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強
河南省鶴壁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河南鶴壁 458000
如何改進醫院藥品管理
王 強
河南省鶴壁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河南鶴壁 458000
探討適合中國醫院藥品的有效管理方式,提高醫院藥品管理效益,保障患者用藥安全,使藥品管理走向人性化、信息化、制度化。醫院藥品科學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提高醫院的整體效益,保障藥品的安全,有利于開創醫院藥品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推進現代化醫院建設的步伐。
藥房;藥庫;制劑室;管理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繼續深化改革。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醫院藥品管理的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要完善醫院藥品管理體制,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創新,加快醫院藥品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
藥品質量的好壞與醫院的管理方式息息相關,要保證人民群眾用藥安全,有效管理藥品的使用,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的藥學服務理念,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全程藥學服務,不斷完善藥品管理方案,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權。不斷引進和采用現代化的電子管理技術,使醫院藥品管理人性化、信息化、效益化、制度化、規范化。加強對醫院內部藥品質量和藥學服務質量的管理。在醫院內部,從藥品采購到患者使用有一定流程。要保證藥品使用者的用藥安全和合理用藥,對藥品流程中各環節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打造人性化、現代化的藥房管理,構建規范化、效益化的藥庫管理,開創無菌化、科學化的制劑室管理,從而改進醫院藥品的管理方式,使之趨于規范化。
首先,醫院藥房是集管理、技術、經營、服務等于一體的綜合性科室。藥房不僅要保證提供給患者準確、質量合格的藥品,而且要保證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藥品,確保醫療費用更為經濟合理。醫院藥房管理既關系醫院發展又關系患者的用藥安全,它是一個動態管理過程,藥品購進、驗收、儲存、應用的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按照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進行管理,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影響藥品質量。
其次,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要,順應國家大力推進的醫藥衛生管理體制、藥品生產流通體制、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因此,打造人性化、信息化的藥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2.1 藥學技術專業人員知識不牢固且人員流失嚴重 藥房作為醫院的一個服務性的窗口,肩負著來就診患者的處方的調配任務。藥房的工作量大又繁重,無藥學專業技術的藥房工作人員缺乏藥品管理意識,造成藥品使用環節出現假劣藥品、進貨渠道雜亂、藥房管理不規范[1],人員的流失及其專業知識的不足,嚴重影響藥房未來的發展。
1.2.2 管理不科學,藥學信息不暢,服務手段落后 藥房管理不科學,多頭管理,權責交叉,醫院藥房是采用窗口式的服務方式,藥學信息封鎖,院內醫務人員對藥房藥品的購進信息、效期藥品信息、新藥信息均不甚了解,不便于臨床用藥,不利于藥品周轉。患者要了解藥房某種藥品有無極其不易[5],醫院為避免患者劃價、收費、取藥重復排隊問題,常采用微機操作員劃價、收費一體的做法,而存在微機操作員不是藥學專業人員,藥學相關知識缺乏,無法解答患者在劃價時咨詢的一些有關藥品知識方面的問題,不能區別藥品的化學名和商品名,更不能及時發現醫師處方上的一些錯誤,時常會發生劃錯價、收錯錢等不該發生的情況。這不但影響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易讓患者產生信任危機。
1.2.3 制度的問題 由于沒有建立相應的藥品管理制度,缺乏有力的法律依據和嚴謹的監督管理手段,不合理用藥現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濫用抗菌藥最為突出,忽視用藥的個體化法則和規律,缺少藥師對臨床醫生合理用藥的指導。沒有真實完整的藥品購進、驗收記錄,未按規定索取、保管發票,未建立藥品采購檔案,未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和出入庫登記制度,購藥缺乏供貨方相關資料,不向供貨方索取有關證明。使藥品的購入和使用無憑證可查。獎懲制度不完善,藥房工作人員存在利用職務便利,進行藥品買賣生意。
1.2.4 硬件的問題 醫院的藥房面積過小,配藥通道擁擠,經常發生碰撞,造成藥品損失;藥房設置不合理,待驗區、合格品區、不合格品區、退貨區沒有區別;衛生條件差,調溫設備不完善,防火安全設施不齊備。藥品隨意擺放,防蟲、防鼠、防潮、防濕措施落實不到位。
1.3.1 構建藥房管理制度化 不斷建立完善“門診藥房工作制度”、“藥品管理制度”、“差錯登記制度”、“特殊藥品管理制度”、“學習制度”、“考勤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權的新格局。
1.3.2 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首先,要加強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教育,使工作人員樹立良好的醫風醫德,樹立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真正做到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熱情的服務。其次,加強業務學習,努力提高業務素質,使藥劑人員熟悉國家藥品管理法律法規,通過組織一些專題講座及參加學術會議或短期學習班,提高藥房人員的專業素質。
1.3.3 嚴格質量管理,確保醫務人員的安全用藥 確保藥品采購信息的準確性,對麻醉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精神藥品、貴重藥品、自費藥品等,要嚴格按照《藥品管理法》、《麻醉藥品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進行管理。做好藥品進庫關:對品名、規格、數量、批準文號、生產批號、生產廠家注冊商標、有效期限、外觀質量、包裝、進價等進行嚴格的驗收核對。藥品到藥房后要按性質、劑型及時上架分類陳列,并安排專人定期養護,保證藥品質量;強化處方審查與調配復核,藥劑人員在調配處方和發放藥品過程中必須高度負責。認真檢查患者的姓名、年齡、性別和醫生簽名是否完整準確[2],仔細核對藥品名稱、含量、劑量、數量、效期,注意藥品有無變色、風化、潮解、霉變等情況,處方調配好要經過專業的藥師核對并配、核雙方簽名后才能發藥。
1.3.4 提高硬件水平,構建藥房微機管理體系 增加醫院財政轉移支付能力,爭取政府的資金補貼,改進藥房環境和設施。根據實際需要增加藥房、藥庫面積,增添藥櫥、地貨架等必要設施。確保藥房整潔規范、網路安裝,淘汰落后措施,引進先進設備。加強網路技術在藥品調配、劃價、處方核對、庫存、記賬的應用[6],把藥房網絡與整個醫院網絡精密對接,微機化使藥房管理向規范化和現代化發展,提高了藥房管理水平。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高,對藥品的質量也倍加關注,對醫院藥品采購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藥庫是醫院的一個重要機構,其肩負著醫院藥品保存、藥品的供應、藥品的保質,同時協助醫院各部門發揮最佳醫療效果的重任。藥庫在工作特性上具有醫院藥學的專業性、藥政法規的職能性和藥品流通的商品性,因此,構建規范化、效益化的藥庫,勢在必行。
2.2.1 藥庫藥品管理的不足 醫院藥庫一般為了滿足醫院臨床醫療業務需要,在采購數量、規格、劑型上盡可能齊全,采購完成后存儲在藥庫,以備臨床科室的領用。藥庫在藥品供應管理存在購置成本過大,儲存成本過大,訂購成本難以控制,造成資源浪費,監督不力,控制機制不健全,時常誘發藥品采購的不正之風。
2.2.2 庫存賬目不清,管理流程制度化不完善 缺乏專人負責管理,賬目記錄不規范,沒有完整的庫存賬目記錄。藥庫藥品到庫后沒有及時開具驗收單,增加藥庫藥品實物庫存。藥房藥品補充后沒有及時復核并確認調撥單,增加藥房藥品庫存,造成發藥后藥品庫存余額經常出現負數。
2.2.3 藥劑人員的管理意識上的偏差,核實工作不到位 藥房負責人不及時核對藥品領用、調撥情況,月底清盤時只是對這些單據大致審核,無法及時發現領用、調撥過程中的問題。
2.3.1 加強藥品供應和采購管理,制定計劃,完善管理流程 根據實際情況,加強與各部門的聯系,獲取準確數據,分析醫院用藥的波動范圍,制定符合實情的藥品采購、供應表。控制藥品訂購和儲存成本,制定和規范藥品采購工作程序[3]。藥品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公平競爭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嚴格按照醫療機構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的有關規定采購藥品,提高藥品使用效益,避免資源浪費,做好入庫和發藥的詳細記錄;嚴防以權謀私,不按規則辦事,做好細節,按流程管理。規范庫存相關記錄,專人負責,掌握庫存數據變動情況。
2.3.2 強化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能力 可以在周末組織工作人員去聽講專家講座,成立學習小組,每周輪流講課,營造學習氣氛。加強與其他單位的交流與借鑒經驗,獎勵優秀人員,參加并通過各種有效的培訓和教育。加強崗位意識,提高工作責任心,不折不扣的履行崗位職責,自覺地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藥庫人員在采購、存儲、供應各環節中,必須保證藥品的質量、安全和穩定性。
1989年衛生部頒布的《醫院藥劑管理辦法》明確規定:“醫院制劑工作是醫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醫療質量、保證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的重要環節,衛生行政部門和醫院領導必須予以重視,切實加強領導。”在新醫改政策即將推行的情況下,充分認識醫院藥劑室管理無菌化、科學化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切實搞好醫院藥劑科的管理,對醫院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2.1 消毒工作不到位 部分醫務人員消毒觀念不強、消毒知識欠缺:消毒與滅菌概念不清,殺菌與抑菌界線模糊,細菌繁殖體和細菌芽孢區分不清 ,消毒時重濃度輕時間,忽視個別小件物品的消毒,不重視手的清潔與消毒,消毒劑失效或過期使用。
3.2.2 紀律不嚴,操作不規范,硬件措施不到位 一些員工不嚴格遵守勞動紀律,不服從領導安排,經常出現遲到、早退、溜崗、串崗、睡崗等不良行為。工作期間亂吃零食,不注意衛生,看與工作無關的書籍報刊,不穿工作服。缺乏相應的操作技能,漏貼商標,用力過猛,造成藥品破裂。消毒措施不足,制藥設備老化,相關機械缺乏:如粉碎機、切片機、煎藥機、壓片機、制丸機、多功能提取罐、減壓干燥箱、可傾式反應鍋、膠囊灌裝機、泡罩式包裝機[4]、散劑包裝機、V型混合機等,致使包裝不規范,制藥周期長,工作效率低,難以操作。
3.3.1 加強消毒管理的重視,培訓專業人才 要定期、規范開展制劑室消毒或滅菌效果自測工作,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身體健康檢查,發現患有傳染病及其他帶菌者及時調離。要將醫院藥制室的消毒管理工作作為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內容常抓不懈。加強領導的重視,常抓不懈,才能有效預防藥品污染,保證藥品安全,提高藥品質量。深入開展制劑人員消毒管理知識培訓,對各級管理、制劑人員、后勤人員進行消毒知識培訓,內容包括 《消毒管理辦法》、《消毒技術規范》、《感染管理辦法》和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消毒專業知識等,所有從事消毒的制劑人員都再經過培訓,持證上崗。
3.3.2 加強制劑室的行政管理,嚴格各項規章制度 精選合適的人員參加制劑室的工作。鼓勵各級技術人員嚴格遵循工作流程,從購進原料到成品發放到臨床,每個環節都必須制訂并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并有執行人、監督人簽字,明確職責,而且每個上崗人員都要做到應知應會,每個操作人員要準確地知道自己本崗位的工作標準。
3.3.3 完善硬件措施建設 針對不符合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要求的硬件設施部分,投入大量資金,引進國內先進的制藥設施或改建現有設施,力爭符合規范,滿足藥物制劑的需求。引進空氣凈化系統,從根本上解決制劑室的空氣消毒問題。購進先進的污水處理設施,擴大污水處理規模,滿足了制劑室污水處理的需求。配置感應式水龍頭、一次性紙巾盒、快速手消毒劑等。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總數占全球的20%;隨著人口的自然增長和社會的逐步老齡化,加上科技進步與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特別是占80%的農村人口,目前僅享有20%的醫療衛生和藥品資源,對藥品的需求不斷增長。同時,醫院藥品管理工作正處在一個轉型期,即從以藥品為中心和以保障供應為主要任務,逐步轉向以服務患者為中心,以促進臨床科學、合理用藥為目的,以藥品信息化為基礎,開展藥學技術服務和相關的藥品管理工作。醫院藥劑科也逐漸成為集醫療、科研、教學和管理于一體的重要職能部門。面對新的發展與變化,醫院要轉變藥品的管理職能、拓寬藥學服務的內容、轉變藥學人員的思想觀念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因此,藥劑科必須從信息化、科學化、規范化、人性化、效益化、制度化的角度加強自身建設,對全過程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圍繞“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通過在藥房、藥庫、藥制室的合理規范管理,在員工管理上大力開展知識管理、柔性管理,提高藥劑科的整體業務水平,促進醫療質量的提高,規范藥品管理與工作人員管理,以適應醫院發展的需要。
[1]邢花,欒曉松,王偉.醫院藥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中國藥業,1999,8(12):6-9.
[2]王滔.醫院藥劑科(藥房)規范化管理實用手冊[M].合肥:安徽音像出版社,2003:56-58.
[3]陸曉和,陳巧云,宋小駿.醫院藥劑科工作管理規范[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6-59.
[4]薛畫方,王少波,龍青.醫院藥劑科主任手冊[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8:49-73.
[5]沈小慶,盛炳義,王玨.醫院門診藥房的SWOT分析與對策[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1(10):600-619.
[6]董建成.我國醫院信息系統現狀及原因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4):2200-2206.
R954
C
1674-4721(2012)07(b)-0181-03
2012-03-29 本文編輯:林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