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繼文 王榮貴
荊州市婦幼保健院堅持以“改善婦女兒童衛生保健服務、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為己任,始終把握住婦幼衛生工作方針,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和《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工作要求,切實落實婦幼衛生公共職能,結合本地實際,解放思想,創造性地開展婦幼保健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本院各項工作全面進步,是全市八個縣市區婦幼保健院的業務技術指導中心,專科特色業務產科、兒科病員量居本市各大醫院之首,全市婦幼保健工作管理、指導與培訓成效步入全省先進行列[1]。
1.1 認真組織實施重大公共衛生項目 湖北省重大公共衛生專項婦幼衛生項目于2009年起開始實施,主要包括農村婦女“兩癌”檢查、農村婦女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和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3個項目。本院協助市衛生局及時成立市婦幼衛生項目辦公室,成立領導小組、專家技術組和督導檢查組,切實做好項目的監督管理和督導檢查工作,重點對項目的啟動、流程設計、質量控制以及信息上報等工作開展了全程督導,有效提高項目質量。2011年,農村孕婦住院分娩補助及時,資金使用規范,項目縣完成宮頸癌普查25 475人,完成任務的101.9%,農村婦女葉酸補服38 136人,完成任務的102.2%,有力地推進了醫改工作進度。
1.2 扎實推進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 本院作為荊州市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嚴格履行中心職能,著力完善新篩網絡建設、強化實驗室內部管理、嚴格新篩采血標本質量控制、扎實開展新篩標本流程化管理和陽性患者跟蹤管理。2011年,全市新生兒疾病篩查覆蓋率達到100%,篩查率達84.3%,共篩查標本46 358份,同比增長12.5%,初篩陽性391例,確診甲低35例,均進行了規范管理,本院新篩篩查率達到98.7%,《實行健康教育網絡管理模式對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率的作用研究》科研課題通過省級科研成果鑒定,為國內領先水平,同時獲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
1.3 不斷提升婦幼信息管理水平 堅持全市報表例會制、考核評分通報制,規范婦幼信息管理,及時上報13類信息報表,按時落實質控,適時開展漏報調查,通過培訓、檢查、考核、通報、督導,全市信息統計質量不斷提高。
2.1 對各縣市區婦幼保健院工作質量實行百分制考核 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荊州市婦幼保健工作考核標準》,強化督導檢查力度,配備專車、設有專班,常年深入基層,進行愛嬰醫院創建與管理、HIV母嬰阻斷、兩系管理、出生證管理、婦女健康行動、基層產科綠色通道建設、“降消”項目管理等13個方面的工作督導檢查,保證了婦幼公共衛生工作的有效落實。
2.2 強化基層婦幼保健機構內涵建設 通過全面、系統、指導性的工作檢查,結合保健院等級評審、省市級保健重點專科創建評審工作,有力地推動基層婦幼保健機構規范化建設,各縣市區婦幼保健機構以創促建,建立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規范了各個環節質量管理,改善了服務條件,更新了儀器設備,加強了服務隊伍建設,真正起到了等級評審促規范、規范管理升質量的成效,目前全市已有7家縣市區保健院通過二級優秀婦幼保健院等級評審,10個保健二級專科通過市級保健重點專科評審。
3.1 以會代訓 常年協助市衛生局召開全市婦幼衛生工作會、婦幼衛生信息培訓會、新生兒疾病篩查工作例會、基層衛生和婦幼保健工作會、婦幼保健工作年會、婦幼衛生信息管理工作會等,為全市婦幼保健機構的互動發展搭建了平臺。
3.2 定期舉辦專業培訓班 在主動為基層提供專業進修、技術服務、專家蹲點、工作質控四大服務項目同時,每年舉辦各專業培訓班近十類,培訓學員逾千人。如“產科知識培訓班”、“小兒先天性心臟病超聲心動圖診斷及治療培訓班”、“新生兒疾病篩查培訓班”、“鄉級助產人員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培訓班”、“鄉鎮衛生院兒童保健室規范化建設培訓班”、“婦幼衛生信息工作培訓班”、“托幼機構保健老師常見傳染病知識培訓班”等。在舉辦培訓班的過程中,一方面注重培訓質量與基層醫務人員參學率,與省、市級繼教項目相結合,特邀省內知名專家授課。培訓學員覆蓋全市8個縣市區基層婦幼保健專業人員、托幼機構保健老師、保育員、各級醫療機構與鄉鎮衛生院婦產科主任、市級綜合醫院保健科主任等,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注重理論培訓與實踐能力相結合,2011年,由本院組織實施的科研課題《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能培訓臨床實踐的制度化管理模式探討》獲中國婦幼保健成就獎。
圍繞婦女兒童兩個規劃綱要規定的目標,強化婦幼衛生管理,為進一步提高產科質量和新生兒醫療保健水平,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按《國家新生兒死亡評審規范(試行)》和《湖北省孕產婦死亡評審制度》的要求,定期組織、召開全市孕產婦死亡評審、新生兒死亡評審會議,及時找出影響我市孕產婦死亡、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干預措施這[2]。對降低孕產婦死亡、新生兒死亡起到了很好的技術指導作用,近年來我市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趨勢。2011年,本院代表市政府順利通過了省政府兩個規劃綱要終期評估檢查及現場考核,全市孕產婦死亡率為7.39/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06‰,防控指標位居全省先進前列。
積極開展公眾就醫知識宣傳教育,以農村、城區和院內為基礎,形成較完整的健康教育網絡,健康教育融入門診、住院、社區、社會性宣傳的各個環節。院內健康教育實行患者入院問卷制,了解患者需求,針對性開展健康宣教,堅持開辦孕婦大課堂、門診小課堂、爸爸課堂、兒童營養俱樂部、幸福媽媽俱樂部等,注重通俗性、互動性、參與性[3]。院外深入單位、學校、居委會、幼兒園、鄉鎮開辦各類健康學校,以專家講課、義診咨詢、播放科普光碟、發放健教資料等形式普及健康知識。近兩年,本院開展義診咨詢活動達95次,接受咨詢人員數萬人,發放各類宣傳資料5萬余份,開展院內外健康課堂315次,開辦《健康寶貝熱線·課堂》欄目24期,《婦幼安康》宣傳片在周邊鄉鎮電視臺常年滾動播放。扎實的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6.1 定期舉辦青少年心理陽光工程暑期心理激勵夏令營活動,開辦兒童營俱樂部,連續舉辦9屆全市“健康兒童”評選活動,為兒童健康成長搭建平臺。
6.2 面向社會實施醫療價格承諾服務,向低收入群體實行優惠卡減免服務近30種,每年組織下鄉及社區巡回義診,為特困戶提供純成本醫療,每年為農村婦女及城區下崗女職工進行免費婦檢。
6.3 支援惠民工程和新農村建設,向基層衛生室捐贈價值為40萬元醫用設備。
6.4 積極為民辦實事,與市總工會合作舉辦“免費月嫂培訓班”,與婦聯合作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幫扶活動”,與殘聯合作實施“白內障復明扶貧工程”,與團市委合作拓展“心理陽光工程”等,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影響。
總之,本院緊緊把握婦幼衛生工作方針,貫徹落實“一法兩綱”,切實履行婦幼公共衛生管理、指導與培訓職能,努力加強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努力提升基層婦幼保健機構核心競爭力,努力為提高婦女兒童的健康水平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高建慧.建立地市級婦幼保健院危重孕產婦救治院級質量管理體系的成效[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6):2405-2046.
[2]劉巍.吉林省婦幼衛生信息人力資源建設情況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7):2568-2570.
[3]陳婉珍.預防出生缺陷知識及技術推廣項目的績效評估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6(28):38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