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雁紅
骨轉移是癌癥晚期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不僅會導致患者難忍的疼痛、病理性骨折,嚴重時還會發生高鈣血癥和某些神經功能障礙。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采用伊班膦酸鈉治療癌癥患骨的骨轉移,并與帕米膦酸二鈉進行療效對比,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前來我院就診的癌癥骨轉移患者76例,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齡40~77歲,平均年齡63.5歲。骨轉移灶3~7個,平均(4.4±1.3)個。隨機分為伊班膦酸鈉組(觀察組)和帕米膦酸二鈉組(對照組)各38例。根據KPS評分法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中觀察組80分者10例,70分者17例,60分者5例,50分者3例,50分以下者3例;對照組80分者9例,70分者18例,60分者6例,50分者3例,50分以下者2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骨轉移灶個數、KPS評分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未同步進行化療、放療或同位素放射治療,并且肝腎等主要臟器功能正常。觀察組:靜脈滴注伊班膦酸鈉6 mg+生理鹽水500 ml,時間不低于2 h,每四周治療一次。對照組:靜脈滴注帕米膦酸二鈉30 mg+生理鹽水500 ml,時間不低于4 h,每四周治療一次。
1.3 療效評價標準
1.3.1 止痛效果 顯效:疼痛減輕超過2級,偶爾有劇痛時只需用止痛藥,無需用鎮痛藥;有效:疼痛減輕超過1級,可耐受,無需用藥;無效:疼痛未減輕,或進一步加重,或短暫減輕但治療過程會出現反復。
1.3.2 高鈣血癥療效 有效:血鈣指標下降低于0.3 mmol/L;顯效:血鈣指標介于0.3~2.7 mmol/L;無效:血鈣指標經治療無變化或升高。
1.3.3 生活質量 根據KPS評分標準進行生活質量評價,其中,顯效:分值提高大于20分;有效:分值提高10~20分;無效:分值無變化或降低。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3.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以t檢驗,當組間數據差異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1 止痛效果 觀察組38例中,顯效12例,有效19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1.58%;對照組38例中,顯效8例,有效18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68.42%。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血鈣水平 治療2個周期后,觀察組血鈣指標水平為(2.10±0.15)mmol/L;對照組血鈣指標水平為(2.64±0.16)mmol/L。觀察組血鈣指標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生活質量 觀察組38例中,顯效7例,有效11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47.37%;對照組38例中,顯效8例,有效9例,無效21例,總有效率44.74%。觀察組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不良反應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均未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少數患者出現發熱、肌肉酸痛,但均在可耐受的范圍內,不影響正常治療。
骨轉移所致骨痛的主要原因是骨骼機械變化損傷、化療引起骨膜的強烈刺激;腫瘤組織侵入軟組織及周圍神經。癌癥晚期患者骨轉移后,導致骨質破壞并將骨骼內的鈣質釋放至血流中;因用于增強骨吸收的因子升高,引起骨質吸引能力增強,促進了血鈣升高;癌癥患者往往合并甲亢[1]。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使得骨轉移患者伴有高鈣血癥。伊班膦酸鈉能夠強效抑制骨吸收,同時還能在體外誘導多種腫瘤細胞凋亡,消除增強骨吸收因子的活性,有效地防止骨轉移的發生[2]。在本文研究中,觀察組的止痛和降低血鈣水平的療效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伊班膦酸鈉治療骨轉移療效顯著。而觀察組與對照組的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和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伊班膦酸鈉用于治療骨轉移止痛效果顯著,有效降低血鈣指標水平,且不良反應小。
[1] 孫燕,石遠凱.臨床腫瘤內科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00.
[2] 王濤,宋三江,江澤飛,等.伊班膦酸治療惡性腫瘤高鈣血癥的臨床研究.中華腫瘤雜志,2004,26(1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