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錫平 吳海榮 關云艷 王 倩
(南京中醫藥大學無錫附屬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1)
N-末端前體腦鈉肽(NT-proBNP)是一種由心室肌細胞分泌含32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類心臟激素,已被應用于心功能不全及心力衰竭的診斷及預后,早期NT-proBNP水平升高,可提示重癥患者預后不良[1]。參附注射液由《濟生續方》中“參附湯”通過劑型改革研制而成,是溫陽益氣、回陽救逆的經典方劑。本研究旨在評估參附注射液對膿毒癥休克患者血漿NT-proBNP水平及對臨床預后的影響。
1.1 病例選擇 入選病例為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入住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無錫醫院重癥加強治療病房(ICU)50例膿毒癥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45~90歲,平均(59.64±11.85)歲;肺部感染 22例,泌尿系感染 9例,膽囊炎 3例,膽管炎2例,腹腔感染1例,血源性感染6例,腸梗阻4例,多發傷2例,糖尿病伴感染1例。膿毒癥診斷根據2001年SCCM/ESICM/ACCP的相關標準[2]。排除標準:存在股動脈置管的禁忌癥、合并腫瘤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心力衰竭、肺栓塞、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接受腎臟替代治療、心律失常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吸毒、有骨髓或肺移植史、操作未得到患者或家屬同意,以及終末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各25例。兩組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按照臨床常規治療方案對各種原發病進行治療,包括積極抗感染、早期EDGT、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營養及臟器支持等。治療組在入院時即給予參附注射液(三九藥業集團生產)100 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中靜滴,每日1次,連續使用7 d。
1.3 檢測方法 經頸內或鎖骨下靜脈穿刺置入雙腔深靜脈導管(7F,Arrow,美國)并接溫度探頭后與PiCCO溫度傳感器(Pulsion醫療系統,德國)連接。自股動脈置入PiCCO導管(4F,PV2014L16,德國),導管連接到帶PiCCO模塊的監護儀。先通過熱稀釋法測定心排血量進行初始化校準,然后采用脈搏曲線分析技術持續監測心排血量等參數。在治療前及治療后第7日分別用肝素抗凝管抽取靜脈血3 mL,采用羅氏檢測儀cobash232 Cardiac System檢測血漿NT-proBNP水平,檢測范圍:60~3000 pg/mL,檢測方法嚴格完全按照羅氏診斷公司說明書進行。
1.4 觀察指標 記錄患者治療前后的CI、NT-proBNP水平,對血管活性藥物(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多巴酚丁胺、腎上腺素)應用時間及28 d死亡率進行統計。
1.5 統計學處理 應用stata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NT-proBNP、CI結果比較 見表1。結果示治療組治療后較治療前能明顯降低膿毒癥患者體內NT-proBNP水平、升高 CI水平(P<0.05),均優于對照組(P<0.05)。 前者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后者治療組與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二者無明顯變化。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RP及Fbg濃度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CRP及Fbg濃度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P>0.05。
組 別 NT-proBNP(pg/mL) CI(L/min·m2)治療組 治療前 1418.24±638.99 2.64±0.80(n=25) 治療后 1134.76±404.40*△ 3.12±0.68*△△對照組 治療前 1533.24±582.46 2.80±0.88(n=25) 治療后 1473.04±441.72▲ 3.03±0.76▲
2.2 兩組血管活性藥物應用時間、28 d死亡率比較 見表2。結果示治療組血管活性藥物應用時間較常規治療組明顯縮短(P<0.05)。治療組死亡率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血管活性藥物應用時間、住院病死率比較(±s)

表2 兩組血管活性藥物應用時間、住院病死率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 別 n 血管活性藥物應用時間(d) 28 d死亡率(%)治療組 25 2.56±0.95△ 6(24.00)對照組 25 3.08±0.97 13(52.00)
ICU中膿毒癥的發生率為11%~15%,該類疾病的整體死亡率超過30%。嚴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合并心肌功能障礙,其特征是可逆的心室擴張、收縮功能減退、對擴容治療及兒茶酚胺反應減退,明顯影響預后[3]。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NT-proBNP作為一種心臟激素,可獨立預測危重病患者心臟功能的指標[4],NT-proBNP升高越明顯,預后越差,可作為評估膿毒癥患者療效與預后的重要指標。
參附注射液是根據經典古方 “參附湯”提煉的中藥針劑產品,由紅參、黑附片提取物組成,有效成分主要為人參皂苷和去甲烏藥堿。人參甘苦微溫,歸肺、脾、胃、心、腎五經,功能大補元氣;附子味辛甘,性大熱、為補助元陽之主藥,有回陽救逆、逐寒燥濕、溫助腎陽之功。本研究通過PiCCO監測膿毒癥患者CI發現,在均接受常規治療同時,參附注射液能明顯提高CI,降低NT-proBNP水平,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時間明顯減少,降低28 d死亡率。筆者認為其機制可能通過抗脂質過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減輕內皮細胞損傷[5],改善心肌代謝,保護了心肌細胞;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輸出量[6],減少感染應激等因素對心肌抑制作用,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降低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時間,改善預后。
因此,筆者認為膿毒癥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早期聯合參附注射液可明顯改善心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價值。
[1]李召輝,肖軍,李金澤,等.血漿N末端B型鈉尿肽前體對重癥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11,23(3):179-182.
[2]Levy MM,Fink MP,Marshall JC,et al.2001 SCCM/ESICM/ACCP/ATS/SIS intern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J].Crit Care Med,2003,31(4):1250-1256.
[3]Charpentier J,Luyt CE,Fulla Y,et al.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a marker of myocardial dysfunction and prognosis during severe sepsis[J].Crit Care Med,2004,32(3):660-665.
[4]Hartemink KJ,Twisk JW,Groeneveld AB.High circulating N-terminal pro-B-typenatriuretic peptide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systolic cardiac dysfunction and nonresponsiveness to fluids in septic vs nonseptic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J Crit Care,2011,26(1):108.e1-8.
[5]黃躍躍,潘景業,林觀樣,等.休克血清及參附對內皮細胞蛋白C受體的影響[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11,20(2):168-172.
[6]呂國焰,卓道勤,閔磊,等.參附注射液對休克患者血流動力學和多巴胺劑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12,21(2):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