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莉延 張寶丹 王偉
預防接種是預防和控制相應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及手段,隨著我國擴大免疫規劃的實施,兒童接種疫苗種類和針次的增加,導致的疫苗不良反應和偶合癥也明顯增多,人們對預防接種不良反應越來越關注,給免疫規劃工作帶來了相應的困難[1-2]。通過近年來對預防接種不良反應案例的調查處理,現將常見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歸納總結如下。
引起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的原因十分復雜,有些可能是由單一因素引起的,有些是幾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疫苗等生物制品本質的因素
1.1.1 制造疫苗所用毒株的特性 毒株的特性明顯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和接種后反應發生的概率,因為不同毒株有其固有的生物學特性,有些疫苗是由含內毒素的革蘭陽性桿菌制成,以致注射后毒性反應較重,可引起機體發熱,血管收縮功能紊亂,血小板減少等。
1.1.2 活疫苗殘余毒力 活疫苗是由自然界分離獲得的弱毒株或在實驗室特定的條件下獲得的減毒株制成,這些毒株仍保持一定的殘余毒力,接種后可出現輕度自然感染的臨床反應。
1.1.3 疫苗提純度 疫苗的生產工藝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和完善,提純度、均勻度也逐漸提高,大大降低了接種反應發生幾率,但由于疫苗生產過程中,需要添加一些必不可少的物質,如細胞生長因子C、雞胚細胞、硫柳汞、氫氧化鋁佐劑、疫苗穩定劑(明膠等),這些物質即使含有極微量的殘余,反復注射進入機體后,也可發生不良反應如過敏性皮疹、過敏性休克等變態反應。
1.2 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
1.2.1 接種對象不當 如成人或較大年齡的兒童一般不主張注射兒童用的吸附白喉疫苗,否則可發生較重反應;年老體弱或重度衰弱的人,如接種疫苗,易發生暈厥,或因接種反應引起其他原有疾病發生。
1.2.2 禁忌證掌握不嚴 對于正常機體接種疫苗后可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但是,由于某些機體存在某方面缺陷或處于異常狀態,接種疫苗后,可能對機體造成某些損害,甚至引起嚴重的異常反應,為避免這些不良反應的發生,每種疫苗都有本身具體的接種禁忌證,如有癲癇及腦病的人注射百日咳疫苗容易發生神經系統并發癥;有血小板減少癥病史的人接種減毒活疫苗能激發該病的復發。
1.2.3 接種劑量和劑次的因素 要獲得足夠的免疫力,必須要有足夠的抗原刺激量,但隨著抗原量的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隨之增大。各種疫苗由于接種劑量的錯誤引起嚴重反應和異常反應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有些制品的免疫接種與注射次數有密切關系。如注射百日咳、白喉、破傷風制劑的局部紅腫與發熱反應的程度隨著接種次數而增加。
1.2.4 疫苗接種過程中操作不規范 如使用已破損或裂縫安瓶的疫苗,或開啟后暴露時間過長,可能被細菌污染;疫苗在使用時未搖勻,疫苗濃度不均,可引起局部反應或出現無菌性膿腫。注射技術不當,可造成創傷性麻痹、卡介苗淋巴結炎。
1.3 個體方面因素
1.3.1 健康狀況 預防接種后發生不良反應與機體健康狀況有較為重要的關系,在健康狀況較差的情況下,如營養不良、經常低熱、慢性疾病的恢復期進行接種,容易引起反應加重,如體弱的兒童接種卡介苗,容易引起局部淋巴結腫大或潰破;為消化功能差的兒童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可發生胃腸反應或出現疫苗相關病例。
1.3.2 特殊體質 過敏體質的人,當受到同一抗原的多次刺激后,易發生過敏反應或變態反應;免疫功能不全的人,在接種活疫苗后常引起輕度的全身性感染,接種麻疹疫苗后出現發熱及散在皮疹;胃腸道先天性畸形兒童口服脊灰疫苗后,易出現麻痹型脊髓灰質炎。
1.4 其他因素 預防接種時間會不會影響反應的發生,現在還沒有科學定論,但普遍認為在天氣炎熱時接種疫苗可加重不良反應;接種后進行劇烈活動也會加重反應;空腹或接種現在空氣渾濁都可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
四平市自2009年開展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監測以來,為了盡量減少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反應,針對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
2.1 疫苗的管理
2.1.1 把好疫苗質量關 嚴格按照《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要求,選取純化度高、生產工藝先進的疫苗;同時嚴把二類疫苗進貨渠道,從有資質正規的經銷單位購進疫苗。疫苗運輸過程中全程監測疫苗儲存溫度變化。接收疫苗時向生產單位或銷售單位索取每批疫苗的批簽合格證,查驗疫苗運輸途中溫度記錄。
2.1.2 盡可能選用滅活疫苗和聯合疫苗 在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可選擇的情況下,盡量選擇使用滅活疫苗;同一種疫苗因反復多次的注射,可導致變態的增加,為減少接種次數,可選用聯合疫苗,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2.1.3 接種現場的疫苗管理 接種現場都備有冷藏包,接種時將疫苗放入冷藏包使用,以減少開啟儲存冰箱的次數;使用疫苗前要檢查疫苗外觀是否正常,如有異常一律不能使用;不能凍結的疫苗發生凍結后要廢棄;安瓶開啟后,未使用完的疫苗蓋上無菌棉簽冷藏,活疫苗超過30 min,滅活疫苗超過1 h應廢棄。
2.2 接種的管理
2.2.1 建立規范的接種程序 流暢的接種程序是保證安全、有效的接種前提,接種人員技術要精益求精,熟練掌握各種疫苗程序、禁忌證、使用方法,態度要和藹、動作輕柔可減少受種者的緊張和膽怯的情緒。
2.2.2 建全接種登記和問診制度 接種門診要對每位受種者建立預防接種證、接種卡,準確記錄接種疫苗品種、時間、批號及下次接種疫苗的時間等。接種前要詳細詢問受種者的健康狀況,過敏史,要嚴格按照免疫程序確定受種者應接種疫苗的種類和時間。
2.2.3 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正確掌握疫苗的接種途徑和接種劑量,機體要產生足夠的免疫力,必須接種足夠劑量的疫苗;絕大多數疫苗都需要避光、冷藏保存,使用前要充分搖勻;接種時用75%酒精棉簽,由內向外螺旋式消毒,待晾干后立即接種。
2.2.4 逐步規范接種后留觀制度 接種時要告知家長或監護人,受種者在接種后要留在接種現場觀察30 min。如出現疑似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可及時處理。要建立留觀登記簿,詳細記錄接種時間,離開時間,使這項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
2.3 接種對象的管理 要根據我國現行的免疫規劃程序,確定接種對象,對象選擇不當,容易導致反應的發生;接種時要嚴格把握各種疫苗接種禁忌證;接種時要按疫苗說明書要求的部位、劑量、程序進行接種。
2.4 做好預防接種不良反應的處理 通過培訓將《預防接種工作規范》、《預防接種異常反應鑒定辦法》內容,培訓覆蓋所有相關部門及人員,使其明確掌握出現預防接種不良反應后報告時間、程序、內容,及調查處理等要求[1-2]。
2.5 強化預防接種知識的宣傳 接種人員要與家長進行耐心細致溝通,告知接種疫苗品種、作用、接種后的注意事項,使其對預防接種有一個客觀全面的了解,消除恐懼心理,能正確對待、處理接種后出現的不良反應。
[1]余文周,何維寬.安徽省部分地區麻疹疫苗初始強化免疫活動效果分析[J].中國計劃免疫,1999,5(2):84-86.
[2]謝廣中,刁連東.免疫接種的反應和處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5323-5831.