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利 馬崢嶸 蔡岳明
血液透析失衡綜合征(disepuilibrium syndromr,DS)發生率為3.4%~20%,其發生機制一般認為是透析中血液循環中的水進入腦細胞引起腦水腫而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癥候群。[1]主要機制是透析中血漿尿素氮比腦脊液下降快,血腦之間產生滲透梯度,使水進入腦脊液引起腦水腫。此外在透析中由于CO2和碳酸氫鹽的擴散速度不同,使腦脊液中pH值下降,形成腦組織和細胞內酸中毒。再者腦組織鈣過高、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低血糖、低血鈉也是發生DS的原因。患者臨床癥狀是,惡心、嘔吐、頭痛、血壓增高、嗜睡嚴重者伴有抽搐昏迷甚至死亡。腦電圖可有變化,腦電波強度異常增加[1]。
2.1 首次透析患者尿素氮超過20 mmol/L的均采用小于等于1.3 m2血液透析器,透析液流量調節至300 ml/min,血流量180~200 ml/min。透析中、透析后分別給以90 ml高滲糖靜脈注射[2]。根據患者的尿素氮和身體一般狀況誘導透析應逐漸進行,一般情況下應進行連續三天共三次分別是2.5 h、3 h、3.5 h的血液透析,然后過渡到一周三次的常規血液透析。如果患者病情危重一般狀況很差,還可增加誘導透析的頻率,甚至可以用ART或CRRT進行緩慢透析。
2.2 并發有糖尿病在透析中常發生失衡的患者,在透析時可采用加糖配方透析液,最好進行一周三次的規律血液透析,透析間期嚴格控制水份的增長上機時水份的增長不超過干體重的4%,控制脫水的速度。
2.3 對于維持性血液透析常發生透析失衡的患者可以通過應用調整鈉曲線、減少透析液流量、血液流量、選用中等面積血液透析器、規律透析、透析中后期給以甘露醇、高滲糖靜脈應用等不同方法來緩解、解除失衡綜合征的發生。
3.1 對于首次透析患者,護士應閱讀患者的病案資料,審核透析醫囑,正確執行透析處方,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透析時與患者交流及時發現與匯報異常情況。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緩解患者恐懼心理。
3.2 并發有糖尿病常發生失衡的透析患者選用加糖配方透析液,責任護士透析中及時巡視與溝通必要時監測血糖變化給以高滲糖靜脈注射。做好患者日常生活的液體管理方面的健康教育。
3.3 對經常透析失衡、透析低血壓的患者進行鈉曲線透析、調整透析液溫度到35℃ ~36℃之間,[3]責任護士觀察詢問患者的癥狀與感受及時總結與醫生探討,確定該透析患者的最佳個體治療方案。
3.4 對于年老、意識不清楚、新入、易發生透析失衡的透析患者在透析中要加用床檔必要時要選用約束帶,以防止患者透析時發生意外。對于已發生抽搐、昏迷的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搶救,保證患者在透析中的安全。
3.4 嚴密進行透析數據的監測,以防出血、凝血等透析事件的發生。
3.5 利用上機后的空檔時間有針對性地把失衡綜合征發生的原因與透析患者應配合的要點等方面的知識進行健康宣教,讓患者從心理上對透析后的不適癥狀有充份的認識并能從日常生活上給以執行。還可采用此類患者交流會的形式讓患者發表感受積極參與透析處方的制定以提高透析患者對醫囑的依存性。
[1]王質剛.血液凈化學.第三版.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682-683.
[2]蔣西霞,馮士麗.淺談血液透析失衡綜合征的預防與護理.中國醫學創新,2009,5(6):14.
[3]劉虹,朱健玲.可調鈉血液透析對透析失衡綜合征的影響.中南大學黨報,2003,2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