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瓊
靜脈輸注給藥是臨床治療中最為常用的方式,在疾病的治療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3]。住院患者靜脈輸注給藥方式的使用比例高達70%以上,從傳統靜配給藥的諸多弊端中升華出來的PIVAS[靜脈藥特配制中心]集中配藥模式,以其現代型的藥業服務及優勢,展現了醫院集中靜配給藥的現實優勢和未來發展的方向。
1.1 隔絕外源性微粒的污染是由PIVAS建筑布局和硬件來保證的。其功能區劃分嚴格,布局規范、合理。采用了高潔凈度又易于清污的墻體材料彩鋼板、塑膠地板、密閉式門窗搭建而成。并且設置了空氣層流凈化裝置,按不同功能區的要求,分別達到三十萬級、十萬級、萬級和百級的凈化度;工作人員進入工作室需穿戴無菌、無毒、無塵的衣、帽、鞋、口罩和眼鏡等完善了工作環境;局域網連接相關科室人員、實現了開方、審方、配藥復核的無人員流動性辦公,加上磁力軌道送藥至科室等硬件的支持,切斷了外源性微粒的侵入,大大降低了獲得性感染的發生率[4]。
1.2 標準化規范的體系組合作用突出,PIVAS大致由四個體系組成。一是建筑區域的標準設置,由獨立或相對獨立的辦公區、擺藥區、緩沖區、更衣區、配置區、成品區等組成;二是由固定的空氣凈化送排風系統支持,局部還使用生物安全柜提高凈化等級。使藥品的瞬間暴露也在安全的環境中;三是自動化物流進出及成品唯一標碼體系;四是局域網辦公體系;四個體系的高效組合運轉,使生產的成品質量有了可靠的保證。
1.3 靜配工作人員專業化,流程固定化
1.3.1 工作管理用標準、流程和作業指導書來規范,每個科室人員以行成習慣變為常態的符合要求的工作狀態為榮。做到人人嫻熟運用無菌操作。推行了人員定時、定崗、定人員、定程序、定職責;程序要求兩次更衣、換鞋、戴帽、戴手套及口罩等。執行提方、審方、擺藥配制復核雙簽名,強化工作痕跡便于溯源追蹤;凡是靜配中心出產的成品,均無一律外的標記了唯一標識碼,更除可能出現的混亂。形成了人與制度與成品的高度統一。
1.3.2 靜配人員有門類及專業要求,并且人員的崗位也相對固定。崗前設有制度、規程、技術技能、藥品知識和用藥規范等內容必須接受培訓,考試考評合格方能持證上崗[5];同時,要求掌握無菌操作技術和電腦應用;掌握用藥規范和配伍禁忌。進一步要求主動學習更新知識,了解藥品質量的動態變化;對有問題的藥品從大的環境上即時了解,對即刻出現的問題,當時處置,不留隱患[6]。在工作中遇到或通報的藥品質量問題,立刻組織集體論證。疑難問題主動邀請上級專家點評,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1.4 多學科人員組合,提升藥學服務的質量
1.4.1 臨床治療與藥學的緊密結合依賴于醫師與藥師之間高效的溝通交流,有機的整合各門類的專業知識,使之轉化為精準,安全、合理地臨床用藥。準確的應用藥物相容性和配伍,藥物的穩定性,輸注頻次,給藥時間及藥物輸注時間等。同時,發現不合理處方后,需及時與醫生溝通,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議,促進合理用藥,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為阻斷醫療事故添加一道保護性屏障。
1.4.2 集中配制藥物,重在集合團隊人員的智慧與知識。近年來由于新藥層出不窮,藥物之間的配伍越來越復雜,臨床用藥的合理、安全、準確也越來越困難。使臨床用藥的錯誤發生率上升,如藥物出現不在預計范圍內的作用減弱、增強或是配伍禁忌,影響藥物作用和療效[7]。藥師團隊將充分利用其藥學專業知識和知識更新,時時掌握藥物新知識及動態信息,審查處方阻斷錯誤,對臨床治療中疑難問題進行解釋及對給藥方案設計給予指導,使臨床用藥更為有效、合理、安全。
2.1 集中靜配有高效節時、省力、降耗等突出優點。傳統方式配制輸注液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85%護士用于輸液的時間超過75%,而真正用于臨床護理的人力及時間相對較少,嚴重影響了臨床醫護質量,降低了醫院整體的醫護水平。藥物集中配制節省的護理人力還給了患者,相當于增加了36.8%人力用于了臨床護理[7]。
2.2 集中資源共享藥品、耗材,使成本得到優化;使過期失效成為不可能發生的事。藥品按要條件存儲,確保了特殊藥品的活性及療效。如遇到藥品質量問題也易于暴露,便于及時處置。防患于問題的擴大而釀成嚴重的后果。藥品、耗材共享,通過大規格小劑量的調配,一次性耗材的同類同種的連繼使用降低了成本,節約了資源[8],作為靜配中心專用二級藥庫的藥品,執行日結算、記賬、盤清。減輕了勞動者工作重復的壓力,與傳統方式相比,它使人力和資源效益最大化,管理中的問題最小化。
2.3 靜配工作的流水作業,設置的崗位都有對應的職責、事項。每一步操作都必須嚴格按步就搬的執行規定內容和動作。每個環節前后復核,尤其是在關鍵環節要求雙人查對復核簽字。按工作環節設崗,大致分為:管理、審方、領藥、排藥、待配藥查對、配制、成品核對及標識制作復核、藥管等。從原料藥經中心配制成成品至少經8次核對。堅持每個人所做的事都留有可查的痕跡標識。提高了個人工作責任心,搭建了團隊風險屏避網。
2.4 院內局域網辦公快捷、高效,建立了四個互動工作平臺,應包括:一個醫師工作平臺;一個藥師工作平臺;一個護士工作平臺和一個庫管、統計、結算平臺。用這四個平臺把醫生、藥師、護士、庫管、配液、復核,標碼、送藥、財務等各類人員整合成一體,上下即連動又制約。克服了空間、時間、人對工作帶來的巨大不便。實現了相關工作者之間業務處理、業務對接的高效處置。平臺上的工作囊括了:醫囑、傳送、審方、反饋、核對、配制復核、自動送藥、記賬、結算等內容。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傳統靜配向現代靜配的完美轉變。
3.1 藥物集中配制為臨床治療服務,總體反映非常好。尤其是在藥品的兩個核心要素,“藥品質量”和“合理用藥”上達到了新的高度。由于藥品批量使用,碰上質量問題易于瞬間暴露,便于查源分析,果斷及時處置。每個處方在配液前已由臨床藥師用藥學知識和豐富的藥物信息進行了合理性設計和審核,使臨床用藥的準確性、安全性大幅提高,減少了因藥物治療效果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同時,集中使用人員、共享藥品、耗材,較分散式使用而言降低了成本。并且代表了醫院藥學服務發展的新趨勢,用藥安全是保證醫療質量的重要組成,它直接關系患者的生死存亡。剔除用藥的安全隱患是醫療藥事服務地必然選擇。集中靜配是順應時代需要的轉型。
3.2 在新形勢下現代型的醫院競爭,就是醫療質量水平的競爭。實踐證明,PIVAS配藥的異軍突起,它規避了傳統靜配中存在的缺陷,取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在不斷擴大的實踐活動中得到了醫療界的認可。下一步要積極探索藥學知識和動態信息在更高更廣的范圍內的連動和應用。在通報、知曉、處置上不留間隔,用最快的速度為用藥安全把關。在靜配中心的隊伍建設上,推行年度考核,能進能出。使靜配團隊的全體人員成為知識廣博,專業精深,技能嫻熟的高素質工作團隊。用成本核算管理優化組合,產出最大化的效益,留住人心穩定隊伍。嚴格執行GMP標準,做出優質、安全的藥劑成品,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1] 范靜,王國權,等.加強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感染管理.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9):1304-1305.
[2] 何麗萍,魏高文.靜脈藥物集中配置的優越性.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8):167-168.
[3] 張健.靜脈藥物的配置服務及臨床藥師的作用.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2,22(6):382-383.
[4] 閆秀峰.建立靜脈藥物配制中心的作用及意義.實用心腦肺血管雜志,2001,19(2):331-332.
[5] 劉薇,周榮慧.靜脈藥物配置中心的特點與管理.護理管理雜志,2003,3(2):43-44.
[6] 劉曉東,杜曉明,等.藥師在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審方工作中的價值與體會.中國藥房,12,18(7):554-555.
[7] 米文杰.靜脈藥物配制中心對臨床醫療質量的提升作用.解放軍護理學雜志,2007,24(1):68-69.
[8] 王森,朱虹,等.醫院建立靜脈藥物配制中心的必要性.現代醫藥衛生,2006,22(23):3478-3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