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少鳳 張琳琳
乳腺癌是乳腺導管上皮及末梢導管上皮發生女性常見、多發性的惡性腫瘤[1]。主要癥狀表現為:乳腺癌臨床無任何癥狀,多數在無意中或自我保健時發現,早期表現為乳腺無痛性腫塊,質硬,邊界不清乳腺腫塊、乳腺疼痛、乳頭溢液、乳頭改變、皮膚改變、腋窩淋巴結腫大。是一種嚴重影響婦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集105例乳腺癌超聲檢查資料。均為女性患者,年齡20~72歲。癥狀:34例主訴捫及乳房腫塊;7例伴乳頭或乳暈皮膚異常,61例健康體驗時發現;3例乳頭水樣分泌物。
1.2 方法 使用PHILIP HDI4000型彩色超聲儀,探頭頻率8~14MHz。患者仰臥位,暴露雙側乳房,以乳頭為中心分四個象限或1~12點放射多切面掃查乳腺[2]。用二維超聲檢查乳腺腫塊,記錄腫塊數目、大小、形態、位置、內部回聲、后方回聲、有無包膜及沙粒狀鈣化和側方聲影,再用CDFI觀察腫塊內部及周邊彩色血流表現并記錄[3]。二維圖像特點:乳腺癌好發部位為外上象限區,其次為乳暈區,乳腺癌低回聲腫塊周圍不規則回聲暈是診斷乳腺癌的重要依據,典型的乳腺癌聲像圖特征是:腫塊形態不規則,無包膜,邊緣呈蟹足樣浸潤,腫塊較小時,形態尚規則,邊緣粗糙回聲增強,側緣回聲減弱,內部回聲為點狀增強回聲可伴聲影(微小鈣化點),或簇樣鈣化灶。后方回聲可增強或聲衰減,同時可見其他轉移病灶以及腋下、鎖骨下轉移性淋巴結,乳房內導管擴張,呈分支狀,導管內有強回聲團狀突起。質地堅硬,后方衰減明顯。CDFI顯示腫瘤血管密度高,血供豐富,其表現為長短不一的粗點狀、短線狀、條狀、分枝狀、半環狀等,穿行于腫塊內部或邊緣。
病理結果92例乳腺癌,不典型增生13例。對乳腺癌的診斷符合率達87.6%(92/105)。
乳腺癌是乳腺導管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乳腺癌的早期和準確診斷是決定預后的關鍵因素[1]。利用超聲診斷乳腺腫瘤的應用已經很廣泛,在鑒別有無腫瘤、腫瘤的大小、物理特征已被臨床所公認。本文結果也證實腫瘤的顯示率為87.6%。
超聲通過對腫塊的形態、包膜、邊界、內部回聲,后方回聲及有無侵犯和轉移等指標的觀察分析,有助于做出正確的診斷,為篩選可疑病例進行進一步檢查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二維聲像圖仍應成為診斷乳腺良惡性腫瘤的重要依據。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和超聲檢查具有安全、廉價、可多次重復,可確定腺體內有無腫瘤及其大小,并可根據腫瘤的形態、邊界、包膜、內部回聲等腫瘤內部血流情況進行大致定性,且易于普及,可以作為乳腺癌的常規篩查方法。
顯著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其臨床價值早已得到肯定,為臨床提供了許多客觀可靠的診斷依據.不僅無損傷、無痛苦、無副作用,可重復檢查,而且圖像清晰,隨著脈沖多普勒超聲的應用,結合臨床表現對可疑病變進行定期檢查,其在乳腺癌的普查及準確進行臨床診斷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總之,超聲檢查在包括乳腺在內的淺表性器官疾病的診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其他儀器無法替代的優點,可作為臨床鑒別乳腺腫塊性質的首選方法。
[1] 姜玉新.乳腺超聲診斷的現狀及展望.中華超聲醫學雜志,2004,20(1):145-146.
[2] 白敏,陳惠莉,杜聯芳,等.乳腺癌57例超聲圖像分析.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4,20(12):894-895.
[3] 張縉熙,姜玉新.淺表器官及組織超聲診斷學.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