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瑜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醫院,吉林松原 138001
42例原發性乳腺淋巴瘤的超聲診斷分析
趙曉瑜
吉林省松原市中心醫院,吉林松原 138001
目的 探討42例原發乳腺淋巴瘤(PLB)超聲聲像圖,以提高治療認識。方法 回顧42例在本院治療并經病理證實為原發乳腺淋巴瘤的患者超聲診斷結果。 結果42例患者超聲影像圖提示共有44個腫塊,均為以低回聲為主的混雜回聲,腫塊形態呈卵圓形、分葉狀或不規則形狀;多數腫塊內部可掃查到血流信號,多數腫塊邊界清晰,未見腫塊周邊高回聲暈環、蟹足樣變化及后方回聲衰減現象,腫塊內未見砂粒樣鈣化灶。約近半數腫塊后方伴回聲增高;惡性程度高者腫塊內血流信號豐富。 結論 超聲檢查對于原發淋巴瘤與乳腺癌難以鑒別,而對于乳腺內孤立不規則結節并伴后方回聲增高時,原發淋巴瘤應該在鑒別診斷之內。
原發性淋巴瘤;掃描;超聲診斷;分析
原發性乳腺淋巴瘤與自身免疫病及黏膜相關性淋巴瘤有關,是臨床少見的原發于淋巴結外組織的惡性腫瘤[1],占結外組織淋巴瘤的2.2%,占乳腺惡性腫瘤的0.04%~0.53%[2]。原發性乳腺淋巴瘤患者的臨床表現與乳腺癌極為相似,常出現單側乳腺腫塊,右側腫塊多見,但早期診斷還須借助超聲診斷方可確診,并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分期,以提高認識。為臨床能有效治療提高參考,本文回顧性分析42例原發性乳腺淋巴瘤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選取2009年1月~2012年2月期間來院就診的42例原發性乳腺淋巴瘤患者,其中,女性40例,男性2例;年齡28~60歲,平均45歲;左乳9例,右乳29例,雙乳4例,并有27例患者同側腋窩淋巴結受累。
對所研究患者采用東芝Aplio770和Aplio790超聲診斷儀掃描診斷,探頭頻率7~10 MHz,受檢者取仰臥位作乳腺多切面掃查,并選擇典型掃描圖像進行存檔保存。
全部42例患者,共有44個腫塊,其中左側12個,右側32個。腫塊大小1.58~11.03 cm。均在不經意間或體檢時發現乳腺腫塊,其中5例伴輕度疼痛,經服用抗感染藥進行治療,不能緩解。不清晰腫塊或乳腺邊界清晰為主要臨床表現特征,所有患者都無合并乳頭內陷及皮膚橘皮樣改變癥狀。根據病情,分別對患者采取乳腺腫塊穿刺活檢、局部切除活檢及乳腺根治術,病理診斷結果顯示T細胞淋巴瘤3例,結外B細胞淋巴瘤3例,B淋巴母細胞淋巴瘤6例,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30例,所有病例均為非霍奇金淋巴瘤。
超聲診斷圖像顯示,42例患者共發現44個腫塊,均為以低回聲為主的混雜回聲,腫塊形態呈卵圓形(21個)、分葉狀(15個)或不規則形狀(8個);多數腫塊內部可掃查到血流信號(36 個),阻力指數為 0.64~0.97;多數腫塊邊界清晰(13個邊界不清晰),未見腫塊周邊高回聲暈環、蟹足樣變化及后方回聲衰減現象,腫塊內未見砂粒樣鈣化灶。約半數腫塊(21個)后方伴回聲增高;惡性程度高者腫塊內血流信號豐富。伴患側腋窩淋巴結腫大者27例、患側乳腺皮膚增厚者7例。
原發性乳腺淋巴瘤是原發于淋巴結外組織的惡性腫瘤,臨床表現為乳房內有無痛性腫塊,單側腫塊較多見,女性患者數遠多于男性患者[3]。
原發性乳腺淋巴瘤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有學者在15年前就提出了“黏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的說法。現在的研究結果表明,此種疾病類型不僅可發生在胃腸道,包括乳腺在內的其他結外部位同樣可以發生[4]。有些學者認為乳腺淋巴瘤為MALT淋巴瘤的一種,但另一些學者發現并不是所有乳腺淋巴瘤患者均具有MALT淋巴瘤的臨床及病理特征。雖然有以上兩種見解,但由于MALT淋巴瘤屬于惰性淋巴瘤中的一種,且乳腺淋巴瘤極少出現骨髓受累現象,因此仍有學者堅持認為乳腺淋巴瘤與MALT淋巴瘤有關。
乳腺淋巴瘤患者早期的血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及生化檢查結果無異常。腫塊相對局限是影像學典型表現,但乳房X射線和超聲波檢查僅可作為其臨床診斷的輔助手段;超聲檢查具有無創、價廉的特點,可以選為乳腺腫塊的普查、篩選及婦科初診,還需通過細胞學檢查、CDFI、紅外線掃描、乳腺鉬靶攝片、生物標記物組織蛋白酶測定、熱像圖、CT等檢查手段,結合臨床表現以進一步明確診斷,組織活檢及細針穿刺聯合流式細胞術對乳腺淋巴瘤的正確診斷非常有效。
原發性乳腺淋巴瘤在臨床上較罕見,僅僅占結外淋巴瘤總數的1.7%~2.2%,占乳腺惡性腫瘤的0.04%~0.5%,僅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0.38%~0.70%[5]。原發性乳腺淋巴瘤的診斷標準由Ribrag V等[6]于2001年首次提出:(1)淋巴瘤首次發作于乳腺或主要以乳腺為主要受累部位;(2)除同側腋窩淋巴結外,未見其他部位發生淋巴瘤病變;(3)腋窩淋巴結病變與乳腺病變基本同時出現;(4)淋巴瘤可侵入乳腺小葉及導管;(5)無惡性乳腺上皮細胞出現。本組所有患者腫塊病理診斷提示T細胞淋巴瘤3例,結外B細胞淋巴瘤3例,B淋巴母細胞淋巴瘤6例,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30例,所有病例均為非霍奇金淋巴瘤。
原發性乳腺淋巴瘤的類型多為B細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和黏膜相關淋巴組織型淋巴瘤最為常見,少數為T細胞型淋巴瘤,T淋巴細胞瘤的表現為局部皮膚呈青紫色[7]。原發性乳腺淋巴瘤超聲臨床表現呈現復雜多樣性,李娜等[8]采用超聲對29例乳腺淋巴瘤進行分析,結果提示乳腺腺腫塊多為局限性腫塊,乳腺腫塊內部回升多樣,多為混雜回聲或低回聲,腫塊形態為不規則形或圓形。另有文獻報道,乳腺淋巴瘤腫塊回聲還具有類似囊腫樣的極低回聲的特點[9]。本報告中病例的超聲圖像中,44個腫塊均表現為以低回聲為主的混雜回聲;有21個腫塊伴隨有后面回聲較前面回聲增高;多數的腫塊表現為邊界清晰,呈卵圓形或分葉狀,均未發現腫塊內砂粒樣鈣化,未見腫塊后方回聲衰竭、腫塊周圍高回聲暈環及蟹足樣改變等惡性特征表現,多數腫塊內可見豐富的穿入性動脈血流信號,結合腫塊分葉狀表現及內部血流情況,不除外乳腺惡性腫瘤的可能,需進一步檢查以明確診斷[10]。
綜上,原發性乳腺淋巴瘤乳腺超聲圖像中,腫塊以低回聲為主,邊界多清晰,呈分葉狀或卵圓形,一部分腫塊伴有后方回聲,并逐漸增高,腫塊內常可以看見豐富的動脈血流信號;乳腺原發淋巴瘤的超聲聲像圖多無腫塊邊緣毛刺、鈣化等特異性表現,因此超聲檢查只是該病的初步篩查,最終確診仍須依靠病理學檢查結果來驗證。對無典型乳腺癌特征的患者應排除原發性結外乳腺淋巴瘤,根據組織學檢驗結果進一步明確診斷,為進一步綜合治療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提供理論依據,這對延長患者的壽命,提高存活率至關重要。
[1]楊學偉,閆朝岐,楊松林,等.原發性乳腺惡性淋巴瘤1例[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6,15(11):835.
[2]Fatnassi R, Bellara I.Primary non-hodgkinian’s lymphomas of the breast:report of two cases[J].J Gynecol Obstet BiolReprod,2005,34(7):721-724.
[3]Wiseman C, Liao KT.Primary lymphoma of the breast[J].Cancer,1972,29(10):1705-1712.
[4]張建強,石群立,張新華,等.乳腺T細胞淋巴瘤2例報道及文獻復習[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01,17(1):19-22.
[5]張英豪,金峰,蔣宗剛,等.原發性乳腺惡性淋巴瘤3例報告[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7,16 (11): 1129-1130.
[6]Ribrag V, Bibeau F, El Weshi A,et al.Primary breast lymphoma:a report of 20 cases[J].Br J Haematol, 2001,115(2):253-256.
[7]敬基剛,彭玉蘭,李嘉俊.乳腺淋巴瘤的超聲圖像特征[J].華西醫學,2008,23(3):572-573.
[8]李娜,姜玉新,戴晴.原發性非霍奇金乳腺淋巴瘤的超聲影像學特征[J].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2010,32(3): 289-292.
[9]朱利,郝玉芝,李洪林,等.乳腺原發性淋巴瘤的超聲診斷[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01,17(5):434-435.
[10]黃潤生,劉英姿,楊敏,等.乳腺黏液癌的超聲圖像特征分析[J].中華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11,8(2):365-369.
R445.1
B
1674-4721(2012)07(b)-0130-02
趙曉瑜(1974-),女,漢族,吉林松原人,畢業于延邊大學醫學院,大學學歷,吉林省松原市中心醫院超聲科醫生,主要從事超聲影像診斷工作。
2012-04-11 本文編輯: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