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蘇娟 蔣艷艷 薄巧英
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就是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我們心外科開展有計劃、有目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健康意識增強,并發癥減少,護理工作質量提高,受到患者、家屬、及同行的贊譽。現將我科開展健康教育的一些經驗、體會報告如下。
1.1 建立健康教育小組,由護士長總負責,高年資護理骨干擔任組長。主要工作是:①負責本專業組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落實。②參與檢查護士健康教育工作質量。
1.2 組織健康教育相關知識的學習,根據心臟外科護理工作特點,我們通過護理授課、護理業務查房等護理知識學習,使全體護士知識水平不斷提高,提升了護士對健康教育的主動性。
1.3 組織技能訓練,根據心臟外科病種以及入院時間長短及患者不同的家庭、社會、文化背景、個性、語言等進行健康教育。組織各種形式示范訓練,利用每周業務學習時間進行心臟外科各種功能鍛煉方法示范訓練及一些器械的使用,如大、小便器的正確使用,肺功能的鍛煉方法等,以提高護士健康教育的準確性。
1.4 健康教育的方式在與患者、治療、交談的過程中,隨時進行健康教育。如術前術后的配合,術后合理膳食等。對同類患者進行集體教育,如先將心臟病患者集中在一個病室進行集體教育,介紹手術相關知識,如何進行術后功能鍛煉等,使之主動配合并將手術或治療的成功病例,通過護理人員或患者自己告訴同類患者,增強這類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并制作各類健康教育卡片,如冠心病、先心病、瓣膜性心臟病護理等。
1.5 健康教育的內容
1.5.1 入院教育 入院后,由主班護士、護士組長熱情接待,詳細介紹醫院的環境、“入院須知”、衛生制度、探視管理制度及病房設施,介紹工作人員及病友,使其盡快熟悉病室的環境。患者對住院環境了解后,我們根據患者的疾病、心理狀況、生活方式等,運用詢問、交談、查閱病歷等方法收集資料,找出患者的健康問題,做好衛生宣教
1.5.2 術前教育 ①術前的心理撫慰,患者入院后考慮的問題較多,患者突出的心理反應表現為焦慮、憂慮、恐懼、否認、角色紊亂等。作為護理人員,對患者出現的這類心理反應應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②預防感染是術前準備的重要項目,講解預防感染的意義。③向患者介紹術前準備和術后配合要點。指導患者訓練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解大小便,學會練習床上翻身及早期下床活動的方法和意義。
1.5.3 術中的教育 患者進入手術室,通常較緊張和恐懼,此時患者最需要的除治療外還應給予心理撫慰。因此,責任護士要關心和安撫患者,一聲親切的稱呼、一句溫暖的問候、緊握一下手、輕撫一下頭……,都能幫助患者放松和消除緊張情緒等。
1.5.4 術后教育 手術結束麻醉清醒后,已在術后監護室,醫護人員將24 h監護,如有任何情況,他們都能及時處理。患者送回病房后,護士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傷口敷料情況,各種導管是否通暢。同時要教育患者及家屬如何保護傷口和各種引流管,鼓勵并幫助患者及早活動和功能鍛煉,以促使患者及早康復。
1.5.5 出院指導教育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患者要出院了,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患者都完全康復了,有的僅僅是治療暫告一段落,有的還需要回家繼續進行治療和護理,直至痊愈。當患者出院時,專業護士要為患者進行出院后有關衛生、休息、營養、飲食、用藥、隨訪等知識的出院教育工作。
2.1 健康教育質量評價根據人員的不同職責,實行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護士三級評價,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①患者與家屬是否能夠準確地復述與所患疾病相關的預防保健和護理知識。②患者與家屬對護士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是否認同。③患者或家屬是否能準確地演示功能鍛煉的方法。
幾年來,通過開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外科健康教育覆蓋率已達到100%,患者的滿意度從原來的95%上升到99%,縮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數,減輕經濟負擔,同時也全方位提升了護士的素質。因此,要想做好健康教育,護士必須有較高的醫學知識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保證健康教育不斷發展。
通過對患者實施全程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其對治療的認知程度,保證了治療效果。緩解了患者的心理壓力,提高了治療信心,從而提高了生活質量。健康教育是基礎護理中的一部分,是護理人員與患者及家屬溝通的橋梁,是患者早期恢復和術后康復的先決條件。在工作中,除了做好基礎工作外,更要重視和關注健康教育在心外科護理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