水。病初的嘔吐、腹瀉不需特殊處理,毒物排出后仍有頻繁嘔吐、腹瀉,前者選用阿托品、異丙嗪,后者可選用堿式碳酸鉍、復方樟腦酊。堿式碳酸鉍1~5歲每次0.2~0.6g,>5歲每次0.6~1.2g;復方樟腦酊每次0.04~0.06ml/kg,每日3次。(本文所用劑量均為兒童用量)
②高熱者可用物理降溫,必要時應用退熱藥。
③腹痛劇烈,可口服顛茄片或用阿托品,每次0.01mg/kg;也可配合針灸,用手導引或針刺足三里、天樞等穴,每次20~30分鐘,每天2~3次。
3.應用抗生素
類傷寒型、敗血癥型及嚴重胃腸炎型,還應選用抗生素,喹諾酮類藥物療效較好。近來由于耐藥菌株增多,可據致病菌藥敏結果選用藥物。
4.并發癥治療
心力衰竭時應用洋地黃類藥物或多巴酚丁胺正性肌力藥物。如有化膿性病灶,需切開排膿,局部應用抗生素。休克者迅速進行抗休克治療。
(霍習敏 郭艷梅)
副溶血性弧菌中毒是食物中毒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生活當中常由于廚房工作人員衛生意識差、食物生熟不分開致水產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而引起學校、幼兒園群體性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廣泛存在于海水中,在含食鹽濃度3%~3.5%的培養基中生長良好,故又稱致病性嗜鹽菌。傳染媒介主要為海蜇、黃魚、帶魚等海產品,以及鯽魚、鯉魚等淡水魚;其次是肉、咸蛋類等;其他尚有面、飯、糕餅、蔬菜等。如人或昆蟲沾染本菌,也可成為傳染媒介。本菌對低溫的抵抗力較強,0~2℃經24~48小時死亡,但不耐熱,在56℃中5分鐘即可死亡。在無鹽培養基上不能生長,3%~6%食鹽水繁殖迅速,每8~9分鐘為1周期,低于0.5%或高于8%鹽水中停止生長。在食醋中1~3分鐘即死亡,在1%鹽酸中5分鐘死亡。
各種弧菌對人和動物均有較強的毒力,具有溶血活性、腸毒素和致死作用,可致腸袢腫脹、充血和腸液潴留,引起腹瀉。病變多在十二指腸、空腸、回腸上部,可波及整個小腸,甚至回盲部。腸系膜淋巴結有急性炎癥,肝臟可呈脂肪變性,脾及腎上腺也可發現病變,但非本病特征。溶血毒素對心臟有特異性心臟毒,可引起心房纖維性顫動、期前收縮或心肌損害。
有進食帶有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史。潛伏期最短1小時,最長4日,一般10~20小時。可有典型、胃腸炎型、菌痢型、中毒性休克、慢性腸炎型、少見慢性腸炎型等類型。典型病人在發病開始,感到腹部不適,繼有腹痛、惡心、頭昏、頭痛、怕冷、發熱。體溫38~38.5℃,亦有不發熱者。本病所致的腹痛常呈陣發性絞痛,位于上腹部、臍部、回盲部。腹瀉多排出水樣或黃糊狀大便,部分病人排出水樣或洗肉水樣糞便,以后可轉為膿血便,摻有腸黏膜及黏液等。排便的里急后重癥狀較少,亦有訴排便后有暢快感。重癥后期常有脫水、全身痙攣、神志不清、血壓下降、面色蒼白或青紫等休克癥狀。病程1~6日,大部分病人于發病后2~3日癥狀消失;少數嚴重病人如治療不及時,可致休克或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偶爾在腹痛、腹瀉好轉時,突然發生休克樣癥狀而死亡,必須高度注意。
糞便內可檢出白細胞、紅細胞或膿細胞,易被誤診為細菌性痢疾。病程1日內能培養出副溶血性弧菌,第2~3日多轉為陰性。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在初期稍高,恢復期減少;部分病人尿內有蛋白、管型及紅細胞等。患病1~2日內,病人的血清對病原凝集效價較高(1∶80~1∶320),1周后明顯降低或消失,也有延長到兩周左右。
1.腹痛的治療
口服復方顛茄酊,每次0.03~0.06ml/kg;必要時肌內注射阿托品,每次0.01mg/kg。若有劇烈腹痛、腹瀉,估計毒物已經排出,可內服復方樟腦酊,每次0.04~0.06ml/kg,每日3次,好轉后停用。
2.支持及對癥治療
有休克時迅速抗休克治療,有煩躁不安或驚厥時,可選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地西泮等鎮靜藥物。適當應用口服補液鹽,或喝茶水、加鹽菜湯及蘿卜水等。靜脈輸液以糾正水及電解質紊亂,必要時可輸適量血液。
3.抗生素的應用
輕癥患者可不用抗生素,較重者可給復方磺胺甲口惡唑片或慶大霉素、阿米卡星、諾氟沙星等喹諾酮類藥物。
(霍習敏)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是由于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試驗陽性)產生的腸毒素所致,現已知有A、B、C、D、E五種血清型,以A型毒素引起食物中毒最為常見,約占50%。此類毒素耐熱力很強,經加熱煮沸30分鐘,仍可保持毒力而致病。
葡萄球菌廣泛存在于空氣與人體中,特別是皮膚、鼻及咽喉部。健康人的鼻咽部、指甲下經常帶有毒性菌株,如食堂或從事飲食業工作人員的鼻咽部及齒齦發炎,或皮膚有化膿性病灶,帶菌更多。細菌可通過接觸皮膚病灶或呼吸道分泌物飛沫而污染食品。患乳腺炎的奶牛,其乳汁可帶有葡萄球菌。人們發生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主要是由于食品管理和保存不當,多因食用葡萄球菌污染的剩飯、剩菜引起。魚、肉、蛋類、牛奶、餅干、剩飯菜等都適合葡萄球菌生長、繁殖,尤其在肉類及乳類等食品中,葡萄球菌繁殖最為迅速。偶有米酒因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而致中毒。溫度高,空氣不流通均易于產生腸毒素。
有食入可疑的污染食物或集體發病史。潛伏期短,一般為2~6小時,80%在3小時以內發病,極少超過6小時。起病急驟,有流涎、惡心、嘔吐、中上腹痛和腹瀉,以嘔吐最為顯著,嘔吐物可呈膽汁性,或含膽汁或血性黏液。腹瀉多為稀便、水樣或黏液便。劇烈嘔吐和腹瀉可導致虛脫、肌痙攣及嚴重失水,甚至發生休克。體溫大多正常或略高。成年病人病程很短,中毒癥狀持續數小時至2日。嬰幼兒對葡萄球菌的毒素比成人敏感,耐受力較弱,發病率較高,病情也重。
嘔吐物直接做涂片染色,在顯微鏡下可見大量葡萄球菌。取可疑食物或嘔吐物做培養,可見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試驗陽性,腸毒素試驗陽性,食物中所含細菌和嘔吐物中所分離出者為同一血清型。凡符合其中一項者即可判斷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與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霍亂、彎曲菌性腸炎、病毒性胃腸炎及非細菌性食物中毒等相鑒別。
葡萄球菌所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是該菌產生的腸毒素,病程有自限性;治療以輸液,糾正水、電解質失衡,及嘔吐、腹瀉的對癥處理為主,一般不用抗生素。若大量持續使用抗生素可使腸內菌群失調,加重病情。如有明顯的菌血癥時,才可給予有效的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