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力明 董美媛 (浙江舟山醫院 316000)
我院為三級醫院,門診治療室10名護士全部為女性,年齡33~48歲;已脫離臨床病房3~23年,平均9.3年;自學大專畢業3人,正在接受大專學歷遠程教育2人,余5名均為中專畢業。外出進修學習機會少,對經皮外周靜脈中心置管(PICC)的知識了解甚少,更沒有見過PICC穿刺的全過程,對PICC沒有感性認識。
根據自行設計的問卷對門診10名護士進行有關PICC知識的調查,結果顯示護士對PICC置管后日常護理中更換貼膜的時間、揭去無菌貼膜的正確方法、消毒皮膚的正確范圍、消毒液的選擇和性質、脈沖式沖管、正壓接頭、無菌敷料固定方式中提到的一些新的概念了解較少。
3.1 收集資料,加強學習 針對上述情況,首先由護士長在網上大量查閱有關PICC的知識、維護的要點等資料,并結合PICC學習班的資料,組織科內10名護士集中學習,并將PICC的維護要點總結后制訂成冊,人手一份,并利用每周2次晨間提問進行強化,使每位護士對PICC操作及維護的要點充分掌握。
3.2 制定維護流程,建立患者檔案 組織全體護士觀看PICC操作錄像,加深對PICC置管的感性認識。開展PICC置管后維護流程規范化培訓,逐個考核護士PICC置管后維護步驟、操作細節,是否嚴格按照維護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強調注意點和容易忽視的細節部分,歷時1個月,護士全部掌握維護步驟及要點。護士自行設計登記表,逐個記錄患者姓名、診斷、置管時間,外露長度、臂圍、記錄PICC患者穿刺肢體的癥狀和體征,輸液是否通暢,沖管和封管質量。維護后護士簽名以明確責任。
4.1 臨床常用的PICC導管的型號、特點及置管的部位、路徑 常用的導管是美國巴德、BD及德國貝朗的CC。PICC時首選右臂的肘部靜脈,包括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和頭靜脈。貴要靜脈管徑粗,位置較深,常為首選;肘正中靜脈為次選;頭靜脈較表淺,前粗后細,靜脈瓣相對較多,容易發生送管困難或導管異位,故頭靜脈為末選[1]。最佳穿刺點選擇肘窩下2橫指處。
4.2 PICC日常維護方法 導管維護可以預防感染、保持導管通暢,及時發現并發癥。PICC置管導管感染,多數是由于插管處皮膚上的細菌經皮下隧道移居到導管腔外而引起[2]。導管維護的步驟及要點:①更換敷料。一般每周1次,敷料潮濕或松動及時更換,更換時,自下而上拆除原有敷貼,檢查穿刺點有無紅腫滲出,用酒精、碘附各三遍消毒,酒精不能碰觸導管,范圍:上下10cm,兩側至臂緣,無張力貼好新敷貼。②正確的沖管和封管技術。每次輸液前后,間歇期每周沖洗一次,先消毒肝素帽,用20ml注射器抽取等滲鹽水20ml,針頭插入肝素帽緩慢行脈沖式沖管,剩下0.5~1ml時邊退邊注入,使針頭退出過程中導管內始終保持正壓狀態,避免因導管內負壓致血液回流發生導管頭端血液凝固而引起的堵塞;禁止使用小于10ml的注射器沖管,因為小于10ml注射器沖管壓力太大,容易破裂;輸血、血制品或脂肪乳后,立即用20ml等滲鹽水脈沖式沖管后再接其他液體,同時更換肝素帽。③更換肝素帽。不管什么原因取下肝素帽后,肝素帽都要及時更換,間歇期一般每周更換1次。先應用無菌技術打開新肝素帽并預沖肝素帽,撕下肝素帽周圍的膠布,取下肝素帽,用酒精棉球包裹導管連接處并用力摩擦消毒,連接新的肝素帽。④并發癥觀察。
4.3 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 每位置管患者均帶有維護手冊,但有部分患者對PICC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未很好掌握,維護時還應根據患者掌握程度的不同給予強化教育。囑患者置管側手避免提過重物體,一般提物不超過5斤,不做引體向上、托舉啞鈴等持重鍛煉,避免游泳、水上作業等水中運動;可以沐浴,但避免盆浴、泡浴,淋浴前用塑料保鮮膜在肘彎處纏繞2~3圈,范圍包含穿刺點上下10cm,上下邊緣用膠布貼緊,淋浴后檢查貼膜下有無進水,如有進水須到醫院請護士更換貼膜;每7d到醫院請專業護士,對導管進行維護1次,夏季出汗較多時增加維護次數。保護好導管外露部分,以免損傷管道或將導管拔出。教會患者觀察異常情況,知道什么時候要來醫院處理[2]:①穿刺點持續滲血,反復按壓無效;②敷料受污染,或因潮濕而卷邊、松脫等;③沖洗導管有阻力、輸液時伴上肢疼痛或輸液不暢、時斷時續等;④穿刺點處有滲液、膿性分泌物,局部出現紅腫、疼痛甚至活動障礙;⑤導管外移、脫出;⑥有寒戰、發熱,置管側上臂圍增加超過2cm。
我院門診治療室由護士長、2名護理組長組成科室PICC質量管理小組,指導督促5位高年資相對固定護士做好維護工作,每月1次進行總結反饋,護士長重點抓PICC維護的環節質量管理。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共接受PICC維護患者265例,不通暢3例(1.1%),2例(0.7%)經尿激酶融栓后通暢,1例(0.4%)溶栓無效拔除;皮膚周圍發紅發癢10例,經對癥處理后好轉。
通過培訓,對PICC置管的維護做到人人都是行家里手,大大提高了團隊對于PICC置管這種高費用、具有一定風險的新技術的應急處理能力。門診治療室護士從單純執行常規靜脈穿刺的操作,到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解決護理中遇到的具體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提升患者對于護理隊伍整體的滿意度、信任度,也提升了護士自身的價值感。護士長在PICC導管維護的管理中起決定作用,護理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賴護士長的管理。這就要求護士長應加強學習,分享國內外同行的先進經驗,帶動科室護理技術水平的提高。每位患者對于PICC都有自己的感受,護士通過與患者的溝通,鼓勵患者提出建議和設想,這些建議經護理人員討論后可以推廣應用,使好的信息資源得到共享。另外,我們體會應在全院護士中進行PICC專題培訓,強調PICC僅限于專科護士使用,禁止用高壓造影劑推注,以防導管破裂。
[1] Sandi P. Innovations in central vascular access device insertion[J].J Infusion Nurs, 2005,28(3s):6-12.
[2] 金曉燕,么莉,尚少梅.PICC 置管后日常護理實施狀況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09,9(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