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象征的構建及相關問題*

2012-01-22 03:17:40左思民
當代修辭學 2012年5期
關鍵詞:意義

左思民

(高麗大學中文系,韓國首爾/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上海200241)

提 要 本文通過比較、概括和分析,對象征進行了多側面的考察,最終得到如下看法:象征既是修辭格,也是藝術創作的方法。象征的征體和本體之間的意義關系是比喻和借代,但因為象征突出了征體的代表作用,它內部所含的比喻關系或借代關系的差別性隨之減弱,趨于消隱。象征的征體寄寓并表達了深遠的意義,具有重要的代表作用,這是象征的基本屬性。象征的征體所寄寓并表達的深遠的意義,說到底是相關個人或人群的價值觀的反映。

一、對象征的已有看法

在中國修辭學界和中國語文學界,對象征的認識較為混亂,眾說不一。撮其大要,約可歸為如下兩端。

其一,象征是否屬于修辭格?

有人認為象征是修辭格,如吳士文(1986),唐松波、黃建霖(1989),王希杰(2004),譚學純、濮侃、沈孟瓔(2010)等,在他們撰寫、編寫的論著或辭典中象征都被列為一種修辭格。有人否認象征是修辭格,如秦旭卿(1981)、鄭遠漢(1982)、劉桂芳(1986)和王德春(1987)等。其中,秦旭卿(1981:101)說:“我們認為:象征和借喻、借代等修辭格不屬于同一科學范疇。象征是文藝創作的一種表現手法,它屬于藝術科學范疇。借喻、借代等修辭格是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手段,它是屬于語言科學范疇的。兩者的區別是很明顯的。如在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等藝術部門中是要廣泛運用象征手法的,毫無疑問,這不能算是修辭格。”此外,還有一些人明確承認象征既是修辭手法,又是藝術手法,比如龍文希(1989),張德明、張海城(1994)。

其二,如果象征是修辭格,那么它和比喻等修辭格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這方面的看法主要可分為兩種。多數人比如龍文希(1989),曾祥華(1994),郭迺亮、孫爾珠(1997),黃海(2002),杜茂青(2004)等,認為象征和比喻等修辭格既有相像之處,又存在不同點,因此它們是不同的修辭格。另一種看法承認象征和比喻等修辭格之間有差別,但界限模糊。如張德明、張海城(1994)認為,按象征所用的辭格來劃分,可分為比喻性象征、比擬性象征和借代性象征。又如梁蔭眾(1983:48)說:“從象征所寄寓的內涵更廣泛、意境更深遠來看,不妨把象征辭格看作是借喻又進一步的演化發展。”陳翠珠(2006:75)也認為象征和隱喻“既有相合之點,也有諸多相離之處。象征類似于隱喻卻又完全不同于狹義的隱喻”。梁、陳的看法和張德明、張海城接近,但說得不那么明確。

以上所述狀況,既表明認清象征并不容易,同時也為學界留下了進一步研究的余地。本文的撰寫目的,就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再作一些探討。

二、象征的結構

按照被象征對象即本體是否出現,象征可以分為明征和暗征兩種:既出現征體又出現本體的是明征,只出現征體不出現本體的是暗征。明征要說出本體,因此經常使用征詞,典型的征詞是動詞“象征”。例如:

(1)太陽象征著光明。(自擬)

譚學純、濮侃、沈孟瓔(2010:246,247)“象征”條中列舉了多個明征和暗征的語例,我們轉引兩例如下:

(2)白楊不是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我贊美白楊樹,就因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茅盾《白楊禮贊》,轉引自譚學純、濮侃、沈孟瓔(2010:246))①

(3)鴿子啊在藍天上翱翔

帶上我殷切的希望

我的心永遠伴隨著你

勇敢地飛向遠方

云啊,懂得你的使命

霧啊,了解你的目光

飛吧,飛吧,我心愛的鴿子

云霧里你從不迷航

鴿子啊在藍天上翱翔

帶上我殷切的希望

我的心永遠伴隨著你

勇敢地飛向遠方

風啊,考驗過你的意志

雨啊,沖刷過你的翅膀

飛吧,飛吧,我心愛的鴿子

風雨里你無比堅強(歌曲《飛吧,鴿子》,轉引自譚學純、濮侃、沈孟瓔(2010:247))②

譚學純、濮侃、沈孟瓔(2010)認為,例(2)是明征,本體是“北方的農民”和“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以及力求上進的精神”,征體是“白楊樹”;例(3)是暗征,本體是未說出的“和平”、“平等”等美好的愿望,征體是“鴿子”。

張德明、張海城(1994:49)認為“有時象征通過比喻、比擬等形式來表示,好像一種辭格兼用現象”,并將它們分別稱為比喻性象征、比擬性象征和借代性象征,相關例句轉引如下:

(4)難怪總是漫漫的長夜了!

什么時候才黎明呢?(瞿秋白《一種云》,轉引自張德明、張海城(1994:51))

據他們的解釋,上例中包括兩個借喻形式:“長夜”象征軍閥統治的黑暗社會,“黎明”象征人民當家作主自由幸福的新社會。所以這是比喻性象征。再轉引例子如下:

(5)看吧,它飛舞著,象個精靈,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的精靈,它在大笑,它又在號叫……(高爾基《海燕》,轉引自張德明、張海城(1994:51))

張德明、張海城認為,“象個精靈”是象征兼用比喻,其余都是用比擬形式表現象征,象征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那種戰斗的歡樂和勝利的自豪。所以這是比擬性象征。

他們還認為,“如以镢頭象征延安精神,以鐵錘鐮刀象征工農政權,都是以工具代本體的借代關系,因產生象征意義,所以都是象征。”

主張例(4)中有兩個比喻形式,主張“镢頭”借代“延安精神”、“鐵錘鐮刀”借代“工農政權”,這都說得通,但是判斷例(5)中存在比擬關系,則不妥當。因為“飛舞”、“大笑”、“號叫”之類,本就是精靈的屬性,談不上比擬;而且在使用比喻時,人們經常說出相似點或相異點,這時它們都是比喻的一部分,而非獨立的比擬辭格。

在張德明、張海城的文章中,比擬性象征的語例僅有兩個,另一例為:

(6)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毛澤東《卜算子·詠梅》,轉引自張德明、張海城(1994:49))

上例本身確是比擬,但現在既然論述它們的象征作用,那么我們要分析的并非這些句子自身使用何種辭格,而是征體和未說出來的本體之間的關系,即在該文兩位作者所說的本體“共產主義者”和征體“梅花”之間是什么關系。顯然,這是一個比喻,即“共產主義者像梅花”。

根據以上分析,張德明、張海城按所用辭格形式來劃分的象征關系并非三種,而是兩種,即比喻和借代。我們認為,實際上,在象征的征體和本體之間只有兩種意義關系——比喻和借代。這一點,下文還將展開論述。

三、象征和比喻、借代之間的異同

1. 已有觀點

如上節所論,象征的本體和征體之間具備兩種意義關系:比喻和借代。既然這樣,象征和比喻、借代之間究竟有何異同呢?根據我們的有限了解,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辨析象征和借代關系的很少,辨析象征和比喻關系的居多。經整理,大致歸為如下幾類:

1)內部的意義關系不同

象征是以物示義,比喻是以物比物或以事比事(如趙通華1992、黃海2002);象征的本體和客體是兩種不同類的事物,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必須是同類的兩種事物(如鄭亞娟2011);象征中可以用具體的本體表示某種抽象的事物,比喻中必須是具體表示具體,抽象表示抽象(如鄭亞娟2011);象征的征體和本體之間是“神似”關系,比喻的喻體和本體之間是“形似”關系(如趙通華1992、鄭亞娟2011)。

2)表達效果不同

象征的本體往往超出征體,即蘊含的思想大于形象;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僅是外在的對等關系(如趙通華1992);象征以含蓄為上,一般不挑破底蘊,比喻則“切至為貴”,說得越明白越簡練越好(如趙通華1992);象征注重寄托性和暗示性,比喻強調相似性和顯象性(如黃海2002、杜茂青2004、鄭亞娟2011);象征的對象很難認清,比喻的對象則易認清(如趙通華1992、張德明、張海城1994,黃海2002,杜茂青2004,鄭亞娟2011);象征義的主觀性強,要通過聯想得到,比喻中的相似點是客觀存在,借代時的意義聯系比較明顯(如龍文希1989);象征寓意深遠,復雜含蓄,而借代則比較明確單純(如張德明、張海城1994)。

3)辨認的方式不同

象征義的確定,往往要顧及上下文以至全篇,甚至篇章以外的背景、作者等;比喻義只從語句本身(至多聯系上下文)就可確定。如張德明、張海城(1994),黃海(2002)。

4)內部的意義結構不同

如黃海(2002)認為比喻在深層結構上有四個結構要素:本體、喻體、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系、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而象征在深層結構上有三個結構要素:本體、征體、本體和征體之間的關系。

5)象征屬于文藝創作方法的范疇,比喻是修辭學中的一種格式

秦旭卿(1981)、鄭遠漢(1982)、劉桂芳(1986)、王德春(1987)、趙通華(1992)、鄭亞娟(2011)等持有這種看法。

6)語句的表達結構不同

象征中征體和本體之間用句子甚至段落連接,比喻中喻體和本體之間用喻詞“像”、“是”等連接(如趙通華1992);象征義的表達往往延及全篇甚至篇章以外的背景、作者等,比喻義的表達一個句子就夠了(如杜茂青2004、鄭亞娟2011)。象征所指范圍較大,往往涉及段落篇章,而借代所指范圍多限于語句(如張德明、張海城1994)。

7)適用面不同

一是適用的語體不同:象征適用于文藝語體;比喻適用于多種語體,在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如趙通華1992、黃海2002)。二是用法不同:象征一般不稱名,借代可以稱名(如張德明、張海城1994)。

2. 我們的評析

我們認為,以上看法并非全無道理,但值得商榷之處不少,以下逐一簡單評析。

第一,把比喻釋為以物比物或以事比事尚可讓人理解,但把象征釋為以物示義,把象征釋為“神似”、把比喻釋為“形似”,都失于表意模糊,缺乏可操作性,無甚價值。

鄭亞娟(2011)認為象征的本體和客體不同類,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必須同類,這未免偏頗。以鄭所引巴金的“百合花,那是我們的愛情的象征”為例,鄭認為它是象征,我們認為它也是比喻,而且可以轉說成明喻,如“我們的愛情就像百合花那么純潔、芬芳”。愛情和百合花并非同類,但能構成比喻,可見鄭說不盡準確。至于認為象征可用具體物表示抽象物,比喻必須用具體物表示具體物,用抽象物表示抽象物,則前半說法可以接受,后半說法不合實情,因為比喻的一個常用功能就是用具體物來比喻抽象物,如“你真是個榆木疙瘩”。

第二,上述第二種看法中包括四種說法,但是也都表意模糊,缺乏可操作性,而且不見得準確。至于“比喻的本體和喻體僅是外在的對等關系”、比喻“說得越明白越簡練越好”云云,均未免以偏概全。請看下例:

(7)桃花仿佛茜紅色的嫁衣裳,輕陰仿佛碾珠作塵的柔冪。它們固各有可獨立之美,但是合攏來卻另見一種新生的韶秀。(俞平伯《湖樓小擷·緋桃花下的輕陰》)

上例中帶下劃線的部分是兩個比喻,“茜紅色的嫁衣裳”和“碾珠作塵的柔冪”是兩個喻體,其意蘊都大于形象,也都十分含蓄,并不那么明白易懂,需要讀者反復玩味后方能體會。

龍文希(1989)主張象征義的主觀性強,需要通過聯想得到,比喻中的相似點是客觀存在,借代的意義聯系則比較明顯。請看例句:

(8)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毛岸青、邵華《我們愛韶山的紅杜鵑》,轉引自龍文希(1989:51)象征例)

(9)全世界被壓迫被剝削的勞動人民要砸碎鐵鎖鏈。(自擬,轉引自龍文希(1989:51)借喻例)

(10)在戰爭年代里,不在一部分人家中一時地打爛些壇壇罐罐,就要使全體人民長時期地打爛壇壇罐罐。(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轉引自龍文希(1989:51)借代例)

龍文希認為,例(8)中用“杜鵑”含蓄地象征“為革命灑鮮血”,例(9)中“鐵鎖鏈”比喻“壓迫人民的剝削制度”,例(10)中用“打爛壇壇罐罐”借代“受損失”;并認為例(9)中的比喻義生動、形象、具體,例(10)中的借代義比較明顯,而例(8)中的象征義很含蓄。我們以為此說不確。“鐵鎖鏈”的比喻固然相對容易理解,但是用“打爛壇壇罐罐”借代“受損失”,若無相關知識,則很難明白。這說明,本體和征體、喻體、代體之間的意義聯系是否明顯,不足以成為辨別象征和比喻、借代的依據。

第三,確定象征意義往往要依托上下文以至全篇甚至篇章以外的背景、作者等,確定比喻義則一般只看語句本身就可確定,這個說法有理,因為不少象征意義是通過大段的話語乃至整個語篇來表達的,而明喻暗喻等多數用一個句子表達即可。這一點確是象征和比喻在表達形式上的明顯區別,但不是兩者的本質區別,因為僅憑這個差異,無法辨別象征和比喻。

第四,黃海(2002)認為和象征相比,在深層結構上比喻多了一個結構要素——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此說僅對一半,因為它雖指出了部分象征在構建時不依賴于相似關系,但未指明另一部分象征需依賴比喻才得以構建。例如:

(11)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陳毅《青松》,轉引自譚學純、濮侃、沈孟瓔(2010:247)暗征例)

根據譚學純、濮侃、沈孟瓔(2010)的解釋,這里的“大雪”和“青松”分別象征惡勢力和革命者。而根據我們的分析,“大雪”、“青松”和惡勢力、革命者之間同樣具備相似點,即“惡勢力”像“大雪”,“革命者”像“青松”。可見,以比喻方式構建的象征之中,也具備本體和征體之間的相似點。

第五,把象征歸為文藝創作方法的范疇,把比喻、借代僅限定于修辭格的范疇,這是很普遍的看法;另一種普遍看法是把象征和比喻、借代都歸為修辭格的范圍。此外還有第三種看法,即龍文希(1989)、張德明和張海城(1994)等的觀點,他們主張象征既是修辭手法又是文藝創作方法。在這三種觀點中,龍文希和張德明、張海城的看法最為可取,但仍有完善的余地,因為他們默認比喻和借代僅是修辭手段。

長期以來,比喻和借代僅被看作修辭手段,但近年來情況發生了顯著變化,如認知語言學家指出比喻和借代同時也是認知方法。弗里德里希·溫格瑞爾和漢斯-尤格·施密特(2009:130)認為:“隱喻不僅僅是一種利用語言手段表達思想、在風格上增加魅力的方法,而且是一種對事物進行思維的方法(a way of thinking)。”他們(2009:169,174)還說:“對體驗哲學來說,隱喻無疑是結構性的,隱喻和我們的基本經驗一起,決定了我們的思維和哲學思想。”“如同隱喻一樣,轉喻也被認為是一種認知方法,它存在于語言現象之中并成為語言現象產生的動因。”③即使將觀察的視野限于語言,比喻和借代的作用也超出了修辭的范圍,自然更超出了修辭格的范圍。如鮑爾·J·霍伯爾和伊麗莎白·克勞絲·特拉格特(2008:115)認為隱喻和轉喻在語法化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轉喻和隱喻推理在語用層面上是互補的、而不是互相排斥的過程,它們都是由雙重機制引發的,即與轉喻認知過程相聯系的重新分析和與隱喻認知過程相聯系的類推。”

第六,趙通華(1992)認為比喻中經常用“像”、“是”等喻詞來連接本體和喻體,象征中征體和本體之間則用句子甚至段落連接。我們認為在部分場合確實存在這個區別,因為如果象征也使用喻詞“像”、“好比”等,它就變成為明喻,不再是象征了。但是我們也須指出,在使用借喻和暗征手法時,話語中只出現喻體和征體,并無喻詞。可見,上述差別并非象征和比喻的基本差別。

第七,認為象征適用于文藝語體,比喻適用于多種語體,這個看法基本符合事實,可以接受。但是適用語體范圍的大小無法作為辨別象征和比喻的標準,也不是象征和比喻之間的基本區別。至于象征一般不稱名而借代可以稱名的看法,則不全面,因為部分象征可以稱名,部分借代不能稱名。請看下面兩例:

(12)廣州又稱“羊城”、“穗城”。相傳古代有五位仙人,騎五色羊,各攜帶一串谷穗降臨此處,仙人把谷穗贈給居民,祝福此地五谷豐登、永無饑荒。后仙人飄然而去,留下五羊化為石頭。因此,后人又稱廣州為“羊城”、“五羊城”、“仙城”、“穗城”。今越秀公園的五羊雕像便是廣州的象征。(廣州網,20100527)

(13)談到白話文學,他(胡適)的程度就不如我了。因為他提周作人,我就背段周作人;他提魯迅,我就背段魯迅;他提老舍,我就背段老舍;當然他背不過。(陳之藩《在春風里》,轉引自譚學純、濮侃、沈孟瓔(2010:136)借代例)

例(12)中,廣州的象征“五羊”被用來稱呼廣州這個城市。例(13)中“周作人”、“魯迅”、“老舍”是用作者名代表他們的作品,都是借代,但不能作為“周作人作品”、“魯迅作品”和“老舍作品”的名稱。

綜上所述,各家對象征和比喻、借代的辨析雖多,但能站住腳的較少,經梳理挑選后采納以下四點:

第一點,確定象征意義往往要依托上下文以至全篇甚至篇章以外的背景、作者等,確定比喻義一般只看語句本身即可。

第二點,象征既是修辭手法又是文藝創作手法。

第三點,象征義的表達往往延及全篇甚至篇章以外的背景、作者等,比喻義、借代義的表達往往一個句子即夠。

第四點,象征適用于文藝語體,比喻適用于多種語體。

上述第一點和第三點可以合并,上述第二點仍不完善,因為比喻和借代的使用范圍不限于修辭,它們既是修辭手法又是認知方法、思維方法。經過合并和修補,以上四點可進一步歸并為如下三點:

第一,象征意義的表達和確定,往往要依托上下文以至全篇甚至篇章以外的背景、作者等,比喻義、借代義的表達和確定,往往一個句子即夠。

第二,象征既是修辭手法又是文藝創作手法,比喻和借代既是修辭手法又是認知方法和思維方法。

第三,象征適用于文藝語體,比喻適用于多種語體。

以上三點,對我們認清象征、比喻和借代的屬性有幫助作用,然而仍非辨別象征、比喻和借代的標準,因為它們并不反映象征、比喻和借代的基本屬性。

四、象征的基本屬性

“象征”的英語對譯詞是symbol,趙毅衡(2010:4)曾經指出:“各種符號修辭格中,最難說清的是象征。糟糕的是:這個術語使用得最多,意義卻最混亂,而且符號與象征兩個詞經常被混用。”“本來這個問題應當可以用符號學來澄清,可能也只有符號學才能澄清。但恰恰是在西語的符號學著作中,這個問題弄得最亂”,“在西語中,symbol與sign這兩個詞經常混用,不少符號學家用了整本書試圖澄清之,例如托多洛夫的《象征理論》,只是把問題說得更亂。而漢語從書標題譯名開始,就不得不參與這種混亂。”

趙毅衡說的情況不僅存在于符號學,也存在于語言學。比如英國語言學家帕默爾(Leonard Robert Palmer1983)主張煙是火的sign,英語中fire的語音形式[fai?]則是火的symbol。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反對用symbole(即英語的symbol)來指signe(即英語的sign),他(1980:104)提到symbole時說:“它永遠不是完全任意的;它不是空洞的;它在能指和所指之間有一種自然聯系的根基。象征法律的天平就不能隨便用什么東西,例如一輛車,來代替。”可見,帕默爾的symbole近似于索緒爾的signe,在這種符號中,能指和所指的關系是任意的;索緒爾的symbol則是能指和所指之間具有自然聯系的特別符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象征。

盡管情況如此混亂,卻讓我們看到了包含在其中的重要信息——symbol和“代表”這一作用緊密相連。由于中國現代修辭學的學術體系是從西方來的,至今不過百年左右,因此,如果中國修辭學家對“象征”(即symbol)的理解和西方學術界有相當的一致性,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美國哲學家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根據能指和所指之間的聯系性,把符號分為三類,即圖符(icon/iconic sign)、引符(index/indexical sign)和記符(symbol/symbolic sign)。④圖符的能指和所指之間有明顯的、相似的關聯,如用代表飛機,用代表時鐘。引符的能指和所指之間有間接的關聯,它是圖符脫離原意進一步引申的產物,如不代表飛機而代表飛機場,不代表時鐘而代表時間。記符的能指和所指的關系是任意的,如用表示“集中”的意思,用代表“溫暖”的意思。⑤可見,皮爾斯所說的symbol同于帕默爾的symbol,相當于索緒爾的signe(即英語的sign),皮爾斯所說的圖符和引符,則和修辭學的象征(即symbol)聯系緊密,實際上,象征的構建基礎就是圖符和引符。

本文第二節里提到,象征中本體和征體之間的關系可歸結為比喻或借代,但不能歸結為比擬。其實比擬和比喻在本質上相通,但在話語表達的形式上不同,所突出的意義要素有所區別。那么,本體和征體之間是否可能存在其他的意義關系?我們的看法是沒有。因為根據認知語言學等理論,意義關系不外乎兩個大類:相似或者相關。比喻表示相似關系,借代表示相關關系。

趙毅衡(2010:7)認為,“無論哪一種象征,在修辭機制上,都是廣義的比喻。許多作者在使用中經常混用比喻與象征。”“象征不是一種獨立的修辭格,因為象征可以起始自任何一種比喻:明喻,隱喻,提喻,轉喻,潛喻,象征與被象征事物之間的聯系,可以取其像似性,也可以取其鄰接性。”所謂“明喻”和“隱喻”,都是比喻,“提喻”和“轉喻”,都是借代,“潛喻”就是比擬。趙毅衡將這三類混歸為廣義的比喻,一則源于對比喻、比擬和借代的區分把握不嚴,以為相似性和鄰接性都可構成比喻關系;二則好比難分symbol究竟是“象征”還是“符號”一樣,恐怕也受到了術語的迷惑,因為在構詞上,“提喻”、“轉喻”和“潛喻”都包括一個“喻”,極易使人誤以為它們都是比喻。

但是一旦進入象征的意義結構之中,比喻和借代的區別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因為象征重在“代表”,通過哪種途徑實現這種代表作用并不重要。以下我們借助唐松波、黃建霖(1989)的象征語例作一簡要說明。

(14)那赤色,象征著熱情的火焰,熾熱暖人;那碧綠,象征著青春的芳草,生機勃勃;那湛藍,象征著思想的大海,幽遠深沉;那桔黃,象征著和平的玫瑰,幸福溫馨……(李剛《彩虹》,轉引自唐松波、黃建霖(1989:550)明征例)

(15)這一個庭院呵!漢祠、唐梅、宋柏、元杉、明茶、清玉蘭,象征中國歷史和古代植物的光輝。(徐遲《生命之樹常綠》,轉引自唐松波、黃建霖(1989:551)明征例)

(16)那南泥灣的镢頭呵,

開出沙漠上的第一塊綠洲。(賀敬之《西去列車的窗口》),轉引自唐松波、黃建霖(1989:552)暗征例)

(17)打開窗子吧!現在開窗子就不光是為了迎進陽光、空氣,或者遠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綠、燕子飛來的掠影,……而是迎接一個新的世紀!(端木蕻良《黎明的眼睛》,轉引自唐松波、黃建霖(1989:552)暗征例)

例(14)中,征體“赤色”等和本體“熱情的火焰”等之間顏色相似,是比喻關系。例(15)中,征體“漢祠”等和本體“中國歷史和古代植物的光輝”之間無相似性,有相關性,是借代關系。例(16)中用征體“南泥灣的镢頭”象征本體“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南泥灣精神”,兩者之間無相似性,有相關性,是借代關系。例(17)中用征體“開窗子”象征本體“解放思想”,兩者之間有相似性,是比喻關系。但是人們在構建或確認這四個象征的過程中,把注意力都集中于征體所代表的意義上面,對究竟是依托相似性還是相關性來構成象征視而不見,換句話說,比喻和借代的區別在象征中趨于消隱了。這便很容易使人產生錯覺,以為象征關系是一種特別的關系,既不同于比喻,也不同于借代。我們認為,這一點,正是造成許多人力圖將象征和比喻、借代切割撇清的重要原因。

那么是否存在本體和征體之間既無相似性又無相關性的象征?換言之,有沒有皮爾斯的記符(symbol/symbolic sign)那樣的象征?我們對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我們認為人們在進行象征的時候都是有目的的,拿何物作為征體,如何代表本體,都經過思考和挑選,這個過程必定給征體賦予了特定的意義,也就是在征體和本體之間建立了特定的意義關系。唐松波、黃建霖(1989:548)把象征界定為:“借助于特定具體的事物,寄寓某種精神品質或抽象事理。”譚學純、濮侃、沈孟瓔(2010:246)把象征界定為:“通過特定的具體事物或形象來代表抽象的精神、品質、思想、性格等深遠意義的一種修辭方式。”他們的界定雖有差別,但“寄寓”云云,“代表”云云,都指出了在征體和本體之間必定蘊含深遠的意義。

由此可見,象征的基本屬性就是以征體作為代表,來寄寓、表達深遠的意義。

趙毅衡(2010:8)指出:“應當說,符號的意義,都與文化有關,沒有文化性的意義,兩個個人之間的符號交流都不可能。因此象征的意義,不僅是文化意義,而且是在集體使用中累積而形成的,比較抽象而難說清的精神性的文化意義,或因各種原因不便不宜直接說的文化意義。”他(2010:9)還說:“要形成一個攜帶著厚重意義并且成功流行的象征,往往需要把文化原型、個人創建、集體復用,這三種方式結合起來”。我們十分贊同他的這些看法,但同時也想指出,趙毅衡在此說的其實是傳統象征(公共象征)。我們認為個人象征(私設象征)和公共象征很不一樣,它不需要在集體使用中累積而成,有高度的獨特性,以至于在初次接觸的時候,旁人常常難以把握征體和本體之間的意義關聯。人們常說象征義不易認清,或許與此有很大的關系。請看下例:

(18)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轉引自唐松波、黃建霖(1989:552)暗征例)

唐松波、黃建霖(1989:552)認為上例中的“‘黑夜’、‘黑色的眼睛’、‘光明’象征著經歷了十年浩劫的一代人反思歷史、追求真理的精神。”果真如此嗎?我們以為尚可斟酌。

五、進一步的討論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得到幾個看法:

一是,征體和本體之間的意義關系或者是比喻關系,或者是借代關系。

二是,和比喻或借代相比,象征的特點在于突出了征體的代表作用,征體的重要性得到明顯提升,用它來寄寓并表達深遠的意義。

三是,正因為象征突出了征體的代表作用,它所含的比喻關系或借代關系的差別性隨之減弱,趨于消隱。

但是,我們究竟如何理解這個“代表”作用呢?比如,在修辭手段上,具有代表作用的除了象征之外,還有本文中多次提到的比喻和借代,比喻中最具有代表作用的是借喻,而暗征、借喻和借代具有一個共性,即在表達時不出現本體,那么,如何把象征和借喻、借代區分開來呢?

相龍烽(2012)在辨析象征和隱喻時歸納了三個差別:

第一,穩定性和多變性的差別。他(2012:153-154)認為“隱喻作為最初的話語方式被反復運用后就進入了象征的模式。所以,隱喻與象征在形式上的區別就在于:象征不是個別的,而是整體的、體系化的表達現象,象征應當是隱喻的一種體系化形式。韋勒克與沃倫也認為‘象征’具有‘重現與持存’的特點:一次性激發的‘意象’可以是一種隱喻,但作為‘表現與再現’而不斷重現時就變成了‘象征’。也就是說,象征是隱喻高頻出現的產物。”

第二,形而下屬性和形而上屬性的差別。他(2012:155)認為:“象征是形而上的,形式與意義天然具有聯系,而隱喻則是形而下的,形式與意義可以在具體時間中隨機組合。”

第三,情感性和邏輯性方面的差別。他(2012:155,156)說“隱喻對人類認識能力產生作用的首要條件就是其天然具備的情感性。”“但是,象征對情感的要求并不是按照人們的日常理解進行的,象征并不注重情感的具體理解,而只在乎情感表達的方式是否符合邏輯。”

這三個差別中,第三個說得并不清楚,前兩個卻和本文第三節中的如下觀點不一致:象征義的主觀性強,要通過聯想得到;比喻中的相似點是客觀存在;借代時的意義聯系比較明顯。象征寓意深遠,復雜含蓄;借代則比較明確單純。然而細想之下,相龍烽的說法也有其合理性。那些廣為人知的傳統象征(公共象征),確實具有相當程度的穩定性和高頻重復性,也容易被人們以為在形式和意義之間具有天然聯系,雖然這種“天然聯系”本是一種錯覺。

趙毅衡(2010:8)認為“象征意義往往是歷史地積累起來的,符號使用中的不斷‘片面化’漸漸倒空原符號意義,代之以新的特殊意義:形成象征的關鍵是重復使用所造成的變化與意義累積。”“象征不停留于比喻,它積累起超越修辭水平的富厚意義,因此它有一個意義形成過程,這個過程的關鍵,就是重復:文化對某個符號進行重復,使用符號的個人或集體對符號進行重復,都可以達到意義積累變成象征的效果。”他的解釋不無道理,但也只適用于傳統象征(公共象征)。

趙毅衡還論述了個人象征(私設象征)的構建根據,并以葉紹翁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中象征春色的“紅杏”為例。他(2010:9)說“這些所謂‘私設象征’,不可能完全沒有文化根據,沒有集體用法的基礎。”“杏花燦然高于墻外,也是大家認可的春日景色。至于‘紅杏出墻’此后的延伸象征意義,則是使用社群共同的文化積累,不是詩人原先設立的。”我們以為他的這些解釋缺乏說服力,因為他雖名為解釋“紅杏”的“私設象征”根據,實則已將它作為傳統象征了。他并未解釋如下問題:一個新鮮象征剛剛產生,尚未重復使用,那時它是如何被當作一個象征的。

我們的看法是問題并不那么復雜,只要人們認為征體具有足夠的代表性,能寄寓并表達深遠的意義,象征就構建起來了。

這個看法可能引來不少反對意見。首先,若接受這個看法,象征和比喻、借代的界限豈非變得模糊不清,或者因人而異了?其次,如何判定“代表性”的程度,征體所寄寓表達的意義深遠到什么程度之后才算變成象征?其實,這兩個質疑是同一問題的兩個側面。

我們承認,從根本上說,無法制定一個衡量代表性程度的、明確而普遍的標準,并用它來判定何者為象征,因為從個人象征(私設象征)的角度看,對怎樣才算具備足夠的代表性,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對張三來說,他的人生歷程可比喻為一艘乘風破浪的帆船,而對李四而言,乘風破浪的帆船是他的人生歷程的象征;王五愿意用黃金借代財富,趙六則喜歡拿黃金作為財富的象征。同樣,從傳統象征(公共象征)的角度看,也無法設立類似的標準。相龍烽和趙毅衡所說的高頻重復,對傳統象征的構建確實具有推動作用。但高頻重復不是構建傳統象征的動因,因為它無法回答為什么某些比喻或借代可以通過高頻重復變成象征,另一些比喻或借代卻不能高頻重復,因而無法變成象征。

我們認為,象征的構建,離不開相關個人或人群的價值觀,說到底,象征所寄寓所表達的深遠意義,實際上就是相關個人或人群的價值觀的反映。一個社會中,人們擁有的價值觀是非常復雜的,而且不僅衡量價值的尺度因人而異,甚至同一個人的價值觀也會發生變化,所以實難建立統一而明確的評判標準。下面結合兩個實例來簡單解說一下這個問題。先看第一個例句:

(19)一個浪,一個浪

無休止地撲過來

每一個浪都在它腳下

被打成碎末,散開……

它的臉上和身上

像刀砍過的一樣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著微笑,望著海洋……(艾青《礁石》)(唐松波、黃建霖(1989:553)的暗征例)

對上例,唐松波、黃建霖(1989:553)的解釋是“以‘礁石’象征一種歷經磨難而堅韌不拔的頑強、樂觀的精神。”這個解釋沒有什么問題,因為詩人既然以“礁石”為名,寫了一首詩歌加以頌揚,自然把礁石的代表作用看得很大。可是如果換一個人,他認為礁石固然可以稱頌一番,但它畢竟是一堆石頭,沒有知覺,更無靈性,若用來象征某種精神,未免太抬舉它了,把它看作喻體足矣。這樣一來,礁石就僅用來比方“一種歷經磨難而堅韌不拔的頑強、樂觀的精神”。這就是比喻了。

再看第二個例句:

(20)在一間空屋里,擺著犧牲的同志的遺物,桌上放著鋼盔。每一頂血染的鋼盔都象征著一條不死的生命。(劉亞洲《兩代風流》,轉引自唐松波、黃建霖(1989:551)的明征例)

上例中,“血染的鋼盔”是征體,用來象征本體“不死的生命”,兩者之間不相似,但有相關性,因為鋼盔是戰士的裝備之一。可見,這個象征是依托借代關系構建起來的。但是,如果換一個人來看待問題,他可能覺得鋼盔并沒有資格用來象征戰士,它只是一種防護裝備,而非武器,不能承擔太多的相關意蘊。若要象征戰士,最好還是選取步槍。不過,用鋼盔借代裝備,或借代戰士還是可以的,比如把領取裝備稱為“領鋼盔”,或者用“鋼盔”作為某個戰士的綽號、作為士兵的代稱等等。

總之,我們認為,用征體來寄寓并表達深遠的意義,那是象征的基本屬性,至于什么樣的意義才算深遠,哪些東西可以用來寄寓并表達深遠的意義,在根本上看,和象征手段的構建無關,那是民俗學、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學等的研究對象。當然,如果修辭學愿意研究這個問題,并無根本障礙,但是應該把以下兩個問題分開處理:第一,作為修辭手段的象征的構建條件,第二,使象征符合社會習俗或大眾心理的條件。否則的話,永遠也說不清楚象征是什么。

有意思的是,雖然象征和人們的價值觀關系緊密,但它和政治的關系較遠。我們以“篇名”為檢索項,以“象征”為檢索詞,以2011年至2012年9月8日為時間范圍,按精確匹配的查檢方式,在中國知網上進行檢索,得到了表1(見下頁)中的數據。

由這些數據可知:第一,象征和文史哲類的關系最為密切,和教育等各種社會科學類的關系也很密切,但和政治軍事法律類的關系比較遠,甚至比和經濟與管理類的關系還遠。第二,象征和文史哲類、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類中的文學藝術類的關系最為緊密。如文史哲類論文共有689篇,其中文學藝術類論文有477篇,占了該類論文總數的69%。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類論文共有352篇,其中文學藝術類論文有206篇,占了該類論文總數的59%。這在相當程度上驗證了前文第三節中提及的趙通華(1992)、黃海(2002)等人的看法:象征適用于文藝語體。⑥

六、結 語

在本質上,象征的作用是“代表”,即用征體代表本體。從符號學角度看,象征的征體是能指,象征的本體是所指,那么象征就是一種符號。當然,符號的種類較多,象征作為符號的一種,具備如下幾個屬性:⑦

表1 :中國知網含“象征”的篇名檢索結果(2011年至2012年9月8日)

a.征體和本體之間的關系不是任意的,而是要么相似,要么相關;

b.象征的使用范圍包括語言,但不限于語言。在語言運用、文學創作的范圍內,它是修辭格,在非語言活動的范圍內,它是相應的藝術創作方法;

c.征體寄寓并表達了深遠的意義,具有重要的代表作用;

d.征體所寄寓所表達的深遠意義,實際上是相關個人或人群的價值觀的反映;

e.在語言運用、文學創作的時候,表現或渲染這種深遠意義的形式可大可小,小至詞語,大至段落,甚至整個篇章;

f.象征的使用領域較廣,但主要的使用領域是文學和藝術。

我們曾經以為,由于象征反映了特定的價值觀,因此它和社會意識形態的關系十分密切。雖然現在我們仍舊持有這個看法,但是經過本文的探討之后,我們覺得問題并不像當初設想的那么簡單。象征是以征體代表本體的方式去實現其修辭效果的,因此必須選擇能夠寄寓并表達深遠的意義的征體,另外,象征的主要使用領域是文學藝術,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學創作和欣賞活動的浸潤中,它沾染了濃厚的文學色彩。以上兩點,決定了象征在反映價值觀、體現社會意識形態的時候,是間接的,甚至是隱晦的。

由此看來,象征是以文學化、藝術化的包裝形式來表達特定的價值觀,傳遞一定的社會意識形態的天然手段。限于篇幅,本文無法對此展開論述,留待日后再談吧。

注 釋

①譚學純、濮侃、沈孟瓔(2010:246)原為“白楊樹不是平凡的樹”。經查檢,“白楊樹”中“樹”系誤增。

②譚學純、濮侃、沈孟瓔(2010:247)原為“雨啊,了解你的目光”。經查檢,“雨”為“霧”之誤。

③由于某些原因,目前中國許多學術文獻用“隱喻”(metaphor)統指比喻,將metonymy譯成“轉喻”。這些文獻中的“隱喻”和“轉喻”大體分別相當于中國修辭學的習用術語“比喻”和“借代”。

④轉引自 Grover Hudson(2005:3)。

⑤此處的舉例和解釋乃筆者所為,并非皮爾斯原話。

⑥在此需要說明三點:第一,文學藝術論文類主要包括如下小類:對文學作品(含《圣經》)的分析評述,對文學理論的闡釋研究,對戲劇、電影、歌曲、繪畫、攝影作品等的分析評述。其中數量占絕對優勢的是對文學作品的分析評述。第二,雖然在理工、農業、政治軍事與法律、電子技術及信息科學、經濟與管理類中也出現了篇名中包括“象征”的文章,但觀其內容,并非在自然科學、數學、醫學、政治學、軍事學、法律學、經濟學、管理學范圍內展開學術論述的文章,它們都和廣義的文化研究有關,涉及社會現象、科技活動、著名人物、文學作品、社群結構、電影、建筑、牲畜、織物、器皿、汽車、飲食、服飾等的社會價值或象征意義等。第三,所檢索的論文中,少數曾重復出現。

⑦在界定修辭格的象征時,一般都提到征體由特定的、具體的事物或形象充任,本文論述中沒有涉及這個問題,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它無關本文的主旨;第二,一提到“具體”、“形象”,很容易讓人覺得它們所代表的意義是明白易懂的。我們認為,一部分象征中征體所代表的意義是比較明白易懂的,但并非全都如此。進一步看,具體性和形象性是否為選擇征體的必要條件或重要條件,現有的解說還嫌粗疏,恐怕得再做深入全面的考察。顯然,探討這些問題,篇幅不小,遠非本文所能容納。

猜你喜歡
意義
一件有意義的事
新少年(2022年9期)2022-09-17 07:10:54
“k”的幾何意義的應用
有意義的一天
生之意義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10
“k”的幾何意義及其應用
有意義和無意義
幼兒100(2019年35期)2019-02-11 03:10:36
k,b幾何意義的應用
“無意義”修行
不要無意義地羞辱他人
詩里有你
北極光(2014年8期)2015-03-30 02:50: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有专无码视频| 天天综合网色|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色综合天天综合|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福利一区三区|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成人精品区|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看看一级毛片|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91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亚洲精品第一| 中文字幕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幺女国产一级毛片|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99r8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久草热视频在线| 国产综合亚洲欧洲区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久久中文电影| 制服丝袜一区|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91九色视频网| 免费亚洲成人| 美女国产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熟妇丰满人妻| 亚洲视频色图| 亚洲美女操|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欧美全免费aaaaaa特黄在线|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综合色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亚洲区欧美区| 美女免费黄网站|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91福利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视频黄又黄又免费高清| 国产色婷婷|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色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成人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老色鬼欧美精品| 日韩高清欧美|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