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彩蓮
中藥是中醫防治疾病的主要武器,是中醫學理、法、方、藥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類的健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湯劑是中藥最為常用的傳統劑型,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不斷進步,中藥配方顆粒做為一種新型的中藥飲片面向廣大患者。下面就將兩者的特點簡略對比如下。
傳統中藥的配方調劑一直都采用“手抓戥稱”的方式,配方強度很大,工作效率低,分劑量不均勻,但調配靈活,可滿足中醫方劑中劑量靈活多變的需要。免煎中藥飲片具有劑量準確的特點,以包為單位,便于調配,調配速度快,調配時間要遠比調配傳統中藥湯劑處方短。但是免煎中藥多采用批量生產[1],不同廠家生產的產品規格也不相同,大多為0.5 g 或 1 g 濃縮顆粒相當于原藥材 3 g,5 g,10 g,15 g,30 g,處方中用免煎中藥調配只能按該規格的倍數量使用,醫生在隨證用藥加減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傳統中藥湯劑中,一般湯劑組方藥量都比較大,煎煮前需提前浸泡,部分中藥還有先煎、后下、包煎、搗碎、沖服、烊化等特殊煎煮要求,煎煮過程中對煎煮容器、加水量、火候、煎煮時間等也都有一定的要求。湯劑的攜帶和儲存都很不方便,但中藥組方一般都是配伍使用取其合煎后的作用,如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等,合煎后可以增強其原有療效,或可消除其中某味藥物的毒性副作用。中藥飲片合煎產生協同作用,充分發揮了中醫方劑中藥物配伍的優點,中藥配伍合煎既非簡單的功效湊合,也不是隨意的各種藥物相加,而是有著嚴謹的配伍方法和科學道理的,既要防止盲目堆藥,還要防止照搬方劑而不知加減。但也有報道稱,通過實驗發現免煎中藥沖服和傳統中藥湯劑合煎的療效基本一致[2],目前關于兩者是否等效的問題備受爭議,還有待于繼續深入研究。
傳統中藥儲存保管時,若溫度和濕度控制不當,極易出現蟲蛀、走油、霉變、變色、風化等質量問題,而且儲存占地面積大,搬運不方便。免煎中藥采用鋁塑袋包裝,包裝密封性能好,防潮,防蟲,便于保管。
2001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暫行規定》,明確指出免煎中藥飲片從2001年12月1日起納入中藥飲片管理范疇,實行批準文號管理,9年過去了,免煎中藥仍未能脫離試點運行階段,一直未實行批準文號管理,也未有相應的國家法律法規出臺。只有明確了免煎中藥飲片的定位,才能使免煎中藥研究與推廣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由于免煎中藥生產環節多,工藝復雜,成本較高,一般比生產工藝簡單低成本的傳統中藥飲片的價格高出20%以上[3],造成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但消費者在關注價格的同時更關注療效本身,還有科學性、便捷性等,還有不少消費者認為免煎中藥并不能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特征,如君臣佐使等[4],這些都影響著免煎中藥飲片的推廣使用。
傳統中藥飲片和湯劑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而未被取代,這證明了它的科學性和獨特性。在湯劑和散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免煎中藥,彌補了一些中藥湯劑的不足[5],是中藥飲片的一種有益補充,是中藥走向現代化、規范化、標準化和國際化的一種有益嘗。免煎中藥的開發應用,是一場深刻的觀念變革和用藥方式的改革,免煎中藥適應于現代人臨床用藥的要求,適應正在變化的生活方式和生產特點,極大的豐富了中醫中藥寶庫,提高了國際上對中藥科學性的認識程度。我國免煎中藥飲片的研究與應用目前還處于探討摸索階段,免煎中藥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步解決上述問題彌補其不足之處,免煎中藥將能以更好的療效與方式來服務社會。
[1] 趙良義,邵艷新,董書梅,等.免煎配方顆粒的臨床應用.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8(1):68.
[2] 蔣雪嫣,王青華,劉玲.單味中藥配方顆粒與中藥飲片的對比.中草藥,2006,37(6):附 2-附 3.
[3] 黃建平,胡恩.對免煎中藥顆粒臨床應用存在問題的探討.海峽藥學,2008,20(10):207-208.
[4] 李晨光,由鳳鳴,賈波.用中醫傳統理論淺析免煎中藥飲片的改革.遼寧中醫雜志,2009,36(7):1180-1181.
[5] 舒潔倩,梁盈軍.中藥配方顆粒的優劣勢分析與前景展望.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14):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