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蔡亞慶 仇煥廣
我國能源消耗需求的增加和環境污染壓力的加大,使得沼氣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日益受到重視。2000年以來,我國政府對沼氣項目的補貼幅度逐年增加,農村沼氣快速發展。2001~2010年中央政府對沼氣建設累計投資248.2億元,其中182.7億元用于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占國家沼氣投資總額的74%。在市場需求和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農村戶用沼氣池從2000年的848萬戶快速發展到2009年的3507萬戶。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沼氣年利用總量將達到440億立方米,其中農村沼氣利用量將達到300億立方米。
雖然我國農村沼氣建設在國家優惠政策和投資的推動下迅速發展,然而這些投資的效果如何還存在一些爭論。一些研究認為我國的沼氣利用效率很低,部分地區的沼氣池利用率只有40%左右,因此政府每年20多億元的農村沼氣建設存在嚴重的資源浪費;而一些官方的統計數據卻顯示我國沼氣的使用效率較高。如農業部的一項調查發現2000~2009年,我國農村戶用沼氣池平均利用率高達92%。

我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村戶用沼氣池保有國,然而在沼氣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國農村戶用沼氣發展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我國農村戶用沼氣池發展現狀如何?我國沼氣池利用效率到底處于何種水平?哪些因素影響農戶沼氣利用效率?對這些問題的準確回答都對我國未來沼氣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首先介紹我國農村戶用沼氣的發展情況,然后利用全國5省實地調研數據分析了我國農村沼氣利用效率以及影響農村戶用沼氣利用效率的因素等,最后提出了促進我國農村戶用沼氣健康發展的政策建議。
20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國農村沼氣曾興起兩次建設高潮,但均因技術不成熟等諸多因素制約而出現回落。20世紀80年代到2000年,政府加大了對沼氣事業的科研投入,鼓勵沼氣發展的政策性文件相繼出臺,我國農村戶用沼氣以年均增長4.6%的速度平穩發展。2000年以來,我國沼氣事業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2001~2009年,我國農村戶用沼氣池從848萬戶發展到3507萬戶(年末累計),年均增長率高達17.1%,沼氣占農村生活能源的比例由2000年的0.4%上升到2009年的2%,已經成為重要的農村生活能源。
2000年以來我國農村戶用沼氣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尤其是補貼政策的支持。2001年,為了促進農村小型公益設施建設,財政部下發了《農村小型公益設施建設補助資金管理試點辦法》,明確提出要利用中央財政對沼氣項目進行補助。根據該文件,農業部出臺文件將沼氣建設列為農村能源重點建設項目。2003年,為了解決農村戶用沼氣融資困難問題,國家推出了農村沼氣建設國債項目,并出臺了《農村沼氣建設國債項目管理辦法》。此后中央政府對沼氣補助的金額大幅度提高,補貼范圍也進一步擴大。中央政府在加大對沼氣投資力度的同時,也要求地方政府增加對農村沼氣發展的補貼。《農村沼氣建設國債項目管理辦法》要求,地方政府應具有相應的資金配套能力,申報項目時,地方政府要出具配套資金承諾證明。實施農村沼氣國債項目之后,我國陸續出臺了一批政策規范農村戶用沼氣的發展,其中《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將發展沼氣提高到國家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戰略高度。《全國農村沼氣工程建設規劃(2006~2010)》進一步明確了“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村戶用沼氣的發展目標、規劃布局及投資金額。
隨著農村戶用沼氣補貼政策的完善,我國沼氣補貼標準也持續提高。2002年國家開始對農村戶用沼氣進行補貼,補貼標準為西部地區每戶補助500元,中部地區每戶補助400元,東部地區每戶補助300元,但補貼僅限于個別沼氣示范縣。2003年,隨著沼氣國債項目的出臺,對實行國債項目地區的農戶補貼標準為:西北、東北每戶補助1200元,西南地區每戶補助1000元,其他地區每戶補助800元,補貼標準大幅提高。2009年,中央對農村戶用沼氣的補貼標準進一步提高,而且各地區補貼金額的差距也逐步拉大,對東北、西部地區每戶補助1500元,對中部地區每戶補助1200元,對東部地區每戶補助1000元。補貼金額的提高以及補貼范圍的擴大直接導致補貼總額的大幅度提高。2001~2010年中央政府對沼氣建設的累計投資達248.2億元,其中對農村戶用沼氣的投資額達到182.7億元。2008年之前,農村戶用沼氣是中央主要的補貼對象,占中央沼氣財政投資份額的90%以上,2008年開始,農村戶用沼氣占中央沼氣補貼總額的比例雖然有所下降,但補貼金額仍保持較高的水平,尤其是2008年,中央對農村戶用沼氣的投資金額高達49億元,補貼農戶近420萬戶。
為了較為全面地了解我國農村戶用沼氣發展情況和利用效率,2010年筆者對我國吉林、河北、安徽、四川和云南5省的1099戶農戶展開深入調查。在所調查的1099戶農戶中,有204戶建了沼氣池,建池比例為18.6%,與農業部的統計數據(19.6%)非常接近。
我們采用兩個指標來衡量我國農村戶用沼氣的利用效率。一個指標是“沼氣池使用率”,即當年在使用的沼氣池占所有已建成沼氣池的比例;第二個指標是“沼氣池使用效率”,即農戶沼氣池實際使用時間占當地自然條件下每年最長可用時間的比例。例如,如果當地自然條件下沼氣年產氣時間為10個月,而農戶沼氣使用時間為1個月,則樣本農戶沼氣使用效率為10%。
調查結果表明在204戶建有沼氣池的農戶中,只有156戶農戶在使用沼氣池,即從所調查的5個省的平均情況來看,農村戶用“沼氣池使用率”為76.5%。從分省的情況來看,云南農村戶用沼氣池使用率最高,達到91.3%。四川和河北省的沼氣使用率分別為78.1%和60%,安徽和吉林兩省農戶沼氣使用率較低,分別為45.5%和29.4%。由于我們所調查的絕大多數沼氣池是在2000年之后建成的,因而大多數廢棄不用的沼氣池并不是因為年久失修而停用。
從農村戶用“沼氣池使用效率”來看,所調查5省的平均農村戶用沼氣池的使用效率為64.8%,最高的是云南和四川兩省,分別為81.9%和62.9%,其次是河北和吉林,分別為60%和37.9%,最低的是安徽省,沼氣池使用效率僅為12.9%。我國各地自然環境、沼氣原料供應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導致了各區域沼氣利用水平差異巨大。
我們進一步通過計量經濟模型估計了不同因素對我國農村戶用沼氣池利用效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政府的沼氣補貼政策一方面可以提高我國農村戶用沼氣池的總體利用率,但另一方面,對已建成沼氣池的使用效率具有負面影響。從全國的平均情況來看,沼氣池補貼比例提高1%會使農戶建設沼氣池的比例提高0.3%,進而促進全社會沼氣利用率增加0.20%;而補貼比例提高1%同時會導致已建成沼氣池的使用效率下降0.47%,進而使全社會沼氣池的利用率下降0.08%。從兩種影響的加總情況來看,沼氣池補貼比例提高1%會使全社會的沼氣利用率提高0.12%。補貼比例的提高使得農戶棄用沼氣池的機會成本減小,導致已建成沼氣池使用效率下降,究其深層次原因則可能是沼氣補貼對象出現偏差,即補貼很可能給了實際上并不非常需要沼氣的農戶,而實際需要沼氣的農戶可能因為收入低等原因而無法建池。因為大部分地區政府補貼只占沼氣池建設成本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需要農戶個人出資;此外,我們所調查的大部分地區,農戶需要先墊資修建沼氣池,政府補貼次年才會到位,這種補貼方式直接影響了貧困農戶的建池積極性。

同時,我們的研究還表明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戶沼氣池的使用效率也隨之降低。由于富裕農戶可能更傾向于使用其他能源,這意味著通過直接補貼建沼氣池的做法可能并不能起到提高富裕農戶使用沼氣的效果。從區域差異來看,丘陵地區的農戶沼氣使用效率較高,山地和平原地區沼氣使用效率差異不大。相比較丘陵地區而言,山區可能有著更加豐富的傳統能源,如干樹枝、枯草等,而平原地區則可以以更低成本獲得外來能源,如煤炭、電力等。而在丘陵地區,既沒有山區豐富的傳統能源,也不能像平原一樣以較低成本獲得石化能源,因此,導致沼氣池的使用效率在丘陵地區較高。此外,年齡較大的農戶,其沼氣池的使用效率也相對較高。
沼氣池建成時間對農戶沼氣池使用效率有顯著影響。沼氣池建成時間越久,其使用效率越低。一方面,新建的沼氣池由于采用最新的技術,因而使用效率較高,另一方面,老舊沼氣池因為管理不善、設備失修而造成其使用效率低下,因此政府可以通過加大農村戶用沼氣后期的技術維護補助提高沼氣池的使用效率。
我國農村戶用沼氣在過去20年里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未來隨著能源短缺和環境保護壓力的增大,農村戶用沼氣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我國農村戶用沼氣的發展也面臨著一系列的制約因素,例如,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農戶可能更愿意使用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使用沼氣的積極性可能會下降。另外,從沼氣生產的原料供應來看,近幾年規模化養殖已經成為我國畜牧業發展的趨勢,畜禽散養農戶逐年減少,如何獲得足夠的原料來支持沼氣生產也可能成為制約未來我國農村戶用沼氣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基于目前我國農村戶用沼氣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新形勢,我們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對以下幾個方面的政策進行調整,促進我國農村戶用沼氣的健康和高效發展。
一是調整我國農村戶用沼氣補貼政策。低收入農戶更愿意使用沼氣,而高收入的農戶更傾向于使用液化氣等更為清潔和便捷的能源。因此,未來沼氣發展應該更加側重于扶持貧困地區和貧困農戶,富裕地區不應再是農村沼氣發展的重點區域。同時對于政府補貼支持下建立起來的沼氣池的使用效率要進行定期的跟蹤評估,對沼氣池使用效率較低的地區,應減少中央財政對這些地區沼氣建設的支持力度。
二是加強現有沼氣池的維護和后期的技術支持,是提高沼氣池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徑。研究表明由于缺乏后期的管理和技術支持,大量的沼氣池處在閑置狀態。要提高現有沼氣池的使用效率,不僅需要加大對沼氣增溫設備等配套設施的建設,更需要農村沼氣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是無論是出于環境保護的目的,還是出于提供潔凈能源的考慮,國家應出臺鼓勵畜禽糞便循環利用的政策和補貼措施,鼓勵畜禽養殖農戶建設和使用沼氣。同時,進一步完善、細化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法規,培育、規范沼氣利用市場。制定沼氣發電上網細則,核算沼氣發電上網成本,對沼氣工程發電上網電價予以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強制電網企業收購沼氣發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