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青
白內障是老年人的常見首要致盲眼病,多發生于50歲以上,因其晶體混濁而出現視力障礙。視物模糊、失明。致盲后需手術治療方可恢復視力[1]。pahco+iol手術快,術后即見光明。隨著社會發展醫患關系也有了新的不同,醫療糾紛大大增加,患者維權意識大大增強,作為醫生我們應牢記我們面對的不僅是患者的疾病,更是活生生的人,在醫患關系中,醫方更多地處于主動地位,更有義務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患者給予關心和疏導。特別是在接受手術或特殊的檢查之前,醫生有必要與患者進行必要的交流,向患者介紹相關的醫學常識、注意事項,關心患者的意愿和情緒,解除患者內心的恐懼、疑慮,這樣不僅能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更重要的是讓患者配合醫方接受必要的檢查和治療,并能避免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現將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3月共812例白內障phaco+iol病假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者年齡2~96歲,男504例,女308例,2例為兒童。
1.2 方法 白內障患者來就醫多有如下身心特點:①過分焦慮,就醫愿望迫切,對治療缺乏耐心。②疏忽大意延誤了疾病的防治。③盲從現象嚴重,缺乏冷靜的判斷力。④期望值高,對于視力提高過分偏執。
1.3 醫患溝通的方法 ①入院時溝通的方法。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應當及時向新人院患者作自我介紹,說明自己的職責,告訴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護理工作由自己負責,詢問患者有何困難,需要什么幫助,有事直接與自己聯系。主管醫師應當及時向患者詳細詢問病情,告知患者及家屬要如實向醫務人員提供病情的發展情況和既往史等,根據病情和體格檢查情況,告訴患者需要做的進一步檢查,患者現有的病情情況,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②檢查時的溝通。沖洗淚道,測量眼壓,檢查角膜曲率,眼軸測量等不適多和患者溝通,在治療過程中醫務人員應當尊重患者對自己的病情、診斷、治療的知情權利。應如實向患者或者家屬介紹病情在實施手術前,應當向患者及其家屬作必要的解釋,把治療方法、效果、風險、并發癥如實告知患者。如果患者及其家屬對告知情況表示理解,同意手術治療,方可手術。③手術時的溝通。pahco多是表麻,大多患者能勝利完成手術,術中患者知道醫生操作,手術醫師應謹言慎行,盡可能保持手術室的安靜,不應聊天、玩笑,這會使患者認為自己不被重視。如有患者若在手術過程中發現患者情況與術前預計的不完全相符時,應及時告知患者家屬并征得患者家屬的同意和簽字后方可繼續手術。少部分患者不能表麻勝利完成手術的應局麻手術。術中多鼓勵患者,并改局麻。④術后,多數患者需要對手術眼進行覆蓋,術后疼痛也是造成患者焦慮不安的重要因素。醫方應主動關心患者的情緒變化,給予適當的心理安撫;注意觀察眼部體征,積極處理并發癥,減少術后疼痛;對于老年體弱的患者應注重他們全身情況的變化。總之,應取得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爭取獲得最佳治療效果。對于需要進一步治療或二次手術的患者,應坦誠相告,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曉之以理,以贏得患者的理解,便于醫療工作的順利進。⑤術后反復交待患者來院復診。
白內障是老年人的常見眼病,亦是老年人的首要致盲眼病,白內障致盲后需手術治療方可恢復視力,每年都有大量的白內障患者接受手術治療。白內障手術技術有了很大的進步,特別是白內障超聲乳化加人工晶體植入術,切口小,手術快、痛苦小,整個手術過程大約5~7 min,術后即見光明,視力恢復良好[2]。白內障患者術前存在較重的心理壓力,分析其原因:由于老年性白內障多為雙側性,成熟期大多數視力降至眼前手動或光感,日常生活無法自理,走路亦不便。檢查時需由家屬陪伴或扶著到門診來檢查,尤其是年老體弱者,不僅雙眼失明,有的耳亦聾,需坐著輪椅由家屬推到檢查室進行檢查。開始到醫院時,由于對醫院環境生疏對儀器的檢查目的不了解,怕檢查會損傷身體,眼睛是否受得住,痛苦太大,出現精神緊張怕手術不成功,是否象一些白內障患者手術不當而致失明。有的由于子女工作忙或予女在外地工作,怕住院時親屬沒有時間照顧,而產生焦慮、恐慌的心理。有的走路不方便,經常呆在家里與外面接觸少,使老年人產生孤獨悲觀失望的心理,對于這些患者,我們不但要做好他們的心理解釋工作,還需幫助他們破除封建迷信,相信科學,珍愛自己的眼睛。
醫生在提高自身專業技術的同時掌握下面的溝通技巧無論對醫生還是患者都是有益的:①傾聽醫生必須盡可能耐心、專心和關心地傾聽患者的訴述,并有所反應,如變換表情和眼神,點頭作“嗯、嗯”聲,或簡單地插一句“我聽清楚了”等等。②善于提問盡可能不按教科書的檢查表和病史采取格式化的固定順序提問,尤其要避免連珠炮式的“審問”方式。要求我們醫務人員,能站在患者角度認真聽取他們對患者的病情介紹,并不時點點頭插上一兩名話,達到采取病情的目的。③鼓勵患者表達用正面的敘述啟動患者進一步發揮,意在解除壓抑在心里的情緒,醫生用自己的經歷引發患者共鳴,從而繼續交流溝通。
總之,白內障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隨著增加,致盲后需手術治療方可恢復視力。術前老年人有沉重的心理壓力,應引起家庭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掌握心理溝通技巧無論對醫生還是患者都是有益,對社會的和諧穩定是大有益的
[1] 毛文書.眼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
[2] 何守志.晶狀體病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7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