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本文根據第五屆國際生物技術與農業峰會發言錄音整理)
杜邦公司主要關注三大領域,包括糧食、能源和安全。因為農業其實是一個風險較高的行業,農民過著高風險的生活。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我們要保護好農民。目前,全球杜邦的研發投資趨勢是將85%的關注放在這三大領域。這樣的一個投資結構讓我們可持續,并且可以不斷地、有活力地進行全球農業市場的運作。
我們的愿景是要成為行業先鋒,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各種投資、合作和合伙關系,更好地創造產品和服務,而這一切都能夠促使中國在這樣一個重要時機得到轉型,這是一種可持續的轉型和發展,并且使我們能夠最終獲得糧食安全、食品安全以及世界經濟的發展。
我們的努力目標就是要提供最好的技術。如何使用這些技術,如何提升產品品質,如何提升產量上的潛能,這些都至關重要。
當前,我們必須要加速,已經不能夠再以20世紀的速度來進行運營。因為,現在種業的發展時間已經非常緊迫。
對于杜邦先鋒來說,一體化的商業模式一直是公司不斷致力打造的,實際上就是將基因推到最高品質,獲得最優良的種質,最高價值的服務模式和一個通向市場的正確途徑。只要我們能夠保證產品的真實性和優良性,當這個種子離開工廠的時候,它的品質是獲得認證的,這樣農民就可以獲得真實的、好品質的種子。
杜邦一直在努力地去創造出一個行業,這個行業有各自不同的公司,都有各自的產品和創新能力。但是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時間,這種并購和整合還有待時日才能夠成熟。我相信,信任實際上也是我們任何一個種業公司和行業的重要因素。作為一個行業,我們必須要有共同的合作精神,以便能夠有一個兼顧的、信任的行業機制。
今天,這個行業實際上具有的盈利性還不夠,所以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技術提升有效性,使我們能夠重新把獲得的盈利作為投資,并且加強研發,這樣才能夠打造更加強大的一個行業。因為如果沒有研發的話,只會看到不同的復制品,而這種復制品會使我們的信任受到損傷,并且使我們的誠信受到傷害。
我個人認為在一個行業當中不應該有秘密,因為行業只有在透明度極高的時候,才能夠是最強大的。所有的主體和公司才能夠從中獲益,并且成長和繁榮。而最好的一個使成千上萬的農民得到服務的方式,就是要建立一種高誠信度的和高信任度的以及專業的農業模式。

我們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的挑戰就是如何提升全球各種作物的產量。我們相信必須要找到一種方式,用更少的土地和更少的資源,產出更多的糧食。我們要共同應對這樣的挑戰。只要有這樣一個共同的目標,我相信可以使整個行業發生非常巨大的變化。
我今天受到了非常多的鼓舞,尤其是大家都提到的一號文件,實際上它強調了農業的科技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包括合作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性。
那么,如何才能夠更好地提升中國糧食的產量呢?從我的觀點來說,這不是一個公司或者一個機構就能夠達到的,也不會只集中了國內的資源就可以實現,實際上它需要非常多的機構和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要真正去關注生物科技,還有在農業方面的相關機制等才能夠完成。
實際上,2011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增長8%,已達到1.6億公頃。1670萬農民都種植了轉基因作物,產生了780億美元的農業經濟收入。轉基因的種子在過去10年增長了4.6倍,占到了市場的45.5%,已經是非常大的比例了。
轉基因技術可以有效節約土地資源。如果在1996年之后,沒有使用轉基因技術,那還必須要有9100萬公頃的土地來種植傳統的作物以獲得相同的糧食產量。轉基因技術在節約土地的同時,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也在減少,相當于900萬輛汽車的排放量。除此之外,在2010~2011年間還減少了殺蟲劑的使用,這是一種趨勢,并且在市場占有率方面還在不斷上升。
孟山都是一家創新類的公司,絕對百分之百專注于農業方面,是全球最大的種子公司,也是植物育種和全球基因組學方面的領先者。未來,我們還會繼續持續這種創新和投資,在每一年,我們都會超過13億美金作為投資,基本上在各種不同的學科,利用在育種和轉基因的研發分配上,成為全球最大的投資者。
同時,我們也做出了相應的承諾。2008年,我們做了三個層面的可持續發展的承諾。第一個承諾是我們會幫助農民增倍他們的產量;第二個承諾是幫助農民能夠更好地保護自然資源,為未來做好準備。所以這不僅僅是生產要做更多,而且獲得產量的方式也非常重要。我們會幫助農民減少土地、水資源的使用率,還有肥料和化肥的使用率,比率達到減少33%,承諾在2020年達到這個目標;第三個承諾就是通過提升農作物的產量,來提升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不僅僅是農民,還有他們的社區和家庭。
一直以來,諾曼·博洛博士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通過種業的創新,拯救了全球10億人的生命。在面臨挑戰的今天,我們要延續博洛博士的事業,著眼創新,加強合作。我們要意識到我們彼此之間并不是競爭的關系,我們的競爭對手是博洛博士關注的對手,那就是低產量。我相信,只要我們通力合作就一定能夠戰勝這個對手!

目前,農業面臨的挑戰是全球化的,首先非常明顯的是人口問題,增長非常快速,去年已經超過了70億,到2050年可能會達到90億。
除此之外,由于我們吃得更好了,所以對于農業產品的需求絕對是比過去增長得更快。全球的卡路里在2050年增幅將達到50%,這個需求是非常大的。
但是,我們的資源卻非常有限,包括耕地和水,在有些地方會更加匱乏。所以,我們遇到的挑戰是非常巨大的。
為了應對挑戰,唯一可以做的,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就是要將我們的植物通過創新的方式,將它的潛力釋放出來。
目前,先正達公司致力于生物技術的兩個方面:一是轉基因技術;二是精準育種。通過生物技術的工具來實現,將優勢基因放在一個非常精準的和希望的位置,從而實現種植和作物的增長。
通過生物技術的發展,為農業提供了可持續效益。除了提高產量,還減少了土地使用面積,提高了作物的抗旱性,也就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農民們不需要跟以前一樣高頻率地去田間檢查作物和耕作。這個技術真正地實現了我們十五六年前所夢想的東西,因為確實給我們更多的能力用更少的資源生產出更多的產品。
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點,授權了生物技術在農業上的使用,對于在座所有來說都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我感覺到我是有點班門弄斧了,因為在中國大家都很熟悉溫家寶總理的一些講話,但是我還要再次提及?!笆濉币巹澓鸵惶栁募记宄刂该髁宋磥淼姆较?。先正達公司也會參與其中,而且我們迫不及待地參與到發展中,將我們在農業技術上的潛力在中國發揮出來。
最后我想奉上先正達的口號作為結束:“我們要發覺植物潛力,煥發生命的光彩,讓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實實在在的好處?!?/p>

對于拜耳在中國以及包括我們全球的戰略部署來說,我們有四個主要的支柱,這都是以我們非常自豪的產品為路線圖的。我們在油菜、小麥、玉米、水稻等方面確實非常地出色。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商業化,但是正在生產過程當中,另外我們也非常專注2050年之前整個過程的發展,包括對于大豆以及小麥。
目前,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將這些技術應用到農民當中,最終能夠使他們的作物獲得更好的回收。這樣,所有人才可以從中獲利。如果所有人能夠有這樣的想法和目標,并且將農民的利益放在我們的計劃當中,我們可以共同去解決目前遇到的問題。
如果我們要看一下在這個價值鏈當中的各個點,把它連成線的話,我們要注意到有各種不同的主體是非常重要的。消費者也越來越挑剔,他們也都在提出各種問題,例如糧食來自哪里,它是如何處理的。消費者會非常需要各種透明度的追溯。例如對于糧食安全的信心和它在糧食生產方面的過程。
舉一個例子來說,我會跟大家解釋一下最主要的就是通過我們的跨國公司,也包括跟中國的一些成本。因為我們可以去代表跨國公司去不斷提升我們糧食安全的核心。所以所有人都是百分之百跟政府的目標保持一致了。
最后就是在預防方面。我們需要有這樣的安全措施來確保可以預防或者是避免各種不同的有毒有害物,我們也要保證我們的產品是對于使用者以及環境都是安全的。
同時,我們還需要對創新這種無形資產進行利用。對于我們來說,這也是一個共同的目標,而且不是一個單一公司的目標,而應該是行業主體的共同目標。
正如其他公司一樣,拜耳也在展示我們自己的解決方案。我們有很多利益相關方的各種保護還有渠道的服務商,合作伙伴,并且保證我們的農場主知道我們有什么樣的產品和技術。
我們也會有整合性的方案,先正達也是以這個為工作要點之一的。除非我們能夠證明價值能夠實現,否則的話很難證明我們在研發方面的投資是真正受益的。所以要證明我們內部的投資是值得的,對我們的農民是有效的,能夠幫助他們降低成本。
最后,我們的關注重點是要覆蓋更多的產品類型。那么現在我們在中國,有一些監管的框架,阻止了這一步的預期,所以最好要跟政府合作,來解除這些障礙。
這里我要傳達的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我們要攜起手來合作,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系。我們要把這些科學技術應用起來,走到田間,了解農民的實際問題,然后生產出不光是對我們好,而且是對于整個行業好的產品。
最后,我們需要進一步明確我們究竟能做些什么,怎么能夠幫助農民實現他們的價值。比如說2015年、2020年、2025年,我們要實現的是什么。我想中國的偉大之處是在于執行力。比如說每個五年計劃執行得都很好。那么這一點,其實是為整個國家提供了一個遠景的目標。把這些都整合起來,而且我們的解決方案要符合中國的五年規劃的一些重點。所以,我們不光是要在種業方面,還有種子資源,生物技術方面,都要采取一些綜合性的方法來實現我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