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楊英
我院是一所三甲綜合醫院,門診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的前沿陣地,是醫院面向社會的窗口。因每天輸液量較大,做好門診注射室護理工作對于提高醫院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故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精湛的技術、準確的判斷力、敏銳的觀察力,而且要有全面的知識和發現問題、處理分析問題的能力。在工作中積累了不少經驗,先做如下介紹。
1.1 一般資料 我院門診輸液量較大,注射室配備12名護士,每天輸液人次平均在200人次以上,護理人員大部分是因年齡偏大,從臨床一線調到注射室,她們臨床經驗豐富,急救能力強。平均年齡在49歲左右。
1.2 方法
1.2.1 嚴格查對制度,實行簽名負責制 ①分工明確,將護士分成輸液組、皮試組,配藥組、每組2~3人,在每個環節嚴格把關。②收到輸液治療單時,嚴格查對制度,如有字跡不清。看不清藥物名稱或劑量,漏寫藥物劑量或對藥物劑量有疑問的不能主觀判斷,應與門診醫生核對無誤后方給注射。[1]需做皮試時,認真詢問過敏史及其他病史,方可皮試,皮試后需兩人共同觀察結果,雙方簽字后方能輸液。③配藥護士要嚴格三查七對,按醫囑取出液體后,查瓶口有無松動、瓶體有無裂痕,有無混濁沉淀后,將輸液膠貼按醫囑抄好后貼到輸液瓶上,經兩人核對后無誤后,遵醫囑按操作程序加藥,加藥后簽字。④輸液護士輸液前,再次核對醫囑,患者姓名,藥名,有無過敏史及其他病史,方可輸液。輸液后再次核對,掛輸液卡,簽操作者姓名,滴數,并囑患者不要隨意調節滴數。如需要多瓶輸液時,告知患者輸幾瓶液體,并不要隨意調換座位。更換下一瓶液體時,嚴格三查七對,并在輸液卡上簽名。
1.2.2 注重與患者的溝通交流 門診輸液工作量大,易發生醫患糾紛,在門診輸液護理過程中,有時只注意護理技術的操作,而忽略了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往往無意間一句話、一個細微動作都容易產生誤解引發患者與護士間的沖突。另外,部分患者對護士的穿刺技術要求高,做不到“一針見血”也容易引發糾紛。自我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以來,要求每位護士外樹形象,內強素質,患者至上,苦練基本功,注重與患者的溝通交流,近兩年來,護士滿意度大幅提升,投訴率明顯下降。
1.2.3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規范輸液流程 輸液反應是輸液過程中常見的不良反應,這就要求護士采取嚴格消毒和無菌操作,各項操作前、后按照六步洗手法嚴格洗手,規范洗手是控制感染的重要環節[2]。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在配藥、穿刺、拔針等環節嚴格規范操作,靜脈穿刺不成功,未更換針頭,也可直接把針頭滯留的微粒引入靜脈引起輸液反應[3],所以一旦穿刺不成功應立即更換針頭。治療室每日用含氯消毒劑擦拭室內各種臺面及地面,空氣消毒劑每日消毒兩次,每月治療室細菌檢測一次,減少治療室及輸液間人員流動。大大降低了輸液反應的發生率。
1.2.4 注重健康宣教,張貼溫馨提示 注射室不僅是輸液場所,也是醫院健康宣教的窗口,張貼溫馨提示,如常見輸液反應的有關知識,青霉素過敏性休克的有關知識等,當患者遇到有關健康宣教及疾病預防等問題時,護士應耐心根據患者提出的有關問題進行解答,為患者消除或減輕生活中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通過幾年來的實踐,加強對護理差錯高發人群護理安全意識的教育和考核,強化查對制度,認真觀察每一位患者輸液前、中、后的病情變化,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爭取以最短的時間搶救患者。為患者的生命贏得寶貴時間,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提高了護理質量。
3.1 在當今社會,服務作為一種競爭手段所得到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各醫療機構都在強調優質護理服務[4]護士要具備崇高的醫療職業道德,在工作過程中要有愛心、同情心和強烈的責任心,同時還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技能,及時準確解答患者及家屬的相關疑問,提高患者的滿意率。
3.2 護士要嚴格遵守無菌原則在操作過程中按照門診輸液的要求仔細做好“三查七對”,在輸液任務繁重時,做到情緒穩定,忙而不亂,不能心存僥幸,要認真做好每一個環節、每一件事。
3.3 由于門診輸液患者多,護士觀察范圍有限,因此容易出現輸液速度快的現象[5]。護士要加強巡視,爭取巡視一趟兼顧幾項護理操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門診患者,護士不單是治療護理,而應細致觀察病情變化、輸液反應和輸液故障等。平時積極協同醫生做好各類搶救工作,不斷積累各種急救經驗,便于巡視過程中遇到緊急情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如:關掉輸液器、給予一定濃度的氧氣、合適的體位、抗過敏藥、強心藥等,為患者贏得寶貴的搶救時間。
3.4 護士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門診護士在護理工作過程中要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穩定的心理情緒,同時要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讓患者及家屬滿意。
[1] 李清華,耿榮,宋紅艷.兒科門急診輸液安全管理.中國護理管理,2009,9(9):11-12.
[2] 王玉娟,馬晶,郭玉,等.中心靜脈置管細菌培養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護理管理,2006,6 增刊:345-346.
[3] 吳惠平,羅偉香.護理技術操作并發癥及處理.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4,8:38.
[4] 江靜云,戴長娟,郭健.臨床護理人員對優質護理的認知探討.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7):983-985.
[5] 袁永清.李春燕.保障門診病人安全的護理對策,中國護理管理,2006,6 增刊: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