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東
中藥調劑與臨床療效的關系
趙建東
目的探討中藥調劑與臨床療效的關系。方法分析中藥調劑出現問題的原因和對臨床療效的影響。結果解決中藥調劑出現的問題。結論中藥調劑是中醫臨床治病工作中的主要環節,擔負著確保臨床療效的重要任務,準確的診斷和辨癥施治,最終必須有高質量的調劑來實現預期的效果。
中藥調劑;臨床療效;中藥飲片;調劑質量
中藥調劑是中藥用于臨床的重要環節,它涉及的知識面廣、操作要求亦較為嚴格,是一項復雜而精細的工作。調劑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中藥的臨床療效。本文從中藥飲片質量、處方腳注應付、稱量、審方復核等方面加以探討。
由于中藥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常常受到溫度、濕度、霉菌、鼠、蟲害等影響。特別是在氣溫高、濕度大的暑熱天氣里,菌陳、菊花等藥材,由于包裝前未充分干燥好,容易出現發霉現象,薏以仁、瓜萎、當歸、防風等極易生蟲,含脂肪油的藥,如柏子仁、火麻仁等易走油,有異味。所以要切實加強庫存藥品的質量管理。藥師在調劑中如發現中藥飲片有質量問題時,應停止調配及時更換,以確保中藥的有效成分不受影響和臨床療效的正常發揮。另外,中藥飲片的炮制質量不合格也是中藥質量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有時對炮制品的要求不夠嚴格,有的應炒的不炒,如雞內金、龜甲、鱉甲;有的由于中藥飲片大小分檔不嚴,在炒制時火候不均,生焦滲雜;有的炮制質量較差,如蒼耳子雖然炒制,卻未串去刺;全蝎含鹽量過高。這些都直接的影響了藥品的質量,不能充分的發揮藥物的療效,必須引起中藥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中藥方劑“君、臣、佐、使”配伍組方,又是一方多劑,應按“等量遞減,逐劑復戥”的原則分劑量,不能因為工作忙,貪圖快,或多或少,估量分戥,造成配方劑量的不準確。
2.1 同一味藥,劑量不同,作用亦異,如紅花,少量養血,大量則破血,黃連少用健胃,重用則清瀉實火。
2.2 有些方劑中,單味藥劑量發生變化,會使整個方劑主輔換位,藥效屬性發生變化。小承氣湯和厚樸三物湯,同為大黃、枳實、厚樸三藥組成,只因各藥用量不同,其所治病癥,方劑名稱都不相同,前者偏重于瀉熱通便,故大黃之量重于厚樸,后者偏重于行氣除脹,故厚樸之量重于大黃。
2.3 某些毒性中藥,其治療量與中毒量非常接近,如馬錢子,用量不足,療效不顯,用量稍大,極易中毒。這些充分說明了中藥“量”與“效”的關系,因此在調配時,必須遵循處方,準確稱量,以確保方劑療效。
中藥處方腳注的作用是簡明的指示調劑人員對該味藥應采取的處理方法,其內容如先煎、后下,包煎、沖服,烊化,打碎,炒制等,這些是根據治療要求及藥物性質不同,為保證藥物療效而采取的特殊處理方法,均應按照調配常規單包并注明,如不認真執行處方腳注的要求,將所有的藥物一律放在一起煎煮,就可能使一些藥物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番瀉葉,大黃,麻黃等一些不宜久煎的藥物須分包后下,如與它藥合煎,時間稍久,其中的部分有效成分即可分解或破壞,從而失去療效。相反,如石斛,含內脂類生物堿,只有久煎水解產物才有作用。附子久煎不僅能降低毒性,且能增強強心作用,所以石斛,附子都須先煎。旋復花的絨毛脫落湯劑刺激咽喉易引起咳嗽,應包煎。有些果實種子類藥物為確保有效成分的煎出,應打碎入藥。
為了保證患者用藥安全,防止調劑錯誤和遺漏,對調配完的處方和藥味,必須有中藥師認真復核,以確保調配處方的質量。復核的內容主要有:處方用藥有無配伍禁忌。查對調配的藥味,稱取得分量和質量是否與處方要求相符。中藥飲片有無蟲蛀,發霉,變質和該制不制,該搗不搗,生制不分的現象。有特殊煎服法的藥物是否已做另包和說明。
綜上所述,中藥調劑工作直接關系到中藥的臨床療效,調劑質量的高低,不僅影響到藥物療效的發揮,也影響到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危,調劑人員要充分認識到中藥調劑工作的重要性,不斷加強中醫藥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在中藥調配操作中,要認真把好各個關鍵環節,做到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這樣才能確保調配質量,從而提高中藥的臨床療效,充分發揮中藥在防病和治病中的重要作用。
261400萊州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