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11年4月10日,國務院發布了《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這份《意見》的指導下,有關部委認真落實國務院部署,細化、實化配套政策措施,地方黨委政府也積極響應,目前,全國已有23個省(區、市)出臺了具體落實意見,工作力度不斷加大,推進現代種業發展成效顯著。
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和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工作會議召開以來,四川省召開全省種業大會,出臺了《實施意見》和種業發展規劃。為積極爭取國家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支持,編制了《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四川省雜交水稻良繁體系2012年建設項目實施方案》和《四川省國家級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2~2020年)》,力爭取得國家項目支持,爭取啟動省內國家級雜交水稻制種基地建設。
按照突出優勢,提升“川種”地位的基本原則,四川省率先在省內基礎條件好、種子生產規模大的7個區縣建設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種子生產基地,并積極指導相關縣區編制建設規劃。同時,抓基地運行機制創新。積極推進“專業合作社制種”、“土地流轉”規模制種和“大流轉+制種大戶”等多種基地運行模式,今年金卓農業、仲衍種業、川農高科、邑邦種業、西南科聯、廣漢大地等企業已建立兩雜種子新模式制種基地5萬余畝。
四川省農業廳、發改委、財政廳等7廳局聯合出臺《四川省政府購買農畜突破性優良品種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11~2015年)》,探索建立“政府購買品種、企業集中繁育、項目配套轉化”的種業科技成果快速轉化推廣新途徑。目前,已購買釀酒“高粱品種瀘糯12號”,并與仲衍、金土地、高地三家種業企業簽訂了合同任務書,明確了生產和推廣目標任務。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發布后,甘肅省出臺了《甘肅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意見的實施意見》,明確了甘肅省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從建設標準化種子生產基地、培育現代種業龍頭企業、完善建立監管和支持體系、加強種子生產優勢區基地保護等方面提出了12項扶持政策,同時,強化管理機構職能,為甘肅省種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保障。
甘肅省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動科企育種資源整合共享,使科企合作取得了新成效。一是構建了品種轉讓平臺,通過組織召開科企合作對接會、加強科企協調交流,搭建了品種轉讓的平臺。品種轉讓費作為品種權人科研經費,不但加快了新品種選育,而且也解決了市級農科院(所)長期經費不足的問題。種子企業通過受讓品種權,提高了競爭力;二是探索建立了兩種科企合作模式。通過限制無科研育種能力及無自主知識產權品種企業的市場準入,優先扶持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優勢企業,推動了種子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進程,積極支持和鼓勵科研單位和企業通過合作育種、股份育種等不同方式,加快了種業科技創新步伐,并探索建立了“科研人員共用合作”和“科研人員股份合作”等兩種行之有效的科企合作模式,突破了育種科研人員歸屬權難解決、種子企業商業化育種體系難構建和“項目課題”式育種研究模式難有效三個瓶頸限制,有效盤活了科研單位育種資源,解決了企業育種能力普遍不足的問題,是目前建立企業商業化育種機制的有效途徑。
安徽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1.3億畝,總需種量6.5億公斤,種子市場市值45億元。全省現有2家上市公司,7家“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57家育種單位。全省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161.5萬畝,省外預約種子基地40萬畝。“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是現代農作物種業的主體,必須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其核心競爭力和市場集中度,以其引領現代農作物種業的快速發展。
《意見》出臺一年來,安徽省農委重點做了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提高種子企業準入門檻;二是推動種業企業兼并重組;三是推動種業產學研結合,四是摸索開辟品種審定綠色通道;五是規范品種退出機制;六是幫助企業拓寬融資途徑;七是推動地方政府進一步強化種子管理職能。
今后,安徽將大力扶持“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做大做強,爭取現代種業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做大做強安徽種業。一是加大財政投入;二是加速企業商業化育種體系建設;三是推動種業企業兼并重組;四是啟動省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認定工作;五是支持企業建立穩固的良種生產基地;六是嘗試為“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大力扶持商業化育種;七是加強稅收和種子收儲信貸支持,幫助種企解決種子生產和收購資金困難。
山東是農業大省,也是種業大省。為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山東省力爭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創新一批優質、高產、多抗種質資源,建設一批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種子種苗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種業企業和品牌,初步建成新型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現代種業企業發展支撐體系、現代種業管理服務體系,形成機制靈活、投入集約、競爭有序、規模發展的現代種業新格局。到2015年,主要農作物自主創新品種覆蓋率達85%以上,常規稻麥品種選育達國際先進水平,雜交育種達國內領先水平;蔬菜園藝作物自主創新品種覆蓋率提高30個百分點;畜禽品種創新繼續保持國內領先,主推品種覆蓋率提高到85%左右;漁業品種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主推品種覆蓋率達85%左右。全省種業企業銷售額實現倍增,其中,農作物種業銷售額達60億元,全國市場占有率達7%以上。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山東省將組織實施現代種業強省攻堅計劃。
一是實施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工程。加強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攻關,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開展種質資源收集、鑒定、整理、保護等基礎性、公益性工作,建立健全農作物種質資源基因庫、畜禽種質資源保種場(區),強化種質資源特性和保種技術研究,加強對地方特色種質資源的收集與保護,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動態監測。加強國內外特異性種質資源的引進力度,積極運用現代生物技術改良現有種質資源,創制一批具有較高利用價值的新種質和育種中間材料。結合品種區域試驗站建設,建立全省公益性種質資源交流利用平臺,促進公益性種質資源共享,為商業化育種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實施現代種業科技創新工程。鞏固提高常規稻麥、雜交水稻育種優勢,著力加強蔬菜園藝、雜交玉米、主要畜禽品種、水產品種的選育與創新能力建設。加強種業技術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種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從事育種方法、檢測技術等基礎性研究,加強轉基因、分子標記等生物技術在品種創新中的應用。加快推進商業化育種,推動產學研結合,建立符合生產需求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突出企業在商業化育種中的主體地位,多形式推進企業商業化育種,培育在國內有較強競爭能力的新品種。到2015年,選育綜合性狀達國內領先水平的農作物新品種100個、畜禽新品種10個、水產新品種3個,其中,年推廣面積達500萬畝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3~5個,有較強競爭力的蔬菜園藝品種20~25個。
三是實施“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培育工程。加強政策引導,認定一批省級“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企業,切實提高企業商業化育種能力,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建立科研育種基地,引進人才和種質資源,建立“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品種審定綠色通道制度。到2015年,全省建設150萬畝現代化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500個工廠化育苗中心,200個規模化水產種苗基地;打造5個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農作物種業集團,5個年銷售額超10億元的種畜禽企業,2~3家“育繁推一體化”現代水產種業集團或龍頭企業;推動15家種業企業進入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農作物種業企業進入全國50強、2家進入全國10強;積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進入資本市場。
四是實施種業質量安全保障工程。加強農作物新品種區域試驗基地標準化建設,提高試驗水平,增強新品種科學評價能力。
五是實施現代種業人才培養工程。加大種業人才尤其是領軍人才培養力度,建設種業人才高地。依托全省“雙創”人才引進計劃,積極引進國內外高層次種業科技和管理人才,培育種業企業科技創新創業團隊。實行專項扶持,鼓勵種業企業引進國內領先的種業科技創新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