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經祥 李招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應用于老年患者的臨床研究
王經祥①李招①
目的: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應用于老年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采取腹腔鏡和開腹手術行膽囊切除的老年患者148例的臨床資料,分為觀察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對照組(開腹膽囊切除術),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對比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并發癥的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需行膽囊切除的老年患者而言,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具有手術時間短、術后愈合快、術中出血量少,且能明顯縮短住院時間等優點,可作該類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開腹膽囊切除術; 老年患者; 膽囊疾病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膽道外科常用的手術方法之一。1987年由法國的Philippe Mouret完成了首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因其具有創傷小、出血少、愈合時間短等優點,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需要切除膽囊的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被認為是治療膽囊良性疾病的首選方法和金標準[1]。為了進一步證實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療效及特點,也為了探討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應用于老年患者的優勢,筆者回顧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筆者所在醫院采取腹腔鏡和開腹手術進行治療的良性膽囊疾病的老年患者148例的臨床資料,并對比兩者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資料全部為本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行膽囊切除術的良性膽囊疾病患者,共計148例,其中74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設定為觀察組;74例行開腹膽囊切除術,設定為對照組。觀察組男46例,女28例,年齡58~70歲,平均(64.2±5.5)歲,病程1~12年,其中膽囊結石43例,膽囊息肉17例,急性膽囊炎5例,慢性膽囊炎9例。對照組男49例,女25例,年齡59~69歲,平均(65.4±5.4)歲,病程1~15年,其中膽囊結石44例,膽囊息肉19例,急性膽囊炎4例,慢性膽囊炎7例。兩組患者均無手術禁忌證,無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無心腦血管功能障礙。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以及疾病種類分布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對照組患者行開腹膽囊切除術,于右肋緣下斜切口入腹,順行或逆行切除膽囊;觀察組患者行“四孔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建立氣腹,經臍下入腹探查腹腔,觀察腹腔臟器及膽囊周圍的情況,特別是Calot三角的解剖關系。暴露Calot三角,切開膽囊蒂上腹膜,于膽囊動脈與膽總管之間部位開窗,提起膽囊蒂從下解剖或從后解剖,在膽囊管上夾3個鈦夾,在遠側鈦夾之間剪斷,膽囊動脈采用相同的方法處理。鉗夾已經離斷的膽囊管,拉向前腹壁,分離膽囊,如分離困難,可采用順逆相結合切除膽囊[2]。
1.3 術后處理及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抗感染治療,應用青霉素或頭孢菌素類抗生素1~3 d。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并對上述指標及術后并發癥進行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手術時間為30~110 min,平均(55.6±11.2) min,對照組為45~180 min,平均(78.2±11.6) min,觀察組明顯較對照組手術時間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為35~80 ml,平均(48.2±13.4) ml,對照組為50~110 ml,平均(72.6±12.8)ml,觀察組明顯較對照組出血量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為1~5 d,平均(4.0±1.1) d,對照組為5~12 d,平均(7.8±1.2) d,觀察組明顯較對照組住院時間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轉開腹膽囊切除術1例,無感染病例,無膽管及其他臟器損傷病例,無嚴重并發癥發生。對照組尿路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少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以一種特制導管插進腹膜腔,通過注入CO2建立氣腹,經腹部以三孔法或四孔法入腹探查并解剖膽囊三角區,離斷并夾閉膽囊管、膽囊動脈,繼而切除整個膽囊[3]。一般情況手術時間需要30~90 min,手術操作簡單,應用安全,與傳統的開腹膽囊切除術相比,具有手術切口小、手術見短、愈合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受到普外科醫生的青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可應用于需進行手術切除膽囊的良性膽囊疾病患者,如膽囊結石、膽囊息肉、急性膽囊炎(早期)以及慢性膽囊炎等;對于伴有糖尿病、心肺功能障礙等疾病穩定期的膽囊疾病患者也可應用;此外,對于老年患者而言,因其年老體弱,身體承受能力差,對傳統開腹手術往往具有禁忌證,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則成為他們最理想的選擇。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患者在各類慢性疾病中的比例均有升高,在膽囊疾病患者亦是如此。有研究顯示,膽囊結石伴急、慢性膽囊炎等膽囊良性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發病率可達30%以上[4]。老年患者因其各項生理功能均有所減退、免疫力降低、手術耐受能力差,往往難以承受長時間的手術,以及較長的切口愈合時間所帶來的痛苦和引發的各種并發癥,手術時間短、恢復快、術后并發癥少的手術方式更加適合老年患者。通過對148例采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和開腹膽囊切除術治療的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發現,觀察組(即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組)無論是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幾方面還是在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方面均優于對照組(開腹膽囊切除術組)。觀察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關于兩組并發癥方面的研究,盡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組發生例數少于對照組,本研究樣本量較小,如擴大樣本量做進一步研究,相信其在并發癥發面也會顯示出更加明顯的優勢。
綜上所述,在治療需行膽囊切除的良性膽囊疾病中,腹腔鏡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具有明顯優勢,如手術時間短、術后愈合快、術中出血量少,且能明顯縮短住院時間。只要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術中操作認真、熟練,能夠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5-8]。對于老年患者具備的自身特點而言,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更適宜應用,可作為需膽囊切除的老年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
[1] Schiano D,Visconte M.Analysis of pathogenetic mecha- nisms of common bile duct iatrogenic lesion dur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Minerva Chir ,2002 ,57(5) :663-667.
[2] 宋偉民.腹腔鏡膽囊切除術223例治療體會[J].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09,23(3):78.
[3] 郭貴軍,翟瑜,杜權,等.老年患者腹腔鏡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比較[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5,5(8):641.
[4] 梁中驍,羅建強,黃順榮,等.老年人腹腔鏡與剖腹膽囊切除術的療效比較[J].廣西醫學,2003,25(3):342.
[5] 劉鐵輝,張海山,李國昌,等.老年良性膽囊疾病腹腔鏡膽囊切除與開腹膽囊切除的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9):888.
[6] 李凱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開腹膽囊切除術的臨床比較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40-41.
[7] 唐永東.老年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11):152-153.
[8] 海笑.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與傳統膽囊切除術的臨床對比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6):144-145.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025
①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人民醫院 山東 鄄城 274600
王經祥
2012-04-24) (本文編輯: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