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標
睪丸扭轉是指睪丸的位置發生了旋轉。發生睪丸扭轉時,由于供應睪丸血液的精索也受牽拉發生扭結,引起急性血管不通暢,使睪丸得不到血液供應,所以若得不到及時復位,便會引起睪丸壞死等嚴重后果。臨床診斷過程中經常被診斷為急性睪丸附睪炎,往往使得治療延誤,最終導致睪丸組織缺血壞死最終切除,因此早期發現并進行治療是治療該疾病的關鍵[1]。我院于2009年到2011年收治50例睪丸扭轉患者,現將具體診斷治療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睪丸扭轉患者50例,其中左側扭轉32例,右側扭轉18例。年齡13~30歲,平均21.5歲,其中小于20歲者12例。患者從發病到醫院確診的時間在2 h~18 d,其中44例患者超過10個小時。21例患者在睡覺起床后突然發病,10例患者在進行運動時因過于激烈發病。22例患者出現了持續以及間歇性的疼痛,初始時疼痛部位在陰囊者12例,腹部出現疼痛者26例。患者伴有嚴重的惡心、嘔吐以及低熱等癥狀;其中3例患者出席那了排尿困難癥狀。體檢時發現34例患者出現睪丸腫大并有觸痛,12例患者睪丸變軟,5例患者出現睪丸橫位征,2例患者出現陰囊皮膚嚴重水腫,12例患者出現提睪反射明顯小時癥狀。
1.2 方法 患者初診在我院確診患者15例,12例被診斷為睪丸炎,在外院誤診患者23例,其中14例患者被診斷為睪丸炎,7例患者被診斷為闌尾炎,2例患者被診斷為腸痙攣。血常規檢查顯示6例患者白細胞數量均大于10×109/L。所有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進行檢查,其中27例患者睪丸血流不存在,12例患者睪丸血流減少,而健側血流正常信號正常。
本研究患者50例,3例患者在發病3 h進行就診,采用手法復位獲得成功,術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顯示患者睪丸血流正常。7例患者在發病3~8 h及時就診,采用手術復位并定性了手術固定,其中1例較為嚴重,呈紫色,在實施精索封閉以及熱敷處理后患者血流恢復正常。40例患者由于就診較晚或者誤診原因最后均進行了睪丸切除術,并對患者的側睪丸進行了固定手術。在手術過程中10例患者為左側順時針扭轉,9例為左側逆時針扭轉,12例為側順時針扭轉,8例為右側逆時針扭轉,其中扭轉小于180°的患者15例,180°~360°患者12 例,360°以上患者 13 例,以上患者在進行病理學檢查是發現患者的睪丸組織嚴重壞死。50例患者隨訪發現1例患者出現精子生成障礙。
研究顯示睪丸扭轉發生率約1/4 000,其中11~19歲年齡段發患者數最多,約占65%。睪丸扭轉包括兩種類型,一種為鞘膜外型一種為鞘膜內型。其中鞘膜外型主要發生于嬰幼兒,鞘膜內型主要多見于青少年以及成人。關于導致睪丸扭轉的原因,目前認為是因為睪丸缺少正常鞘膜的包裹,因此睪丸缺少引帶,進而使睪丸與壁層鞘膜之間的粘連下降,使得精索的活動范圍明顯增加[2]。患者在睡覺時由于迷走神經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很容易導致提睪肌收縮,因此極容易出現睪丸扭轉。目前臨床發現睪丸扭轉對發生于青少年中,主要發生在左側睪丸,主要與患者的左側精索較長有著密切關系[3]。本研究中左側睪丸扭轉患者32例占64%。睪丸扭轉的基本臨床癥狀為突發性陰囊疼痛,并伴有腹部或者腰部放射性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惡心嘔吐以及發熱等癥狀。睪丸扭轉目前常用的診斷方法為彩色多普勒超聲分析,該方法是一種能顯示睪丸血流情況的簡單方法,目前分析顯示其對睪丸扭轉診斷的準確性可達到97%以上,而且具有特異性和靈敏性較高等優勢,是目前臨床診斷睪丸扭轉常用的技術手段,目前臨床治療睪丸扭轉的主要原則是及時復位、切除壞死睪丸及對側預防性固定[4]。一般患者如果發病及時就診,一般6 h以內,且陰囊內部沒有滲液、皮膚沒有發生水腫者,可進行手法復位,并在外環部位注射一定濃度的利多卡因,然后根據睪丸扭轉多容易由外側向中線扭轉的臨床特點實施手法復位,如果患者出現右側扭轉,復位時應逆時針旋轉,使患者睪丸組織下降,疼痛逐漸消失,說明復位成功。本研究3例患者發病3 h及時就診,采用手法復位后成功,采用多普勒超聲分析顯示患者睪丸血流正常。睪丸壞死程度不僅與扭轉程度相關,而且與扭轉發生的時間有關,研究認為小于12 h的患者大約有4%的睪丸組織出現壞死,大于12 h的患者可能使壞死達到75%以上,因此要實施睪丸切除術。本研究40例患者由于就診時間較長或者在其他醫院發生誤診導致病情發展,最終實施了睪丸切除手術。關于睪丸扭轉后對患者生育能力的影響目前還沒有太多研究報道,部分專家認為扭轉容易使抗精子抗體產生,會影響對側睪丸的功能,導致精子數量下降,我們在對50例患者進行隨訪發現,對患者精液進行分析顯示近有2例出現精子形成能力下降患者。
綜上所述,睪丸扭轉患者應及時進行就診,可降低睪丸切除的風險。
[1]吳忠標,陳柏君,張大法.睪丸鐘擺畸形與睪丸扭轉22例報告.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9,26(10):709-711.
[2]田闖,單玉喜,陽東榮.睪丸扭轉19例診治分析.實用醫學雜志,2007,23(10):1545-1546.
[3]陳長青,陳方,齊雋,等.睪丸扭轉診治66例分析.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08,28(4):444-445.
[4]李清,徐濤,白文俊,等.青少年男性睪丸扭轉的臨床特點分析.中國臨床醫學,2008,15(6):856-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