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智明
醫院藥學作為一門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包括了醫院的藥品供應、藥學技術、藥事管理和臨床用藥等;是與醫院臨床工作密切相關的藥學工作,是以藥劑學為中心展開的藥事管理和藥學技術工作;是以臨床醫師和患者為服務對象,以供應藥物和指導、參與臨床安全、合理、有效的藥物治療為職責;以治療效果為質量標準,在醫院特定環境下的藥學科學工作。
1.1 醫院藥學發展簡史 國外醫院藥學發展分三個階段[1]:①傳統藥學階段:藥師的工作是以保障藥品供應為中心任務的階段;②臨床藥學服務階段:是自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運用現代藥學知識,結合臨床治療,研究藥物在患者體內的作用及代謝等方面的規律,使藥物發揮最大的療效。藥師提供包括運用藥物代謝動力學規律給藥、治療監測和藥品信息等服務。③藥學監護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美國為代表首先提出藥學監護,即是以患者為中心進行藥學治療監護,目的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我國的臨床藥學萌發于20世紀60年代初期,在1964年全國藥劑學研究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汪國芬、張楠森等藥師首次提出在國內醫院開展臨床藥學工作的建議。20世紀70年代末,國內一些大型綜合性醫院開始開展不同程度的臨床藥學工作。80年代初在藥學專家的帶領下相繼建立臨床藥學研究室(所)和組織藥師下臨床,北京協和醫院率先舉辦了臨床藥師培訓班。臨床藥學從無到有,由大醫院向基層醫院擴展,因地制宜地開展了不同水平、各具特色的臨床藥學服務實踐[2]。目前國內不同級別的醫院都在從不同方面努力,積極開展臨床藥學服務。藥學監護工作也應社會的進步和需求,在大型綜合醫院逐步興起。
1.2 國內醫院藥學的發展現狀
1.2.1 我國臨床藥學工作起步晚 目前絕大部分醫院仍然以傳統藥學模式的藥品供應保障為主,為患者服務的工作主要是按醫生處方調配藥品,審查藥品劑量、用法等。一項以258所醫院為研究對象,為期3年的調查結果顯示[3]:相當一部分醫院的臨床藥學工作仍局限于實驗室或信息資料收集,專職的藥師下臨床參與藥物治療工作的比例只有18.82%,臨床藥學工作尚屬于起步階段。
1.2.2 藥師隊伍專業素質不足 傳統的重醫輕藥觀念也表現在藥學教育的落后。臨床藥師培養較少,醫院藥師知識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國內極少數院校開設了臨床藥學專業,而且開設臨床藥學專業的院校課程設置不甚合理。目前,臨床藥師多屬于傳統的“化學型”和“研究型”藥師,所受教育大多以物理學、化學、藥劑學等課程為主,在臨床醫學診療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加之工作崗位遠離臨床,造成藥師與臨床實踐脫節,缺乏臨床用藥經驗,臨床問題解決能力差,短期內很難在臨床動態過程中與臨床醫師共同制訂藥物治療方案,指導臨床合理用藥。
1.2.3 藥學科研集中于實驗室 目前,藥學科研以實驗室為基地,較少考慮臨床和患者的實際情況,不能實質性地為醫師與患者提供幫助與服務。
1.2.4 醫院制劑萎縮 醫院制劑室既是生產單位,也是新制劑的研制單位。現在國家的政策和法規對新制劑的要求越來越高,研制費用直線上升,而醫院制劑的價格并未提高,造成大部分制劑是低利潤或虧本銷售,制劑室為醫院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越來越少,且有逐步走向消亡之勢。
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以及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醫院藥學面臨更大的機遇與挑戰。
2.1 醫院藥師責任與價值的提升 長期以來,藥學在醫院技術結構中并不受重視,社會及自身管理層及藥學工作人員對醫院藥學的定位僅限于藥品供應。隨著新的醫療改革在全國逐步實施,明確了醫療衛生改革的方向和目標,即:堅持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質;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藥師將在藥品質量保證、藥品供應、處方審核、用藥指導、藥物治療方案設計、用藥安全性監測、患者和公眾教育等方面發揮更重要作用。這既是我們藥師價值體現的機遇,又是我們藥師面臨的重大挑戰[4]。
2.2 藥學人才建設 衛生部在《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5]中指出醫療機構應當配備臨床藥師。臨床藥師應當全職參與臨床藥物治療工作,對患者進行用藥教育,指導患者安全用藥。臨床藥師、醫師、護士組成臨床治療團隊,開展臨床合理用藥工作。醫院積極培養引進藥學專業技術人才,既是現實迫切的需求,也是快速提升藥學水平最直接的辦法。臨床藥學工作的開展需要臨床藥師,臨床藥師以系統的藥學專業知識為基礎,具有醫學、藥學和相關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參與臨床用藥,促進藥物合理應用和患者用藥安全。但是,即使醫院自己培養或引進的臨床藥師,也需要幾年的臨床實踐與藥學知識的積累才能勝任醫院臨床藥學工作。
2.3 信息化和自動化建設 醫院加大信息化和自動化服務的投入,電子處方、機器人發藥機和單劑量分包裝機等設備的投入使用,提高了藥師在審方、調配、發藥的工作效率,使藥師從藥房走進病房,可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患者的藥物治療過程,關注患者在藥物治療前后的感受,關注在老年人、兒童等特殊人群用藥劑量調整的細節上,達到藥物療效最大化、保障用藥安全的目的。
2.4 藥房建設 《處方管理辦法》[6]中明確指出開處方是醫生的權利職責,調劑處方是藥師的權利職責。調劑處方有審方、調劑、核對、發藥及用藥交待環節。為了滿足調劑處方的要求,需要建立布局和流程符合要求的藥品調劑中心。醫院的藥房是以確保調劑安全,患者取藥方便,調劑流程規范為目的來建設的。
2.5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建設 《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指出:“醫療機構根據臨床需要建立靜脈用藥調配中心(室),實行集中調配供應。”作為臨床藥學的一個新的切入點,靜脈藥物配置中心(PIVAS)為臨床藥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PIVAS建立了藥師與臨床醫師探討合理用藥的環境和密切聯系的良好機制,即合理的藥物相容性和配伍的設計,合理的給藥時間設計,合理的藥物輸注速度設計,實現了醫療服務模式從“醫-護”結合向“醫-藥-護”結合的轉變,可以使醫院藥學服務發生質的改變,顯著提高醫療安全,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醫院的整體技術水平、服務水平也將得到質的提升[7]。
2.6 醫院制劑應由供應保障型向研究開發型轉變 多數醫院制劑是根據臨床需要,在總結臨床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做成的比較成熟的制劑,我國傳統的中醫藥中有一些經驗方、保密方,極受患者喜愛,需求量大,在沒有開發成新藥前,需要作為醫院制劑應用。因此,醫院制劑在療效與應用上有著天然的優勢。依據我國新藥研究的現狀,醫院制劑室應該作為藥物制劑與臨床的銜接點,以新制劑、新產品的研發為中心,探索適合臨床需求的療效確切的藥物制劑,收集臨床數據,申報新藥。而發掘祖國醫藥學寶庫,研究中醫經驗方、古方,改變劑型更是一個研發的重要捷徑。
2.7 開展與臨床緊密相關的藥學科研 結合臨床,我們可以開展藥物配伍禁忌、藥物相容性以及穩定性的原理與現象的研究;進行特殊用藥的血藥濃度監測和個體化設計,將臨床藥物治療與藥劑技術有機結合;進行處方分析,掌握用藥情況;監測用藥動向特點;監測用藥的安全性;作靜脈營養處方合理性的調查;監測治療藥物的安全性;發現藥品不良反應;從臨床藥物治療信息中獲得思路,與臨床合作進行科研工作[8]。
2.8 臨床藥師制度建設 衛生部在《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指出醫院應當建立臨床藥師制度。醫院藥學部門必須設置臨床藥學部,集藥學服務和藥事管理于一體,是藥劑科藥學技術服務的核心部門,開展臨床用藥監測、藥學監護、藥學信息、血藥濃度檢測(TDM)、處方醫囑點評、合理用藥管理、藥品質量管理、藥學咨詢、藥品不良反應(ADR)監測報告等藥學技術服務及管理工作。
衛生部《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要求建立以患者為中心藥學管理模式,結合醫院藥品管理的實際需要,迫使我們藥學工作者不得不反思我們藥學工作的現狀。我們藥學人員唯有更新觀念,提高自我,重新審視及建設醫院藥學,以保障藥品供應為基礎,臨床藥學服務為載體,促進合理用藥為目的,最終實現藥學的一體化技術服務。
[1]魏芳,李秀全,王艷玲.淺談醫院藥學的發展.浙江中西醫集合雜志,2009,19(2):103-120.
[2]袁鎖中,史衛忠,趙志剛.對醫院藥學發展的回顧及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藥品評價,2010,7(8):52-54.
[3]顏青,吳永佩.培養臨床藥師,發展臨床藥學.中國藥房,2000,11(3):107-108.
[4]胡晉紅.全程化藥學服務.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1:30-65.
[5]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勤處.關于印發《醫療機構藥事管理規定》的通知.衛醫發[2011]11 號,2011.
[6]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衛生部令[2007]53號.
[7]龍項,馮默,陳小敏,等.對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若干問題的思考和建議.中國藥房,2008,19(13):1030-1032.
[8]龍項,馮默,彭六保,等.醫院藥學發展的戰略性措施.中國藥事,2010,24(10):1039-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