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云芝 吳萍 何迎
細菌性陰道炎(BV)是女性常見的陰道疾病,發病率高,幾乎所有女性在一生中均患過不同程度的BV,若不積極治療可上行感染,導致盆腔內生殖器感染引發異位妊娠以及不孕,妊娠期合并細菌性陰道炎,還可發生羊水感染、胎膜早破、胎兒子宮內感染等不良結局[1]。筆者采用奧硝唑聯合乳酸菌陰道膠囊治療細菌性陰道炎65例,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到我院門診就診診斷細菌性陰道炎病例130例,18歲以上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史者(除妊娠及哺乳婦女),非月經期婦女,年齡23~53歲,平均37.5歲。按時間先后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65例,兩組患者年齡、感染類型及病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病例診斷標準[2]牛奶樣白帶;胺試驗(+)(10%KOH液加滴分泌物呈魚腥臭味);陰道分泌物pH>4.5;線索細胞(+)(20%)。符合上述第4項加其他任意2項即可診斷。排除有宮內尾絲避孕器;患心、肝、腎、血液病及內分泌疾病(如糖尿病);哺乳期、妊娠期或月經期;同時患有除BV外的其他陰道炎癥。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奧硝唑膠囊,每次0.5 g,2次/d,口服,6 d為1個療程;乳桿菌活菌膠囊,每晚臨睡前清洗外陰后,患者將乳桿菌活菌膠囊0.25 g置于陰道深部,連用10 d為1療程;對照組:每晚臨睡前清洗外陰后,患者將乳桿菌活菌膠囊0.25 g置于陰道深部,10 d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5~7 d復診。治療期間二組均禁用其他藥物及性生活。患者治療前、后行血、尿常規、肝腎功能檢查。
1.4 療效標準判定 療效判定標準:痊愈:完成療程時,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致病菌檢查全部轉陰;顯效:完成療程時,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致病菌檢查有一項未轉陰;進步:完成療程時,病情有好轉,但不夠明顯;無效:用藥72 h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軟件SPSS 13.5處理數據,采用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痊愈55例,顯效6例,有效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6.9%;對照組治愈31例,顯效14例,有效4例,無效16例;總有效率75.4%,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隨訪6個月,治療組復發5例,復發率7.7%;對照組復發13例,復發率20%。兩組復發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治療前、后行血、尿常規、肝腎功能檢查無異常,無明顯不良反應。
正常育齡婦女陰道上皮細胞含有豐富的兼氧乳酸桿菌,這種乳酸桿菌大量存在就抑制了其他致病菌的生長,在陰道形成了一個正常的生態平衡。各種病因抑制乳酸桿菌的生長,導致致病性厭氧菌和加特納菌大量繁殖,由于厭氧菌產生的脫羧酶可激發加特納菌產生某種氨基酸,產生揮發性胺類,釋放出難聞的魚腥臭味,胺類使pH值升高,又抑制乳酸桿菌繁殖,引起陰道微生物生態平衡失調。兼氧性乳酸桿菌的減少最終導致了細菌性陰道炎。
奧硝唑是新型抗厭氧菌藥物,屬第三代硝基咪唑類衍生物,具有起效快、時程長的特點,其抗厭氧菌譜廣、抗菌力更強、治愈率高,且胃腸容易吸收,已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臨床上。但奧硝唑臨床上雖能清除厭氧菌,卻不能在短期內有效地恢復陰道生態系統的正常動態平衡,而且體液中殘留的藥物對陰道內菌群恢復平衡可能還有影響,菌群的平衡仍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此間很易再次患BV,或并發真菌感染。乳酸菌陰道膠囊為一種乳酸活菌制劑,通過引入外源性陰道內正常菌群(乳酸菌),分解陰道內黏膜分泌的糖原,產生乳酸,使陰道保持酸性環境(pH約4.5左右)抑制或殺死病原菌,并且通過促使陰道固有乳酸桿菌數量、功能的恢復通過其代謝產物刺激陰道黏膜的細胞免疫功能,實現提高局部免疫力,抑制其他細菌的生存繁殖,平衡陰道微環境,達到陰道自凈和治療的目的和作用。二者合用充分發揮互補效應,明顯提高療效。
[1]王淑珍.實用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262.
[2]Forsum U,Hallen A,Larsson PG.Bacterial vaginosisa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diagnostics enigma.APMIS,2005,113(3):15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