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賢琴,郭海珍,江 萍
(杭州市腫瘤醫院,浙江杭州 310008)
放射治療(簡稱放療)為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方法[1]。放療后腮腺功能抑制、唾液分泌減少及口腔自潔作用消失,易引起口腔黏膜潰瘍[2],臨床表現為口腔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疼痛,嚴重者出現張口呼吸,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臨床常采用含漱減輕口腔黏膜損傷,但由于漱口液與口腔黏膜接觸時間短,不能有效減輕癥狀,部分患者因不舒適而不樂意接受。為有效減輕鼻咽癌患者放療后口腔黏膜損傷,提高患者舒適度,本院腫瘤科采用霧化吸入,并與含漱進行比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標準:符合鼻咽癌診斷與臨床分期標準[3],并有病理學診斷依據;首次根治性放療,總劑量≥66GY;體力狀況(KPS)[4]評分≥70分;Hb≥10g/L,WBC≥4×109/L,PL≥100×109/L;口腔黏膜無炎癥、無金屬義齒;能按醫囑用藥。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86例,按住院日期單雙號分2組。觀察組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齡36~65歲,平均年齡(45.5±12.6)歲;鼻咽癌臨床分期:Ⅰ期7例,Ⅱ期29例,Ⅲ期7例;治療方法:放療31例,放療聯合化療12例。對照組43例,男35例,女8例;年齡29~63歲,平均年齡(47.5±11.5)歲;鼻咽癌臨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29例,Ⅲ期8例;治療方法:放療35例,放療加化療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臨床分期、治療方案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鼻咽癌治療方法 兩組放療均采用直線加速器6MV-X線常規分割照射,腫瘤原發灶的放射野包括鼻咽、咽后間隙、咽側間隙、局部顱底、蝶竇、翼腭窩、后1/3鼻腔與部分上頜竇;照射總劑量66~78GY,2GY/次,5次/周,7~8周為1療程。放化療患者靜脈滴注紫杉醇175mg/m2、順鉑(DDP)75mg/m2,間隔21d后行第2療程,2療程后開始放療。
1.2.2 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放療開始1周后行鼻黏膜沖洗1次/d,30min/次,至放療結束。放療后第8天開始,觀察組采用等滲鹽水30ml+丁胺卡那霉素針0.2g+地塞米松針5mg+維生素B12針0.4mg+利多卡因針0.1g行超聲霧化吸入,2次/d,30min/次,持續整個放療時期;對照組取與觀察組相同溶液含漱漱口30min,2次/d,持續整個放療時期。
1.2.3 評價標準及方法 急性放射性黏膜損傷評價標準[5],Ⅰ級:口腔黏膜充血,可有輕度疼痛,無需止痛藥;Ⅱ級:口腔黏膜、咽喉黏膜片狀黏膜炎,或有炎性血性分泌物,或有中度疼痛需止痛藥;Ⅲ級:口腔咽喉黏膜融合的纖維性黏膜炎,可伴有重度疼痛需麻醉藥止痛;Ⅳ級:口腔黏膜潰瘍、出血、壞死。由主管醫生每天檢查患者口腔黏膜的變化并記錄,放療3周后觀察兩組患者口腔黏膜反應情況,評價損傷程度。
1.2.4 統計學方法 資料輸入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采用檢驗及秩和檢驗。
兩組放療后口腔黏膜損傷及修復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放療后口腔黏膜損傷及修復比較
放療時可使細胞內產生氧自由基,作用于DNA、酶、細胞質膜,造成細胞損傷。口腔、鼻咽黏膜放射性損傷是延誤鼻咽癌放療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照射總量至20GY時有咽干、下咽痛等輕度放射反應,隨著照射劑量的增加而加重,嚴重者需終止放療并給予補液、抗炎等治療[6]。漱口溶液中,丁胺卡那霉素和地塞米松能阻礙細菌蛋白質合成,從而阻止口腔內細菌的生長繁殖;維生素B12是一碳基團代謝中重要的輔酶,對受損的黏膜上皮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具有明顯且較快的修復、再生作用,可防止創口感染、惡化,加速新生組織生成,還可經受損部位吸收直接作用于游離的神經末梢痛覺感受器;利多卡因可以穩定細胞膜,阻止鉀離子外溢和鈣離子內流所引起的再灌注水腫及低氧,解除微血管痙攣,具有鎮靜、緩解疼痛、改善微循環、增加局部血液供應的作用,諸藥合用,進一步促進口腔黏膜上皮細胞修復和再生。漱口法給藥由于藥物在口內停留時間短,療效有一定局限性。超聲霧化吸入給藥,利用超聲波將藥液變成細微的氣霧,使藥液在口、鼻、咽黏膜分布均勻,吸收面積大,藥物作用時間長,且因藥液溫度接近體溫而易進入黏膜表皮細胞。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出現時間延遲、損傷程度輕、黏膜修復時間短,提示鼻咽癌放療患者采用超聲霧化吸入可減輕放療所致的口腔黏膜反應,對保證放療計劃順利進行具有積極作用。
[1]高黎,易俊林,黃曉東,等.鼻咽癌根治性放療10年經驗總結[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6,15(4):249-256.
[2]邵秋月,吳婉英,謝淑萍.TPN方案誘導化療聯合放射治療晚期鼻咽癌的不良反應觀察與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1,10(3):223-224.
[3]盧泰祥.我國鼻咽癌診治30年的變遷與進步[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09,3(9):1-4.
[4]賈文娟,田菲.扶正解毒法配合NP化療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急癥,2009,18(5):676-677.
[5]楊春輝,陳雍,方平,等.口腔黏膜損傷的臨床觀察[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2):41-42
[6]劉志娟,范紅燕,史月田,等.自配復方漱口液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10,25(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