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
足月兒呼吸窘迫綜合征18例臨床特點分析
劉金
目的 分析足月兒呼吸窘迫綜合征(RDS)的臨床特點。方法 分析18例足月RDS患兒的臨床資料。結果 18例患兒全部經剖宮產分娩,13例為男嬰,8例有羊水胎糞污染。經治療13例治愈,3例好轉出院,2例放棄治療后于院外死亡。結論 剖宮產、男嬰及羊水胎糞污染可能是足月RDS發病的危險因素,確診后需盡早予機械通氣為主的綜合治療。
呼吸窘迫綜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質; 危重癥; 嬰兒,新生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因肺表面活性物質(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所致,以生后不久出現呼吸窘迫并呈進行性加重為特征。本病多見于早產兒,但許多足月兒生后亦出現典型RDS表現,且足月兒一旦發生RDS較早產兒病情重、進展快,容易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持續肺動脈高壓、休克及肺氣漏等[1]。為提高對該病的認識,現將本院符合RDS診斷標準的18例足月兒臨床資料分析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18例足月RDS患兒來源于2011-07/2012-06沈陽市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其中男13例,女5例;胎齡37~41周;入院年齡為生后30min至7h;發病時間在生后即刻至3h;出生體質量2 250~3 500g;18例患兒臨床上均表現為氣促(呼吸>60次/分)、發紺、鼻扇及吸氣性三凹征,呼吸窘迫進行性加重,其中12例有明顯的呼氣呻吟,10例有吐沫。急性期兩肺呼吸音減低6例,聞及細濕啰音8例。18例患兒均無心臟雜音及心功能不全表現。X線胸片示毛玻璃樣改變8例,伴支氣管充氣征12例,白肺6例。入院后血氣分析示Ⅰ型呼吸衰竭6例,Ⅱ型呼吸衰竭12例,PaO2/FiO2均<200mm Hg。
1.2 診斷標準 全部患兒均符合ARDS診斷標準[2]。
1.3 納入標準 符合ARDS診斷標準的足月兒。
1.4 排除標準 (1)早產兒及過期產兒;(2)膈疝、氣管食管瘺等先天發育畸形所致進行性呼吸窘迫者;(3)有先天性心臟病及心功能不全表現者。
1.5 治療方法 入院后予以機械通氣為主的綜合治療,其中Ⅱ型呼吸衰竭12例予經口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Ⅰ型呼吸衰竭6例予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1例因FiO20.6、壓力5cm H2O呼吸困難無緩解、血氧飽和度不能維持在90%以上而于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后6.5h改為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病情好轉,動脈血氣結果正常時逐漸降低呼吸機參數,直至撤離呼吸機。撤機后予鼻導管吸氧過渡一段時間后停氧。其他治療包括:輻射臺保暖、心電監護、通暢氣道、維持內環境穩定、給予抗生素積極抗感染、營養支持、保護重要臟器功能,合并氣胸1例予胸腔閉式引流,合并肺出血1例予對癥止血等措施。因經濟原因,18例患兒均未予肺表面活性物質替代治療。
1.6 療效判定標準(自擬) 以停止吸氧后無氣促、發紺、三凹征等呼吸窘迫表現,一般狀況好,生命體征平穩,需要奶量自行完成良好,合并癥治愈或明顯改善作為足月RDS臨床治愈標準。
2.1 產前產時因素 18例患兒全部經剖宮產分娩,其中選擇性剖宮產9例,余4例因母親瘢痕子宮、3例因胎膜早破>24h、2例母親患妊娠期糖尿病而行剖宮產;胎兒宮內窘迫6例,娩出窒息8例,其中重度窒息2例,輕度窒息6例;羊水量減少6例,羊水胎糞污染8例;臍帶繞頸1周4例,2周2例;胎盤黏連1例。
2.2 治療結果 18例患兒中13例治愈出院(包括5例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者,平均上機時間41.3h);3例(包括合并氣胸1例)因經濟原因于撤機后好轉出院;2例(1例合并膿毒癥、感染性休克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1例合并肺出血)因家長考慮預后不良在呼吸機輔助通氣下放棄治療而于院外死亡。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又稱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既往多發生于早產兒,系由于Ⅱ型肺泡上皮細胞發育不成熟,致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進而引起廣泛肺泡萎縮和肺順應性降低的嚴重呼吸衰竭。臨床工作中,筆者發現越來越多的足月兒在生后4~6h內亦出現類似HMD的進行性呼吸窘迫,但足月兒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已發育成熟,故其發病機制值得關注。通過對18例足月RDS患兒臨床資料的觀察,分析其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剖宮產:18例患兒全部經剖宮產分娩,說明其與RDS發生密切相關。原因考慮為剖宮產兒胸壁未受產道擠壓,肺液過多,PS被稀釋,肺通氣下降,一旦合并窒息、感染、缺氧等因素,易致肺損傷而誘發RDS[3]。特別是無產兆的選擇性剖宮產,缺乏正常子宮收縮過程,腎上腺素分泌減少,使PS合成和釋放不足[4];(2)男嬰:本組資料顯示男嬰占72.2%,明顯高于女嬰,故男嬰可能為足月RDS發生的危險因素,但其發病機制有待于進一步研究;(3)羊水胎糞污染:18例患兒中8例有羊水胎糞污染,考慮在胎糞刺激下肺部發生嚴重炎癥,大量滲出物抑制PS的活性而發生RDS。有研究表明,娩出窒息是足月RDS的危險因素[5],但隨著新法復蘇的廣泛開展,其發生率正逐年下降。此外,糖尿病母親嬰兒RDS發生率高,系由于其血中高濃度胰島素能拮抗腎上腺皮質激素對PS合成的促進作用[6]。
針對足月兒RDS的原發病及并發癥,采取以機械通氣為主的綜合措施。本組資料中病情較輕、不伴PaCO2增高的6例足月兒予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改善缺氧。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的優點為無創通氣,通過增加肺泡內壓和功能殘氣量,減少靜脈血混合而增加PaO2;缺點是僅適用有自主呼吸的輕癥患兒,并增加氣道阻力和呼吸功,不提供通氣輔助功能,對Ⅱ型呼吸衰竭效果欠佳[6]。重癥患兒、伴CO2潴留(PaCO2>70mm Hg)或經鼻持續氣道正壓通氣的FiO2已達0.6、壓力8cm H2O而PaO2仍<50mm Hg者需盡早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初始參數一般為PIP<30cm H2O,MAP<10cm H2O,RR 35~45次/分,吸氣時間︰呼氣時間=1︰(1~2)。FiO2開始時高,以后漸降至0.4[7]。關于PS,因其價格昂貴,限制了在臨床的廣泛應用。國內唐軍等[8]報道,首劑應用大劑量豬肺表面活性物質(200mg/kg)治療足月兒RDS取得較好療效,但本組18例患兒均未使用PS替代治療下,仍有13例治愈,說明在無條件應用PS情況下,針對其病因及并發癥進行綜合治療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治愈率。
綜上所述,剖宮產、男嬰及羊水胎糞污染可能是足月兒RDS發病的危險因素。臨床工作中應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盡量避免無產兆的選擇性剖宮產,預防羊水胎糞污染及吸入,維持母孕期血糖在正常范圍等。對高危兒,密切監護生命體征,動態觀察胸部X線片,確診后盡早予機械通氣為主的綜合治療。
[1] Liu J,Shi Y,Dong JY,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fullterm neonates[J].Chin Med J(Engl),2010,123(19):2640-2644.
[2] 蔣琦,趙子充,潘立瑾.13例足月呼吸窘迫綜合征新生兒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5):2391-2392.
[3] 鄭梅,劉亞玲.足月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2,27(3):210-212.
[4] 杜立中.選擇性剖宮產與足月兒或晚期早產兒呼吸問題[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08,11(4):235-236.
[5] 王騰.足月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臨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9(24):5846-5847.
[6] 薛辛東.兒科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07-119.
[7]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421-427.
[8] 唐軍,熊英,郭文俊,等.肺泡表面活性物質對足月新生兒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4):3416-3417.
110032沈陽,沈陽市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
劉金(1979-),女,主治醫師,醫學碩士。研究方向:新生兒疾病的診斷與治療,E-mail:liujinmail@sina.com。
10.3969/j.issn.1674-3865.2012.06.021
R722.12
B
1674-3865(2012)06-0525-02
2012-10-11)
張小冬)
論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