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錄秋,尹月皓,呂品龍,張 亞
(1湖南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長沙410125;2安化縣農業局,湖南安化413500;3瀏陽河生態農業科技開發公司,湖南長沙410100)
湘西北地區屬于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向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過渡的地帶,氣候溫暖,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長。境內深溝峽谷,嶺高坡陡,山丘廣布,丘陵山地多,平原低地甚少。特殊的地理環境致使當地太陽照射時間短,熱資源不足,水資源不均。由于自然條件差,人均耕地面積少,且多為梯土形式,面積小、不規則,肥力低。當地農民長期以來主要以種植玉米、紅薯等傳統作物為主,作物結構單一,產量不高,效益不佳,因此農民迫切需要有適宜當地低肥、少水等自然條件種植的作物。2011年本研究組在湘西北的臨澧、慈利和安化等縣進行了油菜綠豆二熟制種植模式試種,由瀏陽河生態農業科技開發公司保價收購,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2012年在湘西北丘陵山區逐漸推廣。筆者以臨澧縣柏枝鄉黃金村為代表,總結了湘西北地區油菜綠豆二熟制種植模式的關鍵技術,為此模式在更大范圍推廣提供借鑒。
柏枝鄉黃金村位于臨澧縣城東南,距縣城23 km,以丘陵地貌為主。年平均氣溫16℃,無霜期260~275 d。全村人口587人,耕地面積68.6 hm2,其中旱土49.5 hm2。冬季主要作物為油菜,夏季主要作物有玉米、紅薯、棉花和水稻。2012年柏枝鄉黃金村在油菜收割后免耕種植綠豆17.2 hm2,其中雷松青家種植綠豆130 m2,產綠豆36.5 kg,折合每公頃產量2 807.7 kg;朱傳家種植綠豆0.114 hm2,產綠豆379 kg,折合每公頃產量3 324.6 kg;趙富林家種植綠豆400 m2,產綠豆91.5 kg,折合每公頃產量2 287.5 kg。
農村種植制度調整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種植業效益為目標,以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為重點,因地制宜地調整作物類型和品種。綠豆作為一種小雜糧,在湘西北一直有種植傳統,通常是種植在房前屋后、田邊地角,大多是自產自銷,從未被當作主要農作物引起重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加強,人們越來越關注綠豆的保健功能。因此,發展綠豆生產,既能滿足市場需要,為農民增收,又能適當地調整作物種植結構。
在湘西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多數外出務工,留下來的多是些看家守院的老人和兒童,對農村的重體力勞動有點力不從心。綠豆的播種適期長,對季節性要求不嚴,老人和兒童一般能從事播種到收獲的各項農事操作。特別是在綠豆成熟時,分批采摘工作更加適合老人和兒童。
綠豆根系有共生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游離態氮,被稱為生產氮素的“天然工廠”。綠豆生育期短,莖葉生長快,封壟早,能控制雜草生長,保存土壤水分;綠豆有大量殘根、落葉來豐富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綠豆莖、葉也是很好的綠肥,壓青對調整農田生態結構,培肥地力有重要作用。
油菜為十字花科作物,綠豆為豆科作物,二者系不同科作物,不存在共同的病原,有利于減少作物病害的發生。
油菜、玉米二熟制是湘西北的主要種植模式之一。頭年秋季播種油菜,翌年收獲油菜后種植玉米,技術簡單,田間操作方便,但效益不高。一般每公頃可產菜籽1 500~1 950 kg,玉米4 500~5 250 kg。按菜籽市場價格5.0元/kg,玉米市場價格 2.2元/kg計算,每公頃收入僅17 400~21 300元。
油菜、紅薯二熟制種植模式指頭年秋季播種油菜,翌年收獲油菜后種紅薯。這種模式一般菜籽產量1 500~1 950 kg/hm2,紅薯產量 22 500~30 000 kg/hm2。如果菜籽可達5.0元/kg,紅薯可達0.5元/kg,每公頃收入為18 750~24 750元。
油菜、紅薯二熟制也是湘西北群眾熟悉的主要種植模式,技術含量不高,田間操作方便,但經濟效益不夠高,且紅薯生育期偏長,會影響后茬冬季作物。
棉花、油菜套種二熟制要求春季正茬種植棉花,秋季在棉田行間套種油菜。這種種植模式下籽棉產量一般為3 000~3 750 kg/hm2,油菜產量為1 500~1 950 kg/hm2。以菜籽市場價格5.0元/kg,籽棉市場價格7.0元/kg計算,每公頃收入為28 500~37 500元。
此種種植制度在湘西北丘陵區比較多見,如果管理得當,可以獲得較好的效益。其不足之處在于棉花生長要求土壤肥實,生產投入多,成本高,種植管理技術性比較強,效益不穩定。
油菜、綠豆二熟制是湘西北近年發展起來的種植模式。采用此模式,須在頭年秋季播種油菜,翌年收獲油菜后種綠豆。這種二熟制模式下菜籽產量一般為1 500~1 950 kg/hm2,綠豆產量為2 250~3 000 kg/hm2。按照菜籽市場價格5.0元/kg,綠豆市場價格9.0元/kg計算,可獲收入27 750~36 750元/hm2。
此模式的優點是技術易掌握,生產投入低,田間操作方便,效益比較高,純利潤高;缺點是生產需要企業來主導,以保障產品的銷路。
(1)油菜品種選擇。選用早熟耐遲播、種子發芽勢強、抗倒性好、主花序長、株型緊湊、抗病性強的雙低油菜品種,如灃油5103、灃油520等。
(2)種子處理。在播種前進行種子精選,除去秕粒、霉粒和雜質,選晴天曬種1~2 d,以提高發芽率,提早出苗,減輕菌核病危害。
(3)整地播種。前茬收割后立即翻耕追施底肥,開好“三溝”,根據條播或穴播方式,平整廂面,遇雨天立即播種。底肥每公頃施優質農家肥22 500 kg,復合肥300 kg,并配硼肥 3 kg,慎用氨態氮和尿素,以免燒芽燒苗。適宜播期為9月20~30日,最遲不超過10月中旬。一般直播油菜每公頃用種3.0~4.5 kg。
(4)大田管理。直播油菜在1~2片真葉時間苗定植,去小留大,去雜留純,直播留苗225 000~300 000株/hm2,移栽種植 120 000~150 000株/hm2。如苗期葉色變黃,新葉出生慢,要結合墑情追施尿素45~90 kg/hm2提苗。旺長田塊則控肥控水,采用水肥調控,防止油菜生長過旺。做好抗旱防漬及病蟲害防治工作。
(5)適時收獲。油菜收獲在終花后30 d左右,以全田有3/4的角果呈黃綠色、主軸中部角果呈枇杷色、全株仍有1/4角果顯綠色時收獲。油菜適宜收獲期較短,要掌握好時機,搶晴天收割。
(1)綠豆品種選擇。油菜綠豆二熟制模式中綠豆的生長時期是5月中下旬至9月中旬。對綠豆品種的要求:抗病、抗倒伏、高產、耐高溫,如中綠6號、冀綠7號等。
(2)種子處理。精選種子,清除秕粒、小粒、雜質、草籽,選留干凈的大粒種子。晴天將種子薄攤于席上,翻曬1~2 d,增強種子活力,提高發芽勢。
(3)播前準備。為了保水保肥,盡快播種,采用免耕栽培,對收割后的油菜土廂,清除殘枝枯根。綠豆根瘤菌雖有固氮能力,但增施農家肥和磷、鉀肥,有明顯的增產效果。一般施優質有機肥22 500 kg/hm2、復合肥 300 kg/hm2、磷肥 300 kg/hm2和鉀肥150 kg/hm2作基肥。在綠豆播種前一周,用10%草甘膦15 000 mL/hm2對水675 kg噴施廂面和廂溝,清除雜草。
(4)及時播種。夏播綠豆播種越早,產量越高。采用條播或穴播,播種深度以3~5 cm為宜,以火土灰蓋種。用種量22.5~30 kg/hm2,肥地少播,薄地多播。
(5)加強田間管理。當綠豆幼苗達到2葉1心時,開始間苗,4葉時定苗,株距18~20 cm,行距50 cm左右,留苗15萬~18萬/hm2。綠豆從出苗到開花封壟,一般要中耕除草二遍。開花結莢期是需肥水高峰期,此時遇旱應及時澆水,使土壤保持濕潤狀態。在湘西北往往開花結莢期處在雨季,易導致莖葉徒長,造成落花、落莢,或積水死亡。要提前清溝防漬水,保證綠豆正常生長。
綠豆蟲害主要有菜青蟲、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在2~3齡幼蟲期,用20%除蟲脲或25%滅幼脲懸浮劑500~1 000倍液噴施。
(6)及時采收。大多數綠豆品種系無限花序,有無限結莢習性,成熟期早晚不一,多數品種又有炸莢落粒現象,一般植株上有50% ~60%的莢成熟后,應適時分批收獲。收獲應在早晨和傍晚進行,以防炸莢。收獲后及時脫粒、晾曬、清選,以免發熱霉變。
[1]程須珍,王素華.中國綠豆品種資源研究[J].作物品種資源,1998,(4):9 -11.
[2]張耀文,邢亞靜,崔春香,等.山西小雜糧[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3]莊 艷,陳 劍.綠豆的營養價值及綜合利用[J].雜糧作物,2O09,29(6):418 -419.
[4]胡艷秋.山區油菜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1):65 -66.
[5]劉麗麗,桑立君,耿 巍,等.綠豆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9):l46 -147.
[6]范其新,劉 念,蒙大慶,等.雙低油菜綿油88直播配套技術研究[J].耕作與栽培,2011,(3):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