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
對尿液有形成分進行檢驗分析,有助于泌尿系統疾病的診斷和鑒別。尿干化學分析法有一定局限性,在臨床中,常需要結合顯微鏡檢查進行判斷。目前通過尿沉渣分析儀器可以對尿沉渣進行定量分析。鑒于此,本文觀察尿干化學分析儀、沉渣分析儀和顯微鏡沉渣檢查的檢測結果差異。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尿液標本共1710份,其中男1050份,女660份。選用我院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尿干化學分析儀、顯微鏡進行檢測。
1.2 檢測方法 所選患者標本在混勻情況下,分別在沉渣分析儀、尿干化學分析儀、顯微鏡下進行檢查。嚴格根據儀器操作規程和步驟進行檢測。沉渣分析儀對未離心的尿液進行檢測,檢測后結果在人工輔助下進行結果判定。顯微鏡檢法依據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中規定的步驟進行。所有檢查均在取樣后2 h內完成。
1.3 參考范圍及陽性判斷 顯微鏡檢測法參考范圍依照第3版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中的參考范圍[1],顯微鏡高倍視野下紅細胞≤3個,白細胞≤3個,上皮細胞≤5個,為正常范圍界限。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參考范圍,男性紅細胞為0~4.5/μl,女性紅細胞為 0 ~7.5/μl,男性白細胞為 0 ~4.75/μl,女性白細胞為0 ~13.5/μl,男性上皮細胞為 0 ~3.41/μl;女性上皮細胞為0~28/μl.尿液中紅細胞、白細胞、病理管型或者上皮細胞及其他病理成分中某一項異常,即為陽性。
2.1 本文1710份尿液在三種檢測法下的檢測結果 干化學法的檢測出的陽性率為60.0%,陰性率為40.0%;干化學法聯合顯微鏡檢的陽性率為67.9%,陰性率為32.1%;干化學法聯合沉渣儀的陽性率為71.9%,陰性率為28.1%;干化學法、顯微鏡檢和沉渣儀檢測陽性率為76.6%,陰性率為23.4%。
2.2 干化學法和尿沉渣儀對紅細胞和白細胞的檢測 紅細胞干化學法陽性,沉渣儀檢測顯示陰性為9.8%,干化學法陰性,沉渣儀陽性7.3%。白細胞干化學法顯示陽性,沉渣儀陰性陰性1.6%,干化學法陰性,沉渣儀陽性19.3%。
尿液成分分析的主要方法有顯微鏡檢查法、干化學檢查法、沉渣分析儀檢查法等。顯微鏡法是常用的并得到認可的檢查方法。通過離心可以對尿液中的有形成分進行濃縮,在顯微鏡檢查時可以提高陽性檢出率。但是,在離心過程中,可能會導致有形成分的破壞,影響檢測結果。試驗研究表明,離心時刻導致紅細胞減少,主要是離心過程中紅細胞遭到破壞,以及在傾倒上清液時粘附于管壁。采用顯微鏡檢查時檢測速度慢,效率較低,影響檢查質量的因素較多[2]。
采用尿干化學分析操作簡單,檢測速度快,可實施自動化分析,但是檢查結果中的假陽性和假陰性較多,而在檢測中使用的干化學試帶質量優劣不一。全自動尿沉渣智能分析儀按照經典的顯微鏡鏡檢方法來設計,工作時在低倍鏡下對樣本中有形成分進行掃描過篩,通過計算機自動確定位置后,再利用高倍鏡對目標進行采集相關參數,進行分析處理等過程,而后對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等進行定量。此儀器操作簡便,自動化分析能力強,標本檢測前不需要進行離心處理,能夠在人工判斷下提高標本檢測結果的準確性[3]。
本文結果顯示,干化學法的檢測出的陽性率為60.0%,干化學法聯合顯微鏡檢的陽性率為67.9%,干化學法聯合沉渣儀的陽性率為71.9%;干化學法、顯微鏡檢和沉渣儀檢測陽性率為76.6%。所以,三種方法聯合分析有助于提高尿液有形成分的檢出率,提高檢測結果準確性。
[1]王羽.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2006:887.
[2]叢玉隆,馬駿龍,岳秀玲,等.中國健康人尿液顯微鏡檢測法有形成分結果調查.臨床檢驗雜志,2006,24(2):81-84.
[3]楊巧珍.AVE-762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的臨床應用.檢驗醫學與臨床,2007,4(5):4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