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碧波 (寧波市鄞州人民醫院 315040)
褥瘡是指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而致組織潰爛壞死的一種病理生理過程[1-2]。壞死期即褥瘡第四期,創面黑色伴有惡臭,深達骨質、肌腱,此期的處理是臨床護理上較為棘手的問題。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收住9例壞死期褥瘡患者,經外用安膚舒凝露及精心護理,收到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例,男性6例,女性3例;年齡69~80歲。就診疾病:股骨頸骨折7例,骨盆骨折、肺癌晚期骨轉移截癱各1例。褥瘡部位及面積:尾骶部5例,髖部3例,足跟部1例,均為四期褥瘡,最大面積10cm×8cm,最小面積5cm×6cm。
1.2 治療
1.2.1 潰瘍面的處理 先清除局部壞死組織和膿性分泌物,去除發黑、發臭的表皮。具體操作方法:①用20ml注射器抽取3%過氧化氫作渦流式沖洗,再用0.9%氯化鈉注射液(生理鹽水)沖洗創面。②用消毒剪刀、止血鉗清除腐敗壞死組織,瘡面大的可多次換藥清除,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再用干棉簽吸干多余的生理鹽水。③創面周圍皮膚常規用2%碘酊及75%酒精消毒。④潰瘍面涂一層安膚舒凝露,棉簽一次一用,避免交叉感染,再均勻覆蓋無菌凡士林紗布,蓋上無菌紗布,貼上無菌創口敷貼。臀裂處可用消毒剪刀剪開敷貼,保證敷貼緊貼創面,無空隙。⑤密切觀察創面變化,如發現創面浸濕及污染立即消毒換藥。第1周創面滲出較多并伴惡臭,根據創面情況需每天換藥。1周后創面滲液減少,臭味減輕,逐漸暴露紅色新鮮肉芽組織,以后每隔2~3天換藥一次,對高出正常皮膚的肉芽組織,消毒后用10%氯化鈉溶液紗條濕敷。到后期可隔1周左右換藥一次。
1.2.2 全身支持療法 根據創面分泌物培養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有效抗生素,指導鼓勵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多次少量進食,必要時靜脈補充白蛋白、新鮮血漿及氨基酸脂肪乳,以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于創面愈合。
1.3 護理
1.3.1 局部護理 患者臥氣墊床,每隔2小時翻身減壓,不能臥于患處,局部應架空,使受壓局部懸空,避免褥瘡局部受壓,避免拖、拉、推,保持床單整潔無皺折,二便失禁的患者要注意保護皮膚和床單干燥,盡量減輕局部皮膚的刺激。
1.3.2 嚴密病情觀察 根據Braden褥瘡評分對患者進行動態觀察,小于12分的每天進行評估,嚴格床頭交接班,建立床頭翻身卡,床邊掛風險警示牌,根據病情及評分隨時提出整改護理措施。
1.3.3 健康宣教及心理護理 告知壓瘡發生的因素及治療的重要性,積極給予心理疏導和正性激勵,做好心理護理。同時,聯合患者家屬給患者以情感及心理上的支持,使其樹立信心,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患者在飲食和翻身方面表現主動的態度也是褥瘡治療成功的關鍵之一。
1.4 結果 9例患者經綜合治療及護理,7天后創面干燥新鮮,13天后創面長出新鮮肉芽組織,色澤鮮紅,觸之出血,周圍組織向內生長0.6cm,1~2個月創面愈合,且無明顯瘢痕形成。
褥瘡是臨床護理的難點,尤其是難治性的壞死期褥瘡,如果感染未得到控制或護理不當容易發展為敗血癥而導致死亡。以純天然海洋生物材料甲殼素為主要核心材料的安膚舒凝露,應用后與潰瘍面形成一層保護層,防止細菌的侵入,為創面修復、上皮細胞生長提供良好條件,具有冰涼透氣、舒適、快速止血及止痛、高效抗感染力、抑制瘢痕形成等作用,可有效減輕患者身心痛苦,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1] Messer MS.Pressure ulcer risk in ancillary services patients[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2010,37(2):153-158.
[2] Walton-Geer PS.Prevention of pressure ulcers in the surgical patient[J].Aorn J,2009,89(3):538-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