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秀珍
現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造成肥胖人群迅速增加。肥胖同營養因素直接相關,其因為是人體攝入了過多的高熱量食物,脂肪合成速度變快同時貯存在脂肪組織內,形成了身體肥胖結果。通常肥胖者往往會出現內分泌以及代謝紊亂等方面的健康問題。特別是肥胖者體內的脂肪組織、肌肉組織和肝細胞內的胰島素受體減少、胰島素親和力較正常體重人群有所降低,由此導致胰島素抵抗現象的發生,再加上葡萄糖利用機制出現困難,最終引發糖尿病[1]。此類糖尿病肥胖患者大多屬于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或Ⅱ型糖尿病。筆者對于本院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含量臨床檢驗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與160例健康體檢人群的血脂含量進行對照比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
1.1.1 實驗組 本組140例糖尿病肥胖患者均為本院內科收診的患者。其中男84例,女56例,年齡為32~65歲,平均年齡45.5歲。所有的患者都已經通過放射免疫室檢測葡萄糖耐量試驗以及血胰島素試驗的結果確定。同時也經過臨床醫生的確診。
1.1.2 對照組 本組160例健康體檢人員中男106例,女54例。年齡24~60歲,平均年齡42.5歲。本組的成員全部為體檢所有指標均為正常范圍內。
1.2 檢驗儀器以及試劑 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生產的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驗試劑盒由浙江康美藥業生產,且在有效期內規范使用。
1.3 檢驗方法 載脂蛋白A1(ApoA1)以及載脂蛋白B(ApoB)運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檢驗。總膽固醇(TC)以及三酰甘油(TG)運用酶法進行檢驗。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膽固醇(LDL-C)運用2點終點法進行檢驗[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檢驗數據的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P<0.05表明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
糖尿病組140例中,ApoA1均值為(0.96±0.12)g/L,ApoB均值為(1.93±0.17)g/L,均值為(6.82±0.22)mmol/L,均值為(7.80±0.26)mmol/L,HDL-C均值(1.2±0.17)mmol/L,LDL-C均值為(4.08±0.27)mmol/L。
對照組160例中,ApoA1均值為(1.33±0.18)g/L,ApoB均值為(0.93±0.14)g/L,TC均值為(4.59±0.21)mmol/L,TG均值為(1.42±0.19)mmol/L,HDL-C均值(1.73±0.18)mmol/L,LDL-C均值為(2.73±0.21)mmol/L。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中各檢驗指標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升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人們日常飲食結構中的高熱量食物占有很大比例,而攝入多余的熱量的同時,卻沒有加大體育運動的鍛煉量。這樣就讓營養物容易轉化為脂肪并留存在體內。體內的脂肪因為堆積的數量過多或者分布不勻而最終出現肥胖。這些常常同II型糖尿病的出現以及血脂異常共同出現。此外,肥胖本身還可以引發輕重不同的胰島素的排斥。據研究,肥胖者的血清能夠檢驗出具有脂肪激素也可稱之為抵抗素[3]。這種脂肪激素的生物性質同血糖以及血脂代謝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主要體現在它會影響胰島素水平,使白色脂肪細胞、骨骼肌細胞和肝細胞對胰島素的正常反應,并產生抵抗的作用,促使體內血糖水平升高,引起血脂代謝系統的異常,形成高脂血癥。
在本組資料中,糖尿病組血清中的載脂蛋白 A1(ApoA1)、載脂蛋白 B(ApoB)、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膽固醇(LDLC)各項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因此,可以通過加強對糖尿病患者血脂檢驗,為糖尿病的臨床診斷和檢驗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1]葉任高.內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41.
[2]張玲.血脂及酶類的臨床檢驗分析.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5):70-71.
[3]項鈺,吳建華,方穎,等.廣州地區心血管病患者危險因素與血脂水平的分析.廣東醫學,2011,32(9):1185-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