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連娣,馬 琦,吳冬英
(湖州中等衛生專業學校,浙江湖州 313100)
護士核心能力的定義目前全球尚無統一標準。世界護士會(ICN)將護士核心能力定義為:專科護士為提供安全及合乎倫理準則的護理服務所要求的特別知識、技巧、判斷力和個人特質[1]。我國大多數學者認為護士核心能力是指護理教育應著重培養的、護理專業人員必須具備的最主要能力[2]。我國中專護生在護理教育層次中占了一定比例,因此中專護理教育的教學質量對護生、社會及護理專業的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為此,筆者對117名中專護生進行護理核心能力現況調查,探討培養中專護生護理核心能力的途徑和教學方法,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08年本校普通全日制三年制中專護生117名,均為女生,年齡(18±1.56)歲;在臨床畢業實習已2月。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依據教育部辦公廳和衛生部辦公廳2003年12月聯合頒布的關于《三年制中專職業教育護理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指導方案》中提出中國護士的核心能力,結合國內外相關文獻[3-5]和現狀,自行設計中專護理學生核心能力問卷,通過5名護理專家及5名護生的非結構式訪談后編制,包括7個維度共33條目,7維度依次為職業生涯規劃能力(4條)、護理操作能力(7條)、評估與干預能力(4條)、評判性思維能力(5條)、人際交往能力(5條)、信息素養能力(3條)和法律倫理實踐能力(5條)。內容效度為0.80。采用李克特量表階梯評分方法分為1~5級,與我完全不相符為l分,根據相符程度分別為2~4分,與我完全相符為5分,總分33~165分,得分越高,表示護生核心能力越強,能力級別劃分:33~77分為低水平,78~121分為中等水平,122~165分為高水平。
1.2.2 調查方法 由學校主持本研究,各班主任負責發放和回收調查表。發放問卷117份,收回有效問卷117份,有效回收率100%。
117名護生核心能力得分75~115分,平均(95.09±18.21)分,處于中等水平。117名護生核心能力各維度得分見表1。

表1 117名護生核心能力各維度得分
3.1 117名中專護生的核心能力特點 調查顯示,護生核心能力總體水平處于中等,各維度能力中護理技能操作能力最佳,達高水平,評判性思維與人際交往能力最差,為低水平,職業生涯規劃能力、信息素養能力、評估與干預能力、法律倫理實踐能力為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該結果反映本校2008屆護生的動手能力較好,但思維模式和人際交往能力很不樂觀,這與護生由中學直接升入衛生專業學校、未接觸社會實踐有一定關系。
3.2 對策 現代護理教育模式應以實際工作中所需能力為向導,對課程體系進行重組,教學中注重能力目標的設定和多種先進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結合科學的能力測評手段,達到有效提高學生核心能力的目的[6]。
3.2.1 增設人文知識課程 護理核心能力不僅僅是指護士具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護理知識,還應有淵博的人文知識,有很好的涵養和禮儀及職業道德,因此課程體系中應設置有關人文知識、禮儀教育的課程及職業道德、行業行為規范等方面的課程。
3.2.2 改進教學方式以提高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 具備良好的評判性思維能力是確保護士在臨床實踐中做出合理、有效決策的基礎,而人際交往能力是21世紀人才必備條件之一。因此,遵循能力本位原則,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以個體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優化教學過程,創建具有護理核心能力培養功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如開展啟發式教學、情景教學和任務引領式教學,以激發護生求知欲、提高護生學習興趣,培養護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采用角色扮演法及小組討論,以提高護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廣泛應用多媒體建立網絡教學平臺,提高護生的合作能力。
3.2.3 注重實驗教學以提高護生護理操作和動手能力 實驗教學是促進護理人才全面掌握知識、培養核心能力的重要環節。學校實訓主要培養護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技能,建立模擬實驗室、模擬病房進行病房情景模擬實驗教學,利用實驗室設備進行實驗教學改革,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和利用模型、模擬人開展模擬情景訓練,從而提高護生的護理操作和動手能力。
3.2.4 增加臨床見習時間 臨床見習使護生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培養護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促使護生在遇到臨床問題時認真思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使抽象的理論更形象,利于護生接受新知識,感受理論來源于實踐,并更好地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從第一學期開始安排護生臨床見習,體會護士所承擔的不同角色,消除了理論脫離實踐的弊端,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在與患者、老師、同學的交流過程中提高了綜合能力。
3.2.5 建立發展性評價體系 采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強調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建立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理論+實踐操作+綜合能力的評價;建立多主體評價,鼓勵護生本人、同學及小組間的評價,體現師生互動,從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1]鞠永熙,孫峰.護理教育中護士核心能力培養路徑探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9,5(7):91.
[2]王俠,于蘭貞.護士核心能力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7):638-640.
[3]趙戎蓉,吳瑛.護理核心勝任力本位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247-249.
[4]Anonymous.Innov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a call toreform[J].Nursing Education Perspectives,2004,25(1):47.
[5]周海燕.核心能力教育理念對我國護理高職教育的啟示[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27(3):281-282.
[6]張鳴.護理專業能力的內涵、研究范式與發展途徑[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7):63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