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立 李文強 何榮
(1.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濟南250000;2.山東省泰安市中醫院,山東泰安271000)
膿毒癥是危重病患者最主要的死因之一,近年來對膿毒癥及其并發癥的認識和治療有了很大進展,但膿毒癥的病死率沒有明顯下降。中醫藥的應用對降低膿毒癥的死亡率做出了卓越貢獻,但各醫家對本病所屬證候的認識各有不同。本研究旨在通過分析總結膿毒癥的中醫證型分布及其動態演變規律,為建立統一、規范的膿毒癥辨證體系和治療法則提供臨床證據。
1.1 病例選擇診斷符合膿毒癥的西醫診斷標準,感染參數、炎癥反應參數、血流動力學參數、器官功能障礙參數、組織灌注參數均符合2001年華盛頓診斷標準的相關要求。納入標準:符合膿毒癥的西醫診斷標準。中醫證型均經主治醫師及以上職稱的中醫醫師參照《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急診科膿毒癥診療方案(2009)》進行辨證,該方案制定參照《膿毒癥的定義、診斷標準、中醫證候診斷要點及說明(草案)》[2]。虛實辨證參照《中醫急診學》提出的中醫急診辨證體系。中醫證型及虛實辨證于患者入院第1、3、5日分別進行記錄。排除標準:不符合膿毒癥診斷標準;病例信息記錄不完全,影響辨證者。
1.2 臨床資料80例均為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ICU及急診科收治膿毒癥患者,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齡23~90歲,平均年齡(64.55±17.94)歲,20~40歲8例,41~60歲16例,61~80歲42例,81~90歲14例。
1.3 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原發病灶分析80例膿毒癥患者,其原發病大致分為6類,肺部感染35例(43.75%),腸梗阻6例(7.50%),骨折8例(10.00%),惡性腫瘤23例(28.75%),腦血管病5例(6.25%),其他3例(3.75%)。引發膿毒癥所占比例最大,約為43.75%,其次為惡性腫瘤,約占28.75%。
2.2 不同原發灶所致膿毒癥證型比較見表1。對原發病灶占前2位的肺部感染和惡性腫瘤進行證型分析,可見肺部感染所致的膿毒癥患者,中醫證型以實證為主,而惡性腫瘤患者,其膿毒癥中醫證型以虛證為主。兩種不同原發病導致的膿毒癥虛實證型差異具有統計學差異(P<0.01),可以認為兩種不同原發病灶所導致膿毒血癥中醫證型不同。

表1 不同原發灶所致膿毒癥患者中醫證型統計n(%)
2.3 樣本總體虛實證型比較見表2。患者入組第1日,經辨證可知,虛證者和實證者分別占總人數的51.25%和37.50%,兩個證型占總人數比例為88.75%,說明膿毒癥初起實證、虛證均為主要證型。入組第3日虛實夾雜證較前明顯增多,所占比例最高,為45.00%。第5日各證型比例無明顯變化。第7日證型以虛證、虛實夾雜證為主,所占比例分別為40.00%、37.50%。將第3日、第5日、第7日各證型頻次與前1天分別進行比較,第3日實證證型減少,虛實夾雜證型增加(P<0.01);第5日各證型無明顯變化(P>0.05);第7日實證減少,虛證增加(P<0.01)。
2.4 樣本總體中醫病性比較見表3。入組第1日,80例膿毒癥患者中醫證型以毒熱內盛證為最多,為28.75%,其次為陽氣暴脫,為22.50%。入組第3日,中醫證型以脾胃氣虛,傳化無力證最多,為30.00%,且痰熱壅盛,腑氣不通證增加明顯,由6例增加至13例,所占比例約為16.25%。將第3日、第5日、第7日中醫病性頻次與前1日進行比較,第3日熱毒內盛證、陽氣暴脫證減少,脾胃氣虛證增加(P<0.01)。第5日與第3日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第7日與第5日比較,瘀毒損絡,氣化不利證增加明顯(P<0.01)。

表2 患者入組虛實證型分布

表3 中醫病性比較
3.1 年齡膿毒癥患者發病年齡從23~90歲不等,平均年齡64.55歲,本研究中以61~80歲年齡分布最多,而60歲以上患者占總人數的70%。隨著年齡增加,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下降,臟器功能受損,從而容易誘發感染等相關疾病。
3.2 原發病本研究中導致膿毒癥的原發病主要是肺部感染(43.75%)和惡性腫瘤(28.75%),兩者對患者病癥的虛實均有影響。肺部感染所致的膿毒癥患者,中醫證型以實證為主,而惡性腫瘤患者因為長期消耗,正氣本虛,所致膿毒癥中醫證型以虛證為主。
3.3 膿毒癥各期(1)發病初起易虛易實。研究發現,膿毒癥患者發病初期以實證、虛證為主,虛實夾雜證相對較少。膿毒癥患者早期正氣不虛,邪毒侵襲,正邪相搏,斗爭激烈,反應明顯,故臨床上出現一系列反應比較強烈的、有余的實熱證候。而部分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多因氣血虧虛、陰陽兩虛等病機轉變,使邪盛正衰,病勢加重,正氣無力鼓邪外出,從而表現出一系列虛弱、衰退和不足的虛弱證候。(2)中期以虛實夾雜為主。這一時期,患者以脾胃氣虛,傳化無力證居多,且痰熱壅盛,腑氣不通證明顯增加,兩證均與脾胃有密切聯系。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IRS)發病,肺臟首先受累,肺朝百脈,肺臟是SIRS影響五臟和通過影響肺的氣機宣發肅降而影響氣機升降的樞紐[3]。脾胃居中,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氣機升降之樞,中焦氣機逆亂,而致五臟皆亂。因此這一階段,膿毒癥氣機逆亂由初起時的肺臟而至中焦脾胃氣機逆亂。胃為多氣多血之臟,胃的氣機逆亂易造成耗氣動血,易出血凝血,呈現出虛實夾雜的證候。(3)后期以虛證、虛實夾雜證為主。這一時期,瘀毒損絡,氣化不利證明顯增加,陽氣暴脫證也呈上升之勢,提示這一時期病勢發展趨向下焦。瘀毒損絡,氣化不利證表現為水腫、少尿、苔白潤,舌胖大。從中醫角度來講,腎氣衰微,陽不化氣,水濕不行,而見水腫;腎與膀胱相表里,腎陽不足,膀胱氣化不利,故尿量減少;腎陽衰微,水濕內盛,可見舌質胖淡,苔白潤。故臨床上表現為以虛證、虛實夾雜證為主。
綜上所述,膿毒癥發病初起易虛易實,中期多虛實夾雜,后期以虛證和虛實夾雜證居多;同時膿毒癥病勢發展呈現從上焦→中焦→下焦的發展規律。
[1] Angus DC,Linde-Zwirble WT,Lidicker,et al.Epidemiology of sev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incidence,outcome,and associated of care[J].Crit Care Med,2001,29(3):1303-1310.
[2] 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危重病專家委員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膿毒癥的定義、診斷標準、中醫證候診斷要素及說明[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7,16(8):797-798.
[3] 孔立,盧笑暉,江濤.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根本病機是氣機逆亂[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05,12(2):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