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子健
中藥調劑指按照醫生處方調配中成藥、中藥飲片,以供患者治療使用。我院在中藥飲片調劑時,構建了嚴格的崗位責任制、操作規程,將操作細化為審方、調配、復核與發藥等步驟,旨在提高配方質量,降低差錯發生率。然而在實際工作,難免會發生一些差錯,筆者總結本院常見差錯的發生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首先,調配不仔細,操作不規范。由于中藥飲片調劑屬于高技術性、強專業性的工作,某些調劑員沒有按照調劑規程進行嚴格操作。例如,不根據處方藥品順序胡亂調配,應該間隔擺放的藥品混亂擺放,嚴重影響了復核工作,可能會出現錯配、漏配與重配的問題。某些中藥飲片需要去頭足、去皮、搗碎,尤其需要烊服、后下、先煎的飲片,應該根據醫囑單獨進行處理,若沒有醫囑則按照常規方法處理,然而某些藥品仍然未按照規程進行操作。例如阿膠、珍珠母、薄荷、蜈蚣、火麻仁、龍骨、苦杏仁等。
在中藥飲片中,許多藥品具有幾種炮制品、生品,某些調劑員在調配過程中,因未注意商標,將炮制品錯誤配制成生品。例如炒白術、蒲黃碳、生姜、白術、蒲黃、姜炭、酒大黃、麻黃絨、炮姜、生大黃、炙麻黃絨、麻黃等。
因藥名接近而出現差錯,某些調劑員在調配過程中由于沒有仔細按藥稱取互相錯配藥名相近的藥物。例如山茱萸和吳茱萸,山茱萸屬于收澀藥,具有收斂固澀、益氣補腎的作用,而吳茱萸則為溫里藥,具有降逆止嘔、祛寒止痛的作用。另外,陰柴胡和柴胡,柴胡屬于上行發散藥物,虛熱者禁忌。陰柴胡則屬于清虛熱藥,陰虛內熱,不具有升散性。
其次,醫師的機打處方應認真核對。因醫師開具處方時,由于某些字型較為接近,調劑員很難識別,例如桂枝與桔梗,若書寫較為潦草,極易讓人混淆。另外,諸如杏仁、棗仁等藥物,核對不認真極易導致差錯。第三,發藥環節出現差錯。待藥師完成復核后,可能由于患者姓名相似,讀音較為接近,而導致發藥差錯。
按照上述原因,藥劑調配人員,不僅需要有較高的專業性與技術性,而且必須具有高度的敬業精神、責任感與職業道德,還需嚴格觀察調劑的操作規程,以降低發生差錯的幾率。醫療差錯屬于醫療質量較差表現,無法避免會出現差異,卻要最大限度的降低差錯發生率。
首先,優化處方源頭。出現差錯后,科室負責人必須組織全體人員,分析與討論差錯發生的原因,使大家明白差錯的危害、后果,防止再次發生相同差錯。召開定期會議,各負責人總結、討論相關差錯,并反饋意見,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同時,領導需時常深入窗口,掌握各項制度是否落實,查找可能存在的事故隱患,構建有效的防范制度,做到及早預防差錯。針對中藥劑科,應多與各科意識進行溝通,討論有關處方的規范,加強處方的點評制度。同時,發生差錯時,還應將情況反映至相關科室,與其共同將問題有效解決。
其次,提高專業技術,規范調配流程。臨床上的中藥飲片調劑屬于細致性、責任性、特殊性的工作,藥劑人員需嚴格按照處方進行調劑,調劑時必須全身心、集中注意力,防止一心二用。時刻秉著為患者服務、為患者負責的態度工作。在調配時,若出現問題處方,不能憑空猜測,而應先翻閱病歷,向開方醫師匯報,向患者解釋相關的用藥疑問。經常進行自檢自查,加強四查十對,尤其對于炮制品較多、藥名接近的藥物,要仔細、認真識別。
第三,強化核對與審方環境。針對中藥調劑室,必須構建健全的規章制度,按照藥品管理法進行審方與核對。例如中藥質量、腳注、藥味數量、禁忌等。核對屬于調劑的關鍵環境,許多差錯均由核對人員發現,因此必須加強核對。調劑員在完成處方調配后,應自行核對,并由主管醫師對發藥進行核對,防止出現差錯。強化調劑制度,規范調劑的每一環節,要求調劑員必須嚴格按照制度執行,杜絕發生差錯。
第四,細致、認真的發藥。在發藥過程中,呼叫患者名字時,應要求患者出示購藥發票,向患者詢問有關的開藥劑數,處方醫師姓氏,尤其要認真核對處方號。若遇見同名同姓、病癥相似、同一醫師等特殊情況時,應聯系診治醫師,正確確定患者取藥,核對無誤后再行發藥。
第五,構建嚴格的獎懲制度,強化調配員的責任感。對于中藥的調劑,其質量優劣直接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所以每位中藥調劑員必須了解調配的重要性。因此,藥劑科必須構建差錯獎懲制度,仔細記錄好出現調配差錯的次數、嚴重程度,給予相應的獎懲,以提高管理力度,加強調配方的責任感。
在臨床工作中,無法避免會出現差錯,但可以減少差錯的發生率,調劑員必須具有高強度的責任心,認真做好調劑工作,對差錯進行積極防范,定期進行整改與總結,可有效降低差錯發生。本文調查中藥飲片調劑的處方,綜合分析相關資料。分析了3種常見差錯,提出5種防范措施。建議在臨床診治過程中,中藥調劑是非常關鍵的環節,專業性極強,應嚴控制好質量,杜絕發生差錯事故。
[1] 王建芳,鄧鳳云.中藥飲片調劑差錯分析及解決對策.中外醫療,2012,31(1):185-185.
[2] 張素清.如何防止中藥飲片調劑差錯的發生.海峽藥學,2009,21(9):208-209.
[3] 覃軍,羅銳.小包裝中藥飲片調劑差錯分析與預防.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3):214-215.
[4] 王圣泉,洪利琴.中藥飲片調劑過程中調配環節差錯原因淺析.中國藥事,2005,19(9):54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