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平
護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是發生醫療護理糾紛的重要隱患。護理工作注意護理安全,在護理實施全過程中,使患者避免發生法律和法定規章制度以外的心理、軀體或者是功能方面的損傷,甚至死亡[1]。但是護理風險始終伴隨著護理操作、處置和配合等各個過程中,一旦出現問題,將給患者及其家屬帶來傷害,同時也給醫護人員和醫院帶來損失。為了降低或減少內科護理的風險,保證患者安全[2]。筆者擬對內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管理對策。現將結果匯總如下。
1.1 一般資料 筆者選擇2010年4月-2012年4月期間,筆者所在醫院內科收治的986例內科疾患患者,并篩選2010年4月-2011年4月期間的內科患者486例設為對照組,其中男326例,女160例,平均年齡(67.58±11.24)歲,平均病程(12.35±8.4)年;再篩選2011年5月-2012年4月期間收治的內科患者500例患者設定為實驗組,其中男335例,女 165例,平均年齡(66.12±10.89)歲,平均病程(11.95±8.7)年。兩組年齡、性別和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患者住院期間,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輸液護理、定時巡查、壓瘡預防宣傳等基礎措施。實驗組給予整體護理干預,并對陪護人員進行相關護理知識的宣講。護理人員應注意地面的整潔干燥,室內整齊擺放物品,走廊、病房和廁所等濕滑處放置防滑墊或警示牌,以及設置安全扶手。多關注患者的動向,及時給予必要的幫助。性情狂躁的患者應該防護,避免受傷,并向親屬強調防護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能隨意取下防護欄,應注意患者翻身和下床的幫扶。出現感覺障礙的患者,飲食、清潔和保溫等注意溫度的適宜。每天查房的時候,應強調陪護人員的重要性,在離開患者時,應告知醫護人員,讓醫護人員接替看護,對于患者應注意隨身攜帶識別卡和安全卡,卡片詳細記錄患者個人信息,親屬聯系方法,便于患者的尋找[3]。嫻熟使用開口器,避免牙齒脫落,如果發生脫落,應及時取出,患者吞咽要慢,進食時姿勢要適當。在鼻飼時如果發生誤吸,造成呼吸困難,應立即停止,抽出胃內容物,并取出吸入物,防止反流,避免嚴重后果發生。注意定時患者自身的清潔和翻身護理,為避免褥瘡的發生,注意對骨突出部位的適當按摩。平時注意關注和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避免言語和環境對患者的刺激,使患者保持平和心態。如果情緒波動大,甚至無法自我控制時,應采用物理手段制動或者使用藥物進行處理,避免再次傷害[4]。根據患者住院期間的個人病歷記錄,統計患者住院期間出現意外事故的發生率,并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均進行連續6個月的隨訪,其中86例隨訪失敗,124例死亡,776例完成隨訪。所有患者均接受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對照組患者以及親屬對住院期間內科護理,防止意外事故采取的措施的滿意度顯示:滿意85例,占11.49%,一般滿意235例,占48.25%,不滿意166例,占34.16%,總滿意率65.84%。實驗組及親屬滿意度:滿意172例,占34.4%,一般滿意235例,占47.0%,不滿意93例,占18.6%,總滿意率81.4%,兩組總滿意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住院期間意外事故發生率分析:實驗組住院期間意外事故42例,明顯低于對照組158例,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發生意外而死亡和隨訪失敗158例,實驗組52例,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親屬對患者照顧情況不如實驗組的合理和恰當。實驗組患者及其親屬對內科護理工作大多感覺滿意,出院后大多數都能夠遵照醫囑進行護理,更為有效的防止常見意外事件。
通過臨床分析,筆者認為內科護理的安全隱患主要表現在:內科護理面對患者年齡大多較大,體質多弱,病程均較長,心血管病變快等特點,比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腎病綜合癥、高血壓等,住院時間長,治療時間長,患者情緒波動大,易煩躁,易動怒[3]。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護理技巧,避免醫療糾紛。護士業務知識不扎實,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自我學習不重視,業務培訓不到位,協作能力低,操作不規范,責任心不強,法律意識淡化,執行操作規程不認真,護理記錄不規范,內科管理制度不健全,職業教育薄弱,監督不得力,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不夠或未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針對前述的安全隱患,筆者提出以下防范措施:內科護理人員應具備“四心”,即愛心、耐心、細心和關心,要敬老愛老,多為老年患者送溫暖[4-6]。在護理過程中,動作輕柔,操作準確細致,講解耐心細致,口服藥物要分好給患者,定時發放到患者手中,并監督患者服用,必要時主動送服,對自理能力差的患者應重點護理,給予生活照顧,多巡視,多觀察,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發現意外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重視專業技能培養,注意自身知識更新,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術,不斷拓展知識面,完善專業技能,加強護理人員責任心,多于醫生溝通,做好協助工作,規范護理文件的書寫,嚴格查對制度,落實各項制度的執行,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和強化法制觀念,盡職盡責的完成日常護理工作[5]。加強安全管理意識制定安全管理和質量標準,強化職業道德學習,加強“三基”訓練,注重護理監督管理。多與患者溝通,消除安全隱患,心平氣和的解釋說明,熱情的安慰體諒患者,提高患者與親屬對護理工作的信任和理解。努力為內科患者提供高質、安全的護理服務[4]。
[1]莫甫麗.綜合內科病房護理風險相關因素分析和管理對策[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2,10(2):84-85.
[2]董艷.神經內科護理中潛在的不穩定因素與安全對策[J].吉林醫學,2011,32(21):4477-4478.
[3]韓高鳳.心血管內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防范[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4):260-261.
[4]柯麗華.呼吸內科護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內蒙古中醫藥,2009,28(22):30.
[5]張靜.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1):321-322.
[6]趙曉艷,王平,邢英欣.神經內科病人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對策[J].中國傷殘醫學,2010,18(5):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