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芹 張曉莉
爐甘石混懸液與紅霉素粉針治療水痘臨床觀察
李月芹 張曉莉
目的 爐甘石混懸液與紅霉素粉針混合后,用于治療水痘療效佳。可以臨床推廣使用,價格低廉藥源廣泛,容易配制。方法 選擇我院兒科門診水痘患者共4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22例和對照組20例。治療組22例中男12例,女10例,年齡2~9歲,平均5.4歲,對照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齡2~8歲,平均5.6歲,結果 治療組:顯效14例,有效8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95%。對照組:顯效8例,有效7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75%。兩組有顯著性差異。結論 兒童水痘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兒童期出疹性疾病。無論是典型的或者是重癥皮疹均可外用爐甘石混懸液加紅霉素粉針搖勻后外用(空腔、眼結膜、外生殖器除外)。
爐甘石混懸液;紅霉素;水痘
兒童水痘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兒童出診性疾病與帶狀皰疹為同一病毒所引起的兩種不同變現的臨床病癥。水痘為原發感染,經飛沫或接觸傳播,其臨床特點為皮膚黏膜相繼出現和同時存在斑疹、丘疹、皰疹等各類皮疹。加之兒童皮膚柔嫩,角質層薄血管豐富,防御能力差,易自身接觸感染,我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爐甘石混懸液內加紅霉素粉針聯合抗病毒藥物治療兒童水痘42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兒科門診水痘患者共4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22例和對照組20例。治療組22例中男12例,女10例,年齡2~9歲,平均5.4歲。對照組20例中男15例,女5例,年齡2~8歲,平均5.6歲,因早期水痘處理不當造成。水痘感染全部病例就診時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在頭部、面部、軀干、四肢等處向心性分布,有的已破潰,兩組間癥狀輕重無差異。
1.2 方法
1.2.1 診斷標準 皮損為細小紅色斑丘疹,大小不一。水滴狀清亮水皰,基底圍以紅暈、成批出現呈向心性分布,嚴重者皮損可表現為出血型或壞死型損害。出診前常有低熱或中度熱,嚴重者發熱可達40℃ ~40.5℃。斑丘疹,新鮮的和陳舊的水皰疹及干痂在同一部位可同時并存。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及病程等均無顯著差異。
1.2.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結合利巴韋林注射液10~15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 g,靜脈滴注,1次/d。治療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家用爐甘石混懸液與紅霉素粉針混合后(爐甘石液劑100 ml加紅霉素粉針1 g)溶液搖勻即可,3次/d。并發感染者家用抗生素,發熱者口服或肌內注射退熱藥,均已3 d為1個療程。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為治療3 d后皮損干燥結痂,無新皮損出現。有效為治療3 d后大部分皮損干燥結痂,無新皮損出現。無效治療為3 g后少量皮膚干燥結痂,有新皮損出現。總有效率=顯效+有效計/總例數×0.01。不良反應:兩組患者用藥后均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水皰由水痘一帶狀皰新病毒。經呼吸道黏膜引起的傳染性疾病。病變主要位于皮膚黏膜,首先真皮層毛細血管在炎癥介質的作用下嫩皮腫脹,血管擴張,隨后真皮細胞層上皮細胞發生氣球樣顯行性變性。細胞腫脹溶解,間質液聚積形成單純性水皰,免疫力差的兒童易感染。
水痘病毒經上呼吸道或眼結合膜浸入人體,在局部黏膜機淋巴組織內繁殖,然后浸入血液,形成病毒,引起各器官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和黏膜,偶爾殃及內臟,皮疹分批出現與間隙性病毒血癥有關,如果治療不及時,皮膚繼發感染,如膿皰疹、丹毒、蜂窩組織。甚至由此導致敗血癥等。因此水痘治療早期非常重要,加強皮膚護理,合理用藥。
爐甘石洗液是皮膚科常規用藥之一,為一種粉紅色的混懸液,用爐甘石和氧化鋅這兩種不溶于水的藥粉和少量甘油混合而成,具有消炎、清涼、止癢、收斂干燥及保護皮膚的作用。紅霉素系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主要抗革蘭氏陽性菌、金葡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具有很大抗菌作用,兩者混合后局部使用,可使膿皰很快干燥、收斂。液體不在外流,尤其出診早期使用,可使皰疹局限,短時間內可控制病情發展,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這兩種藥價低廉,藥源廣泛,安全制劑,臨床可推廣使用。
454750 河南省孟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