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茜 蘇穎 史新業
彩超診斷脂肪肝內低回聲血管瘤的應用價值
單茜 蘇穎 史新業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脂肪肝內低回聲型血管瘤中的聲像圖特點。方法 應用彩色多普勒頻譜對56例低回聲型肝血管瘤進行研究。結果 低回聲血管瘤聲像圖表現為形態規整,邊界清晰,內為細網樣,周邊回聲略強,CDFI對低回聲型肝血管瘤內血流顯示率32%,低回聲型肝血管瘤血流呈低速,阻力指數(RI)<0.6。結論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低回聲型肝血管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重要價值。
彩色多普勒超聲;肝臟;低回聲血管瘤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臟中的過度沉積,含量超過肝臟重量的5%。超聲診斷脂肪肝的準確性很高,彌漫性脂肪肝表現為肝臟回聲不同程度彌漫增強,脂肪肝的回聲改變使一些肝臟病灶回聲發生變化或檢出率受到影響。本文對56例脂肪肝患者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的患者的超聲表現的聲像圖進行分析。
1.1 一般資料 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36例,非脂肪肝背景下血管瘤例20例,由CT或核磁診斷,臨床隨訪1年以上,其中男45例,女11例。年齡16~70歲,平均43歲。
1.2 方法 使用東芝PV7500和日立-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3.5MHz。患者空腹,常取平臥位和左側臥位,多切面掃查脂肪肝中肝血管瘤所處部位、形態、大小、數目、內部回聲以及血流分布特點等。
本組56例肝血管瘤中肝血管瘤直徑約在1.2~5 cm不等,平均值約為3 cm。其中<3 cm的低回聲肝血管瘤不易顯示。多數肝血管瘤的形態規整,呈現圓形或橢圓形的低回聲,境界清晰規則,其內有篩網樣斷面回聲,周邊回聲略強,瘤體后方回聲可輕度增強[1]。彩色多普勒表現:18例可見散在分布不規則:小等號狀微弱血流信號,38例未探及血流信號,經多普勒頻譜分析確定上述環繞腫瘤及伸入腫瘤內的血管多為肝內靜脈血流,5例低回聲型肝血管瘤為動脈血流呈低速,阻力指數(RI)<0.6(60%)。
肝臟血管瘤組織學上分為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肝血管瘤多為海綿狀血管瘤。血管瘤是肝臟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本質上是一個極其緩慢流動的血湖。一般認為是先天性血管發育異常所致[2]。血管瘤多在中年以后發病,女性多于男性,可發生肝臟任何部位,本組病例以右葉多見,可單發或多發,血管瘤大小不一,以直徑2~3 cm多見,以高回聲多見,少數為低回聲。在聲像圖上表現不典型時,要注意與肝內其他占位性病變作出鑒別,特別注意與肝癌、脂肪浸潤不均的鑒別診斷。
脂肪肝內低回聲血管瘤容易被彌漫增強云霧樣脂肪肝回聲所掩蓋,不能清晰顯示,應仔細多切面掃查,而非均勻性脂肪表現為大部分肝實質被脂肪浸潤,殘存小片狀正常區示弱回聲區,易誤診為肝內血管瘤。聲像圖表現為回聲彌漫增強的肝實質內,出現一個或多個片狀不規則低回聲區,邊緣不清楚,常為三角、長條或不規則狀[3],而低回聲血管瘤形態規整,邊界清晰,如浮雕感。此外,還應動態觀察注意與肝癌的鑒別,低回聲型肝血管瘤外周有高回聲包繞,其內可有不規則“小等號狀”血管斷面回聲,彩色多普勒血流表現為少許血流信號,并為低速低阻型(RI<0.6)。而低回聲型肝細胞癌外周有聲暈,超聲多普勒癌腫內容易檢查到點狀、條狀血流信號,有高速血流[4]。因此應對血管瘤的聲像圖動態變化進行分析,因血管瘤生長緩慢,所以隨訪其聲像圖可數年內無明顯變化。而惡性腫瘤生長快,可以檢測到腫瘤內豐富的動脈彩色多普勒血流頻譜。所以觀察腫瘤內血流特征將有助于肝臟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5]。
彩色多普勒技術的不斷發展使肝血管瘤的超聲診斷準確率、敏感率不斷提高,彩色多普勒超聲可以早期發現脂肪肝內的肝血管瘤,并確定其部位,由于價格低廉、無創傷,可以用來多次追蹤檢查,對早期診斷和隨訪觀察具有重要意義。
[1]李曉梅,何年安.120例肝血管瘤超聲診斷的回顧分析安徽醫學,2005,(02):40.
[2]姚光弼主編.臨床肝臟病學.第1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550-558.
[3]蘇麗華,梁瑩,遞彥飛,等.非均勻性脂肪肝的超聲研究.中華現代影象學雜志,2005,2(4):55.
[4]吳恩惠,馮敢生.醫學影像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13-16.
[5]羅凌云.彩超檢查肝血管瘤 58例分析當代醫學,2011,(09):22.
116001 遼寧省大連市第六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