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彥
健康是人類生命中存在的正常狀態(tài),是社會進步、經(jīng)濟發(fā)展、民族興旺的保證。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美狀態(tài)。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wèi)生保健知識,自愿的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使他們樹立健康觀念預防疾病、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zhì)量。許多國家的護士法規(guī)定“護理人員有教育患者的責任,患者有直接受教育的權力。”
健康教育是心理護理非常重要的手段。“隨著健康觀念的轉(zhuǎn)變,患者的健康教育在護理工作中越來越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1]。”過去時候護患關系只停留在基本的生活護理、口服給藥、各種注射、機械的執(zhí)行遺囑和各種技術操作上,由于護患之間缺乏應有的溝通和交流,沒有機會為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健康方面的指導,所以護患之間缺乏一種友好的、和諧的、朋友式的關系。通過健康教育可以緩解護患關系的緊張局面,增進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信任,通過你和藹的語言、親切的表情、豐富的業(yè)務知識,影響患者幫助患者進入角色。把患者當成家人和朋友一樣對待,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建立在相互溝通、理解、尊重、支持配合的基礎上。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yè)醫(yī)學知識和心理、社會文化知識及溝通技巧,還要注意培養(yǎng)自身的素質(zhì)和優(yōu)良的品質(zhì),運用自身的知識與能力,耐心細致的做好健康教育,調(diào)動患者主動參與合作的積極性,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交談是收集資料,建立護患關系,解決問題的最主要方式。護患溝通主要是用語言,語言是人跟人互通信息,在社會生活中廣泛運用的交際工具,積極的語言可以作用于患者對疾病起到治療作用。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幾句貼切溫暖的話語能起到治療無法起到的作用。
為了健康教育起到作用和效果,護士應做到:尊重患者,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并主動做出反應及時回饋信息,與患者交流時,應使用簡潔的語言,避免使用刺激語言,避免壓抑患者和家屬的情緒,適時沉默,沉默會給對方充分的思考時間和機會,使患者能宣泄自己的感情并調(diào)節(jié)溝通氣氛。一個人在他沒病的時候,很難想到去花時間了解疾病的防治和健康知識,而當他生病以后,在這種情況下施行各種健康教育的知識,對他來說是十分樂意接受的。如;幫助一些患糖尿病不久的患者提高自我管理糖尿病的能力,將這些患者組織起來,首先了解他們已經(jīng)掌握了那些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識,這些患者可能已掌握了如何自我檢測血糖,如何自我注射胰島素,在15~30 min后用餐,但對糖尿病晚期并發(fā)癥的預防尚不了解。因此,可以針對糖尿病并發(fā)癥的預防對他們進行教育,從而使他們能自覺的每年進行眼科檢查,經(jīng)常注意足部變化等。
健康教育的服務對象是人,它的目標是促進健康行為,消除危害健康行為。護理是一種護士與患者的互動過程,護士有最佳機會與患者接觸,雙方在交往中護士利用豐富的知識和技能,教育的重點應放在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上,為日后的行為改變奠定基礎。健康教育是培養(yǎng)健康行為的基礎,有利于患者從被動接受治療和護理轉(zhuǎn)為主動,對臨床治療和護理有增效作用[2]。
采用測驗技術了解被教育對象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和心理活動特點。常用的測驗技術有健康知識測驗和心理量表。如給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效果比較時,可將應知應會知識編成試卷,在系統(tǒng)健康教育前后,分別讓患者作答,判斷患者知識掌握程度,教育前后心理狀態(tài) 、日常活動能力和疾病應對能力。
護理健康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患者的健康行為,護士關心的是人們的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的改變。在實施患者教育中,護士與患者專業(yè)性的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維持,護患相互尊重、關心、理解、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并能坦誠的接納對方,對護士和患者雙方面都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經(jīng)驗。
護患關系是一種特定的有非常特殊的關系,因為健康而發(fā)生在陌生人之間的一種關系,是患者以生命和健康利益相托的一種關系,因而成為人際間一種莊重而又嚴肅的人際關系。近年來,護患關系日趨緊張,護士與患者之間矛盾有激化趨勢。目前護患關系受非常復雜的社會因素影響,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市場經(jīng)濟改革將其推向經(jīng)濟利益之路,對利益的追求誘發(fā)患者對醫(yī)療糾紛的不信任,護患關系遭遇危機。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與教育對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見面時給患者禮貌稱呼,從而產(chǎn)生親切感,為順利交談創(chuàng)造氣氛,接著以短時間閑聊來活躍交往氣氛,可以拉近與患者的距離,松弛患者的緊張情緒,將交談發(fā)動起來,然后轉(zhuǎn)入主題。學會與患者交朋友及溝通技巧,提供優(yōu)質(zhì)服務,可增加患者的信任和了解。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觀念的轉(zhuǎn)變,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和自我保健意識越來越強。要求醫(yī)護人員必須以心換心、以情換真。護患溝通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護患溝通的藝術魅力,可以緩解護患關系的緊張局面,增強患者對護理工作的信任,提高護理工作質(zhì)量[3]。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保證,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必須確認對教育對象的健康行為起到促進作用。
[1] 鄒碧榮,萬玲玲.加強護士健康教育能力培養(yǎng),提高健康教育效果.護理管理雜志,2002,2(1):52.
[2] 蔣春清.我國醫(yī)院健康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護理研究,2001,15:139-140.
[3] 李杰.淺談整體護理中如何進行護患溝通.中華實用醫(yī)藥雜志,2003,9(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