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珍,陳鳳平,徐高陽,劉東林
(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福建福州 350025)
我國50年來高血壓病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按2010年人口的數量與結構推算,目前約有2億高血壓病患者,每10位成年人中有2人患高血壓病。高血壓病患者的相關知識總體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均較低,分別低于50%、40%和10%[1]。堅持長期正確服用降壓藥物是治療高血壓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患者對高血壓病及降壓藥物的相關知識缺乏,治療依從性差,從而影響疾病的治療。護理程序是護士以增進或恢復患者健康為目標所進行的一系列護理活動[2]。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本院心內科應用護理程序對269例高血壓病患者進行服藥指導,現將實施方法及效果觀察報告如下。
1.1 對象 納入條件:符合WHO高血壓病診斷標準[1],剔除既往有精神病史、不能與醫護人正常交流的患者。符合納入標準患者269例,其中男142例、女127例;年齡40~80歲,平均(62.65±9.69)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68例,高中102例,小學及初中92例,文盲7例;Ⅰ級高血壓67例,Ⅱ級高血壓133例,Ⅲ級高血壓69例;均為再次住院;高血壓病史3月~31年。
1.2 服藥指導
1.2.1 護理評估 患者入院1周內,責任護士與患者及家屬溝通交流,評估患者病史、藥物相關知識掌握情況、服藥情況、教育背景及閱讀能力和學習意愿。269例患者藥物知識掌握情況見表1;間斷服藥89例,僅在血壓升高時服藥67例,其余患者能按醫囑要求服藥;29例因病程長出現嚴重心腦并發癥,對治療失去信心;7例患者不識字,2例視力差無閱讀能力,1例患者明確表示不愿學習,其余患者及家屬均表示渴望學習疾病及藥物相關知識。
1.2.2 護理問題
1.2.2.1 患者相關知識缺乏 與患者文化程度較低有關。
1.2.2.2 遵守治療方案無效 與患者治療依從性有關。
1.2.2.3 潛在并發癥 高血壓危象、動脈粥樣硬化、腦血管意外,與患者疾病嚴重程度及治療依從性有關。
1.2.3 護理計劃 制定并實施護理計劃,對患者進行服藥指導和教育。
1.2.3.1 設定護理目標 患者在出院前了解自己所服用藥物的名稱、劑量、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項;能遵醫囑服藥;出院后能繼續按時服藥,定期復診。
1.2.3.2 教育內容 強調長期按時服藥的重要性;指導患者掌握所用藥物的劑型、劑量、副作用,告知服藥注意事項。緩釋片為長效制劑,一般每日1次,在早上7時左右血壓的生理高峰值前服用,個體病例也可在下午4~6時血壓另一生理高峰值前服用,短效制劑按小時準確服用,不能以三餐為準大致劃分時間;告知患者血壓滿意控制后,遵醫囑逐漸減量至維持劑量,不能突然停藥或自行減藥,以免發生停藥綜合征致血壓反跳、心悸、煩躁、多汗、心動過速等;漏服及血壓高時再服用,也會使血壓波動,加重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引起并發癥;服藥期間注意血壓監測,為調整藥物用量提供依據。
1.2.4 計劃實施 醫護共同參與,采取個別咨詢、集體講解、發放宣傳材料相結合的方法。患者入院日,醫護人員向患者指導用藥,強調注意事項,對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同時發給書面資料,鼓勵患者自學,對文化程度低及文盲患者,反復講解,要求患者掌握重點,對入院前未遵守治療方案的患者,講明危害性;患者住院期間,護士在發藥時加強針對性指導,定時巡視病房,注意血壓監測及病情變化,調整藥物或劑量時及時向患者講述原因,使患者積極配合;出院前1d,將出院后需繼續服用的藥物名稱、服藥劑量、服藥時間及簡明注意事項等寫在出院指導卡上,由責任護士講解后交給患者及家屬。
1.2.5 評價 對照護理目標進行評價。患者藥物知識知曉及相關健康行為評價內容見表1、表2,采用自身對照法,在入院時及出院時對患者藥物知識知曉進行綜合評價,能復述指導內容80%以上為知曉并計算知曉率,以回答“是”、“否”統計患者健康服藥行為正確率。
2.1 服藥指導前后269例患者藥物知識知曉率比較 見表1。

表1 服藥指導前后269例患者藥物知識知曉率比較(例,%)
2.2 服藥指導前后269例患者健康行為比較 見表2。

表2 服藥指導前后269例患者健康行為比較(例,%)
3.1 按護理程序對高血壓病患者進行服藥指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高血壓病如何有效控制血壓已成為醫學界關注的焦點之一,隨著現代藥理學的發展及高血壓病防治的深入研究,護士在藥物指導方面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病的重要手段[3-5]。護理程序是整體護理工作中重要的工作程序,通過評估患者,提出護理問題,制定護理計劃,并按計劃實現目標獲得效果的過程[6]。本文資料顯示,應用護理程序對高血壓病患者實施服藥指導,教育目標明確,教育內容及措施針對性強,使患者藥物相關知識知曉率提高,與指導前比較有統計學意義,提示護理程序用于高血壓病患者服藥指導切實可行,從而達到高血壓病二級預防及治療的目的,有利于健康行為的建立。
3.2 多種形式指導可提高教育效果 高血壓病患者服藥依從性是保證高血壓控制率和治療率的重要標識之一。服藥依從性取決于兩個方面,即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狀況[7]。高血壓病患者缺乏所患疾病知識是影響其服藥依從性的重要因素[8]。本文資料顯示,通過護理評估患者服藥相關知識缺乏,經采用一對一個別指導、發放宣教材料書面指導、醫護合作給患者集體講解指導等方式,提高了患者對服藥重要性的認識,提高了服藥依從性,指導前后健康行為比較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多種指導形式可以提高教育效果。
[1]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第三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0.
[2]崔焱.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70.
[3]張紅梅.高血壓社區干預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5):73-74.
[4]周放.老年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3):42-43.
[5]戴美琴.短信教育在中青年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0,9(3):269-270.
[6]賽小珍,柳曉靜,劉勤樸.護理程序在骨科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教育,2002,18(1):61-62.
[7]朱璇,韓粉仙.高血壓病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健康教育,2006,22(9):672-674.
[8]郜玉珍,程金蓮,楊志明,等.對高血壓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0):77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