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長沙 410008; 2 懷化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懷化 418000)
2012-11-02
王長安(1974-),男,湖南洪江人,農藝師,碩士研究生,Email:wangchangan1974@163.com。
內5優263在湘西丘陵地區的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王長安1,2,陳湘國2,陳光輝1
(1 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長沙 410008; 2 懷化職業技術學院,湖南懷化 418000)
介紹了內5優263產量高、米質優、抗性強、適應性廣等特點。根據該組合在湘西北丘陵地區的種植表現,總結了其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雜交中稻;栽培;內5優263
目前,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對水稻生產的要求由原來的產量優先轉變為高產優質并重。同時,近幾年我國農業氣候變化無常,惡劣天氣,如低溫、高溫、干旱、洪澇等時有發生,對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威脅。水稻的安全性研究日益被重視,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水稻新組合成為廣大農戶的首選目標。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選育了雜交水稻新品種內5優263。內5優263是懷化職業技術學院最新選育的香型優質雜交稻新組合,是用內江雜交水稻科技開發中心選育的優質三系不育系內香5A為母本,以懷化職業技術學院自選恢復系R263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高產遲熟雜交中稻新組合[1]。該組合2012年5月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湘審稻2012011),具有“產量高、米質優、適應性強”等特色,可滿足品種結構調整對新品種的急切需要,特別適應長江中下游地區作為一季中稻栽培。
1.1 農藝性狀
內5優263屬三系雜交遲熟中秈,全生育期137 d,與Y兩優1號相仿,株高117.45 cm,有效穗250.5萬/hm2,每穗總粒數175.85粒,結實率80.4%,千粒重30.15 g,株型適中,葉姿平展,葉鞘、稃尖紫紅色,無芒,葉下禾,生長勢較強,群體抽穗整齊,穗位一致,灌漿結實快,后期落色好。
1.2 產量表現
內5優263于2009年參加湖南省中稻遲熟一組預試,平均10.17 t/hm2,比對照Ⅱ優58增產9.52%,達極顯著水平,日產量4.81 kg/hm2,比對照高0.49 kg,增幅11.27%。2010年參加湖南省中稻高產組區試,平均8.98 t/hm2,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1.39%,日產量4.40 kg/hm2,比對照高0.17 kg。2011年參加湖南省中稻高產組續試,平均10.03 t/hm2,比對照Y兩優1號增產8.20%,增產極顯著,日產量4.86 kg/hm2,比對照高0.36 kg。兩年區試平均單產9.51 t/hm2,比對照增產4.80%,日產量4.63 kg/hm2,比對照高0.27 kg,豐產、穩產性較好。2011年懷化、婁底兩地生產試驗,實際產量9.39 t/hm2,比對照增產2.74 %。2010~2011年在湖南各市、縣等30余個生態點作中稻試種示范,常規肥水管理下平均產量為9.75 t/hm2,高產栽培達11.25 t/hm2以上,表現豐產穩產性好,適應性廣。
1.3 米質
內5優263稻米外觀商品性好,蒸煮品質和食味俱佳。2011年經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驗,糙米率81.1%,精米率69.1%,整精米率52.5%,粒長7.2 mm,長寬比3.3,堊白粒率29%, 堊白度2.9%,透明度2級, 堿消值3.8級,膠稠度85 mm, 直鏈錠粉15.2%,蛋白質12.7%,綜合米質達國標優質米三等標準。
1.4 抗性表現
內5優263抗病性好。2010年田間接種鑒定:葉瘟平均4.7級,穗瘟平均7.7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9級;稻曲病抗性4級。2011年田間接種鑒定:葉瘟平均4.0級,穗瘟平均7.0級,稻瘟抗性綜合指數4.3級;白葉枯病抗性7級;稻曲病抗性5級。2010~2011湖南省中稻區試稻瘟病兩年多點鑒定:葉瘟平均4.35級,穗頸瘟平均7.35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4.6級。
2011年抗逆性鑒定:抗高溫能力強,抗寒能力一般,所有試點均未出現倒伏。湖南省生產試驗和不同生態區試種示范田間均未發生稻瘟病、稻曲病、白葉枯病,未出現倒伏現象,生態適應性廣,適宜在長江流域稻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2.1 根據抽穗揚花的最佳時期確定播種期
懷化屬于湘西丘陵山區,中稻抽穗安排在8月上旬為宜,這段時期氣溫 25~30℃,且濕度適宜,有利于水稻抽穗揚花,既可避免因高溫導致穎花退化,又可避免寒潮導致結實率低下。根據內5優263的生育特性,其從播種至齊穗100 d左右,因此一般在4月中旬播種為宜。
2.2 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
培育多蘗壯秧是充分發揮內5優263高產潛力的關鍵。有研究表明:在肥水條件一致的情況下,播量對秧田分蘗有顯著影響,播種稀、勻能促進分蘗早發,否則分蘗遲發或不發。在大田生產中,多蘗秧和大田促早發的技術措施有提早抽穗的效果,而弱秧和大田遲發導致延遲抽穗[2]。秧田播種量125 kg/hm2左右,催芽前先用強氯精處理。采用半干旱育秧或濕潤育秧,稀播勻播,分廂過秤,分次勻播,并采用薄膜覆蓋,以防爛秧。秧田施足基肥,于1葉1心時及時追施45 kg/hm2尿素和75 kg/hm2復合肥作斷奶肥,促進低位分蘗早萌發、早生長。同時用200 mg/kg的多效唑溶液噴施,使秧苗矮壯,低位分蘗多,根系發達。插秧前5 d追施45 kg/hm2尿素作送嫁肥。秧田水管理在秧苗1葉1心前以濕潤通氣管理為主,促進扎根立苗,1葉1心后采取淺水灌溉與濕潤管理交替進行,保證秧苗根系發達,穩健生長,促發分蘗,培育壯秧。移栽葉齡控制在 6.0葉以內,秧齡30 d左右。
2.3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內5優263分蘗力強,應適時移栽促早發,以秧齡30 d 移栽最為適宜,一般不宜超過40 d。大田用種量18.75~22.50 kg/hm2,基本苗保證在 120 萬/hm2左右,采用寬行窄株的插植方式,規格18 cm×23 cm。有效穗控制在 250 萬/hm2左右。充分利用主穗和低位分蘗成穗,提高成穗率和單位面積穎花數,以達到高產目的。
2.4 合理施肥
在大田施肥管理上宜采用重底肥、早施追肥的施肥方法,特別要注意 N、P、K 肥合理搭配,切忌偏施 N 肥。同時注意幾個關鍵時期的肥料施用:在未施用有機肥的情況下,稻田耕翻后,施25%水稻專用復混肥600 kg/hm2作底肥;返青期過后結合拌施除草劑,追施尿素120~135 kg/hm2、氯化鉀110~120 kg/hm2;分蘗期應及時追施分蘗肥,以促進分蘗早生快發,一般追施尿素 75~120 kg/hm2、氯化鉀 75~120 kg/hm2,尿素施用量最多不超過150 kg/hm2。分蘗肥如果施用過遲,將會增大后期倒伏機率;孕穗期要看苗施穗肥,如果稻株長勢旺盛,一般不必施用,如果葉色褪淡,長勢偏弱,則應追施適量穗肥,一般在劍葉露尖時,施尿素和氯化鉀各 75 kg/hm2。注意不能僅施用氮肥,否則容易引起后期貪青旺長,導致病蟲害發生,還會影響后期落色和稻米品質[3]。
2.5 科學管水
內5優263屬大穗大粒品種,株型適中,分蘗持續時間長,灌漿黃熟期與Y兩優1號相當,要特別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脫水過早影響品質和產量。其豐產苗架構建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發育時期采用不同的管水措施。
移栽后灌3~5 cm 水層護苗,以減少敗苗,同時,促進新根生長,使秧苗迅速返青活棵,水層深淺根據氣溫靈活掌握。分蘗期實行淺水促蘗的水分管理原則,采取淺水勤灌,間歇灌溉方式,促進早發。每次灌2~3 cm淺水,等水自然落干后再灌淺水,切忌長時間灌深水,以免造成根系缺氧,形成僵苗甚至爛秧。 在分蘗中期,大約移栽后 20 d 左右,當大田莖蘗數達到計劃穗數的80%時,及時排水擱田。擱田標準為田邊起細裂縫,人站在田面上,雖有明顯腳印,但不下陷時,再灌上3 cm左右淺水,隔2~3 d后再次排水曬田,如此反復進行,直到分蘗數不再上升為止。最高苗盡量控制在 300 萬/hm2左右。擱田結束后,水稻便進入孕穗期。
孕穗期為水稻需水敏感期,在整個孕穗期間,時刻保持田間有 2~3 cm 的水層,以滿足植株旺盛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到了抽穗開花期,水稻對水分的需求量僅次于孕穗期,必須保證田間供水充足。
抽穗揚花以后,采取干干濕濕,以濕為主、間歇灌溉方式,直到灌漿結實期。這樣就能達到以水調氣,以氣養根,以根保葉,以葉壯籽的目的,使籽粒灌漿飽滿,結實率和千粒重提高,產量增加。收獲前6~8 d斷水,延長劍葉光合功能期[4]。
2.6 病蟲害防治
在懷化地區,內5優263的主要病害為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蟲害有稻薊馬、稻稈潛蠅、稻飛虱、螟蟲。病蟲害防治工作重點是要把握好幾個關鍵時期。采用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盡量通過農業防治措施達到防治效果,減少農藥使用量,多使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新型農藥和生物農藥。
在秧苗期重點注意稻薊馬和苗瘟的防治,可用10%烯啶蟲胺450 mL/hm2加 40%稻瘟靈乳油750 mL/hm2對水450~750 kg/hm2噴霧。移栽前噴藥1次,防止秧田病蟲害帶入大田。在分蘗期要注意防治稻瘟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二化螟。防治稻瘟病和紋枯病,用5%井岡霉素水劑1 500~2 250 g/hm2加30%稻瘟靈乳油1200~1500 g/hm2對水750 kg/hm2噴霧防治。防治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可在枯鞘初期和卷葉螟低齡幼蟲期,選用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900~1 200 g/hm2加20%阿維·三唑磷乳油900~1 200 mL/hm2,對水600~750 kg/hm2均勻噴霧。在始穗前7 d要特別注重防治稻瘟病。齊穗后要注意防治稻曲病,為保障稻米品質,建議使用 1∶1∶500 的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 750~900 kg/ hm2噴霧防治。
2.7 適時收獲
內5優263的最佳收獲期在黃熟度達到90%時為宜,過早部分籽粒灌漿不充分,影響產量與品質,過遲籽粒脫落嚴重,同樣影響產量。
[1] 陳湘國,胡龍湘,王智課,等.優質雜交晚稻新組合中優281[J].雜交水稻,2010,25(1):82-84.
[2]隗 溟,周世華.水稻秧苗分蘗結構在早育拋秧上的初步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3,( S) :38-40.
[3] 何立斌,肖培村,蔣繼武,等.雜交水稻新品種內香 8518 在西南地區種植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2,29(5):525,537.
[4] 李久橋.內香8518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2,4(1):16-17.
S511.3+20.48
C
1001-5280(2012)07-0124-03
10.3969/j.issn.1001-5280.2012.07.36
責任編輯:黃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