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主持完成的“西南小麥產業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通過四川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聽取了項目組匯報,審閱了有關資料,經質詢答疑和討論,一致認為:該成果針對性強,創新性突出,社會經濟效益顯著,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在弱光照生態區小麥高產高效和小麥整粒膨化技術方面居國際領先水平。建議進一步加大在相似生態區域的推廣應用。
該成果的針對性和創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該項目針對西南麥區特殊的生態和生產條件,系統開展了高溫高濕與弱光照條件下小麥的生育規律、產量結構、物質積累特點、籽粒灌漿特性等研究,集成創新了小麥凈作畝產超600公斤的高產栽培技術體系,創造了一系列高產典型,其中小麥最高畝產達到710.7公斤,打破了20余年來小麥畝產500公斤的徘徊局面,為提升該區域小麥產量水平提供了技術支撐。
二是研制了稻茬田小麥播種機和丘陵坡臺地小型小麥播種機,實現了系列化開發,并通過產品鑒定3項,被列入農機推廣和補貼目錄;研究了機具適應性,集成了稻茬麥半旋機播和旱地套作麥帶式機播技術,并被農業部列為主推技術。
三是研究明確了四川盆地小麥品質性狀的基本表現,提出了不同區域及用途的品質目標定位;完善了優質面條、優質弱筋專用小麥品種生產技術,建立了優質原料基地;突破了小麥整粒膨化和自動化加工技術,開發出“麥通”系列新產品。
四是針對農村技術需求新特點,探索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和機制,以小麥專家大院和農業新技術推廣協會為載體,有力地促進了成果轉化和區域小麥產業技術提升。2006~2011年,有效應用面積3300萬畝、增糧9.35億公斤、節約生產成本15.7億元,合計節本增收31.5億元。
五是圍繞該項研究,申報國家專利21項(其中授權12項),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SCI/EI論文11篇,出版著作13部。
(四川省農科院作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