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騰 方文濤 陳文虎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胸科醫院胸外科,上海 200030)
房顫是胸外科手術的常見并發癥,它可以增加其他并發癥如腦卒中的發病風險,同時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1]。本研究旨在探討肺切除術后預防性口服普羅帕酮對房顫的預防效果。
1.1 一般資料 2010年9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市胸科醫院胸外科接受肺切除術的患者499例,其中男性334例,女性165例;年齡19~83歲,平均年齡(57.23±10.34)歲。手術方式:楔形切除術27例,單葉肺葉切除387例,雙肺葉切除39例,全肺切除術46例。所有患者按有無肺切除術后房顫的高危因素(年齡≥60歲、≥2個肺葉切除)和是否口服普羅帕酮,分為給予普羅帕酮干預的高危研究組(n=139)、未予普羅帕酮干預的高危對照組(n=223)和低危研究組(n=137)。
1.2 研究方法
1.2.1 選擇性干預方法 高危研究組患者術后第
1天起口服普羅帕酮150mg/次,每6~8h給藥1次。
1.2.2 房顫的評估 所有患者術后均轉入重癥監護室,常規連續心電圖監測、血氧監護時間≥72h。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共有38例(7.61%)患者發生心律失常,其中男性29例,女性9例;心律失常的類型均為房顫。發生時間為術后第1天3例,術后第3天3例,術后第7天1例,其余均為術后第2天。高危研究組7例(5.15%),低危研究組3例(2.22%),高危對照組28例(12.56%);高危研究組房顫發生率顯著低于高危對照組(5.15% 比12.56%,P=0.047),而高危研究組和低危研究組的房顫發生率無顯著差異(5.15% 比2.22%,P=0.291)。
對于肺切除術后房顫的預防,雖然β阻滯劑和鈣通道阻滯劑最為常用[2],但前者易誘發支氣管痙攣和肺水腫,后者對心肌負性抑制作用過大,同時其擴血管作用易引起血流動力學改變。雖然近期報道多使用胺碘酮作為預防用藥,但胺碘酮是長效制劑,其在體內代謝慢,可能引起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停搏或竇房阻滯,且此類反應不能用阿托品對抗;并可以引起Q-T間期延長伴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一旦發生治療困難;長期用藥更可能引起肺纖維化,故我們認為該藥用于預防房顫不妥。硫酸鎂更適合用于伴有低鉀血癥的患者。其他藥物如他汀類、血管緊張素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抗體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比較一致的觀點,洋地黃類藥物療效不佳且不良反應大,此類藥物近年已逐漸退出預防乃至治療的一線藥物行列。普羅帕酮是常見的廣譜、高效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它是Ic類抗心律失常藥,又兼具了β阻滯作用和鈣拮抗作用,所以即使不能復律,往往也可以降低心室率。普羅帕酮一般不影響血壓,但不宜與負性肌力藥物合用;它雖然可抑制竇房結自律性,但它對正常人竇房結功能無明顯副作用。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它不宜和鈣拮抗劑聯合應用。總之,由于普羅帕酮是短效制劑,代謝快,體內蓄積少,安全劑量范圍大,預防劑量應用是安全的。
綜上所述,預防性口服普羅帕酮可以有效地減少肺切除術后房顫的發生率,效果理想,價格低廉,且相對安全。
[1] Tagawa T,Nakao K,Nakamura A,et al.How to treat arrhythmias in thoracic surgery[J].Kyobu Geka,2008,61(8):715-720.
[2] Tisdale JE,Wroblewski HA,Kesler KA.Prophylaxi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noncardiac thoracic surgery[J].Semi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10,22(4):3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