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富兵 楊佐 丁伶燕 熊英 張勤修
變應性鼻炎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慢性疾病,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其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至少影響全球10%~25%的人口[1]。明確致敏原,對變應性鼻炎的預防、診斷及治療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的不同,各地誘發(fā)變應性鼻炎發(fā)病的變應原差異亦較大,成都地區(qū)比較潮濕,其變應原分布尚未清楚,了解其變應原分布,對成都地區(qū)變應性鼻炎患者的預防及治療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檢測300例變應性鼻炎患者的變應原,了解其分布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300例患者來自我科門診,均為成都地區(qū)出生,其中男168例,女132例,年齡為5周歲以上,檢測時間為2011年12月~2012年8月。變應性鼻炎診斷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2004年蘭州會議制訂的診斷標準[2]。診斷標準:依照中華醫(yī)學會2009年版 《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3],即噴嚏、清水樣涕、鼻塞、鼻癢等癥狀出現(xiàn)2項以上(含2項),每天癥狀持續(xù)或累計1h以上,可伴有眼癢、結膜充血等眼部癥狀,常見鼻黏膜蒼白、水腫,鼻腔水樣分泌物等體征。所有患者受試前均停用抗組胺藥物及皮質類固醇3天以上。
選用16種常見的吸入和食入變應原,分別是粉塵螨、戶塵螨、蒿屬花粉、葎草花粉、玉米花粉、酵母菌、法國梧桐、香煙、棉絮、動物毛(貓毛、狗毛)、羽毛、牛肉、牛奶、海蝦、雞蛋清。以上變應原均由中國浙江某公司提供。
皮膚點刺試驗 實驗部位為前臂掌側皮膚,乙醇消毒、干燥后,在受試部位貼上編號,間隔2cm滴1滴變應原液,用標準點刺針垂直刺入真皮層,動作輕柔、壓力均勻,盡可能不刺出血,每刺一下即換針。然后用軟紙吸除多余的溶液,注意不要混合相鄰液滴。點刺30min后觀察實驗結果。陰性對照組為0.9%的生理鹽水,陽性對照為10g/L的鹽酸組胺。
結果判定參照Bousquet等報道[4],呈淡黃色皮丘且周圍有紅暈并與組胺反應相似者為陽性,無明顯皮丘及紅暈并與生理鹽水反應相似者為陰性。以變應原試劑所致的皮膚紅暈或風團直徑的大小為標準:皮膚指數(sI)=變應原直徑/直徑。正常:“0”=陰性;I級 “+”=SI<0.5;Ⅱ級“++”:0.5≤SI<1.0;III級“+++”=1.0≤SI<2.0;Ⅳ級“++++”=2.0≤SI。“++”及 以上為陽性。
300例患者中,陽性反應者249例,陽性率為83.00%。其中,粉塵螨、戶塵螨過敏者為235例,占94.38%;花粉過敏者107例,占42.97%;狗毛、貓毛過敏為42例,占16.87%;牛肉、牛奶過敏為24例,占9.64%;海蝦過敏為19例,占7.63%;法國梧桐過敏為17例,占6.83%;蛋清過敏為13例,占5.22%。
變應性鼻炎是臨床上的多發(fā)病和常見病,目前治療時,主要分為避免接觸變應原、藥物治療、特異性免疫治療、患者教育及外科治療等5個方面。特異性免疫治療是目前被認為惟一可以影響變應性疾病自然進程的病因治療方法,并可防止變應性鼻炎發(fā)展成哮喘或產生其它新的變應。然而無論是哪種治療方法,首先都必須先明確患者的致敏原。變應原種類繁雜,檢測試劑種類有限,目前沒有一種單一的檢測方法能保證結果的完全準確[5]。而變應原皮膚試驗是目前主要的特異性診斷方法,它可初步評定變應性鼻炎患者的致敏原,對變應性鼻炎流行病學調查及治療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皮膚點刺試驗是目前公認簡單、直接、可靠的檢查診斷手段之一[6]。操作簡便、安全,且患者痛苦小,全身反應少,因此,皮膚點刺試驗是目前變應性鼻炎患者變應原檢測的主要方法。粉塵螨、戶塵螨變應原是導致變應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螨過敏的患者由于屋塵螨、粉塵螨和微角塵螨的軀體、排泄物與分泌物中變應原起反應,從而引起一系列的變應性癥狀,以鼻塞為主要癥狀的慢性鼻炎較多見。由于變應原暴露以及個體遺傳體質的不同,每個人的癥狀也不一樣。本文檢測螨過敏者占94.38%,為主要變應原,因此,治療螨引起變應性鼻炎具有重要意義,搞好個人衛(wèi)生和環(huán)境衛(wèi)生,加強室內采光通風、勤換被褥等軟物設施,減少螨引起的變應性鼻炎。對螨過敏強陽性者,可以用免疫治療,以達到長期控制或減少發(fā)生變應性鼻炎的目的。本研究顯示:花粉是成都地區(qū)除塵螨之外最重要的變應原,占42.97%。成都地區(qū)是盆地,屬溫熱帶氣候。其致敏花粉的種類在春季以木本植物花粉為主,在夏季以牧草類和禾本科作物的花粉居多,而秋季則以雜草類花粉最多。一般來說,在木本、草類和雜草類植物中,雜草類植物的花粉致敏性最強,草類花粉次之,木本植物花粉的致敏性弱。
綜上所述,成都地區(qū)變應性鼻炎的變應原分布主要為螨,其次是花粉、動物毛等而法國梧桐、牛肉、牛奶、海蝦、雞蛋清引起的變應性鼻炎發(fā)病率較低,棉絮、香煙、酵母菌引起的變應性鼻炎發(fā)病率極低。
[1] Hughes K,Glass C,Pdpchinski M,et al Efficacyofthetopicalnasal steroid budesonideon improving sleep anddaytime someoIence in patients with perennialallergicrhinitis[J].Allergy,2003,58(5):380-385.
[2]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2004年,蘭州)[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3):166-167.
[3]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委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國I臨床醫(yī)生,2010,38(6):67-68.
[4] Bousquet J,Lockey R,Malling HJ.Allergen immunotherapy:therapeutic vaccines for alIergic diseases.A WHO position paper[J] J Allergy CIin Immunol,1998,102:558-562.
[5] 蘇萍,惠艷.生物共振治療儀對150例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患者的過敏原檢測分析 [J].新疆醫(yī)學,2010,40:18.
[6] Saglani S,McKenzie SA.Environmental factors relevant to difficult asthma[J].PaediatrRespirRev,2002,3(3):2486-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