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鑫
(江蘇省張家港市中醫醫院普外科,江蘇張家港 215600)
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人膽囊炎、膽囊結石等膽囊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老年膽囊疾病患者常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例如冠心病、高血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所以老年患者施行常規的開腹手術有一定的困難和風險[1]。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的特點,目前已成為治療膽囊疾病的常用術式[2-3]。本研究對我院近年來因膽囊疾病行LC或開腹膽囊切除術(open cholecystectomy,OC)治療的158例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旨在評價LC治療老年人膽囊疾病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共收治年齡≥60歲的老年膽囊疾病患者共158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90例;年齡60~81歲,平均67.2歲。膽囊疾病中包括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膽囊癌、萎縮性膽囊炎、急性膽囊炎等。158例患者中,合并心血管疾病59例,呼吸系統疾病38例,糖尿病32例,肝腎功能不全9例。根據患者手術方式不同,分為LC組(n=87例)和OC組(n=71例)。
1.2 手術操作 LC組采用全身麻醉,OC組采用硬膜外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LC組采用標準三孔法,用可吸收夾夾閉膽囊動脈及膽囊管,順逆結合切除膽囊;OC組采用右肋緣下斜切口,逐層入腹,結扎膽囊動脈及膽囊管后,順逆結合切除膽囊。兩組患者行腹腔引流,以硅膠管放置于小網膜孔,由腋前線肋緣下戳孔處引出。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ˉ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記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以Fisher's精確概率法比較組間差別。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LC組87例患者中,80例(92.0%)手術成功,7例(8.0%)患者因膽囊周圍廣泛粘連或滲血嚴重等原因而中轉開腹。LC組的平均手術時間為(64±11)min,顯著低于OC組的(74±15)min(P<0.05)。LC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1%(1/87),為1例膽汁漏;OC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8%(2/71),分別為1例膽汁漏和1例膽囊床出血,兩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LC組的平均住院天數為(3.7±2.1)d,顯著少于OC組的(6.2±3.2)d(P<0.05)。
老年人膽囊壁內的膽囊收縮素和膽堿能受體數量減少、敏感性降低,使膽囊排空延遲、膽汁瘀滯;同時膽總管末端及oddi氏括約肌的彈性減弱、易于松弛,容易引發逆行膽道感染。因此,老年人的膽囊疾病的患病率高于年輕人。許多老年人常常合并有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心肺功能不全等多臟器多系統疾病,使得老年人接受外科手術的風險明顯增加。LC作為當前治療膽囊疾病的主要手術方式,具有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等優點。在本研究中,采用LC治療老年人膽囊疾病,手術成功率高,僅少數患者需要中轉開腹;同時LC與OC相比,可以顯著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天數,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因此LC可以作為OC的替代而安全有效地應用于老年膽囊疾病患者。
采用LC治療老年膽囊疾病,有幾點需要注意。首先,老年人合并癥較多,各臟器儲備功能下降,對手術或麻醉的耐受性明顯降低,因此在行LC前應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重視并存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對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處理。同時,老年膽囊疾病患者易于發生穿孔、壞疽等,并可能發生膽囊十二指腸或結腸瘺,增加了LC術的難度;行LC的術者應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經驗,而且要充分認識到LC的局限性,對于需要中轉開腹的應當果斷決策,不要盲目追求低中轉率而造成不良后果。另外,老年患者LC術中要注意氣腹形成不宜太快,術畢盡量排空腹腔內的二氧化碳氣體,手術操作要輕巧熟練,術中仔細確認解剖關系,避免過度牽拉,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治療效果。
總之,本研究結果顯示,LC和OC治療老年人膽囊疾病都能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但LC與OC相比能進一步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天數,且不增加患者的手術風險和并發癥發生率。因此,臨床上外科治療老年人膽囊疾病時,應優先考慮LC手術方式。
[1] 張峰,錢菊英.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病人圍手術期處理[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9,29(2):112-115.
[2] 繆小飛,王彤.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進展[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2):155-159.
[3] 鄭嘉佳,劉鳳林,趙綱.腹腔鏡治療萎縮性膽囊炎58例分析[J].中國臨床醫學,2009,16(5):74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