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鳳 李貴新 馬長庚 孫秀梅
參芪扶正注射液抗消化道腫瘤惡病質作用的研究
劉子鳳 李貴新 馬長庚 孫秀梅
目的 觀察參芪扶正注射液對消化道腫瘤惡病質患者血清細胞因子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對39例消化道腫瘤惡病質患者,采用參芪扶正注射液及營養支持治療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2、3個療程后用ELISA法檢測其血清中IL-1β、IL-6、TNF-α、LEP水平,觀察患者生活質量(食欲、體重、KPS評分)變化。結果 消化道腫瘤惡病質患者參芪扶正注射液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表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LEP水平升高,食欲、體重、KPS評分明顯改善。結論 參芪扶正注射液可能通過作用于惡病質相關細胞因子,從而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消化道腫瘤;癌性惡病質;細胞因子;參芪扶正注射液
由癌癥引起的惡病質即癌性惡病質(cancer cachexia,CC),它影響治療方案的實施,降低化療敏感性,增加相關治療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影響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縮短生存期。研究表明,IL-1β、IL-6、TNF-α與CC發生密切相關,應考慮被納入CC的診斷標準[1]。另外,消化道腫瘤患者血清中LEP的變化可能是評價CC的可靠指標[2]。參芪扶正注射液是從黨參和黃芪中提取的純中藥制劑,具有扶正固本、益氣補虛等功效,可改善機體物質代謝,整體提高機體能力。本文就其臨床抗CC作用進行研究。
1.1 一般資料 選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濰坊醫學院附屬醫院腫瘤科收治的消化道腫瘤CC患者。全部病例均有影像學和(或)病理組織學診斷,其中男28例,女11例;平均年齡(56.77±10.774)歲;肝癌患者4例,胃癌患者25例,直腸癌患者7例,食管癌患者3例;III期患者21例,IV期18例。
消化道惡性腫瘤CC患者入組標準: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符合CC的診斷標準[3]:在無單純性絕食的情況下,6個月內體重下降>5%;或基礎體質指數(BMI)<20 kg/m2者出現任何程度的體重下降>2%;或四肢骨骼肌指數與少肌癥相符(男<7.26 kg/m2,女<5.45 kg/m2)者出現任何程度的體重下降>2%。患者伴有食物攝入減少和(或)全身性炎癥反應。并排除以下情況引起體重下降情況[4]:1、神經性厭食或炎癥性腸病。2、肝功能衰竭(Child分級C級)。3、內分泌及免疫性疾病。4、年齡>75歲者。
1.2 標本采集及相關指標測定方法 血標本采集:對消化道腫瘤CC患者于入組時、參芪扶正注射液及營養支持治療1療程、2療程、3療程后,抽取靜脈血5 ml、2500r 5 min離心,分離血清,-80℃保存待用。
相關指標測定方法:用ELISA法檢測消化道腫瘤CC患者外周血IL-1β、IL-6、TNF-α、LEP水平。試劑盒由中杉金橋公司提供。
1.3 治療方法 消化道腫瘤CC患者應用參芪扶正注射液(主要成分:黨參、黃芪,麗珠集團利民制藥廠產品)每天250 m l,靜脈滴注,21 d為1療程,配合營養支持治療。營養支持治療是予以脂肪乳、氨基酸、V佳林及補充糖原和電解質。其中20% 脂肪乳250 ml/d,復方氨基酸 250 ml/d,V佳林1支/d。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 各組生活質量評價以體重變化、食欲變化、KPS評分變化為評價標準。食欲評定按QOL各項指標的記分將食欲記為1~5分。1分:幾乎不進食;2分:食量<正常的1/2;3分:食量為正常的1/2;4分:食量略少;5分:食量正常,增加?≥1分判定為食欲改善。體重上升或下降5%,判定為體重上升或下降。體力狀況觀察機體功能活動狀況,Karnofsky評分,0為死亡,100為正常。卡氏評分上升或下降10分,判為評分上升或下降。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治療前后不同時間數據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若球形檢驗結果P<0.05,則分析結果應用Greenhouse-Geisserε校正系數進行校正。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消化道腫瘤CC患者血清細胞因子表達水平變化 消化道腫瘤CC患者應用參芪扶正注射液及營養支持治療后血清IL-1β、IL-6、TNF-α、LEP表達水平與治療前相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后不同時間血清細胞因子表達水平的兩兩比較表明隨著治療時間延長,患者血清中IL-6、TNF-α表達水平逐漸下降,LEP表達水平逐漸升高,治療有效。治療前后不同時間細胞因子表達水平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消化道腫瘤CC患者應用參芪扶正注射液治療后,血清中IL-1β的表達水平1療程與治療后2療程比較P>0.05,其余組間兩兩比較P<0.05。IL-6表達水平治療前與治療后1療程、治療后1療程與治療后2療程、治療后2療程與治療后3療程比較P>0.05,其余組間兩兩比較P<0.05。TNF-α表達水平各組間兩兩比較均有P<0.05。LEP比較治療前與治療后1療程、治療前與治療后2療程比較P>0.05,其余組間兩兩比較P<0.05。
2.2 治療前后消化道腫瘤CC患者生活質量變化 治療后消化道腫瘤惡病質組較治療前食欲改善、體重指數及KPS評分均有所增加,P<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近年來研究表明,血清中多種細胞因子在CC發生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 IL-1β、IL-6、TNF-α、Leptin、INF-γ、IL-8等。它們在調節食物攝取,免疫調節和腫瘤的發生發展方面起重要作用。腫瘤惡病質患者以往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既能抗腫瘤又能改善惡病質的藥物將是一種理想的選擇。
中醫學認為CC臨床特征符合中醫“虛證”表現,扶正制劑能夠扶助衰竭患者的正氣,增強對抗腫瘤的能力,治療應著重從“虛”入手,以補益、扶正為主。參芪扶正注射液以我國傳統補氣藥物黨參、黃芪為主要原料經現代藥物制作工藝精制而成,每250 ml中含黨參、黃芪各10 g。基礎和臨床試驗均證實參芪扶正注射液對惡性腫瘤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有較好的調節作用及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且對腫瘤病灶有緩解和穩定病灶的作用,能明顯改善患者氣虛癥狀[5]。從我們的研究數據可以看出,患者在試驗期間體重、食欲、體能狀況卡氏評分明顯改善,細胞因子IL1β、IL-6、TNF-α治療后較治療前明顯降低,LEP明顯升高,所以參芪扶正注射液通過中藥黨參、黃芪來影響機體代謝、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參芪扶正注射液影響細胞因子產生有關。
[1]Scheede-Bergdahl C,Watt HL,Trutschnigg B,etal.Is IL-6 the best pro-inflammat ory biomarker of clinical outcomes of cancer cachexia?.Clinical Nutrition,2011,7:1-4.
[2]Takahashi M,Terashima M,Takagane A,etal.Ghrelin and leptin levels in cachectic patientswith cancer of the digestive organs.The Jap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2009,14:315-320.
[3]Fearon K,Strasser F,Anker SD,et al.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ancer cachexia: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LancetOncology,2011,12:423-424.
[4]Fry DE,Fry RV,Borzotta AP.Nonsocomial blood borme infection secondary to int ravascular device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2007,167(2):268.
[5]劉嘉湘.陰陽平衡與扶正治癌理論在癌癥治療中的應用.江蘇中醫藥,2008,40(9):1-2.
261053 濰坊醫學院
李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